论文写作指南
规划你的论证思路
5规划你的论证思路
5.1科研论证是什么不是什么
52以回答读者的提问为中心构建你的论点
5.3将自己的待证假说变成论证主张
我们大多数人愿意阅读不愿意写作。似乎总有下一篇文章要读,总有更多的文献要追踪,或者还有些数据要搜集。但是就在你做完你想做完的所有研究之前,会存在一个临界点,这时你必须开始构思论文的初稿。你的故事板开始填满了,你对它的样子感到满意,此时你也许准备好了。当你认为自己能大致拟出合理的例证来支持待证假说时(见23),你就知道自己确实准备好了。如果你的故事板是写满的,但你仍然不能拼凑出足够合理的例证来拟出草稿的话,你也许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假说,甚至可能重新考虑自己的研究问题。但是在你草拟初稿之前是不能确定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到了什么程度的。
如果你的科研经验不足,我们建议你初稿分两步走:
■按论证要素来整理笔记。
■各要素有相互连贯的形式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解释如何归整你的论点,下一章我们将解释如何将它们组织成随着你经验的增加,你将学会将这两步合并。
5.1科研论证是什么不是什么
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论证不必非要吓得对手三缄其口或缴械投降。事实上,几乎不存在对手一说。正如任何好的辩论一样,研究论证就像一场友好对话,在对话中,你和想象中的读者一起推理一起解决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读者可能不完全接受,那不意味着他们反对你的主张(尽管他们可能反对),这意味着他们只有看到基于可靠证据的合理推理之后才会接受,或者只有等你对他们的合理提问和保留意见给予回应之后才会接受。
在面对面的对话中,炮制(而非拥有)一个合作式辩论是容易的。你将自己的推
理和证据陈述出来,不要像一个演讲者面对沉默的听众,而要像是与围坐在一桌的朋友交谈一样:你提出一个主张,对它进行推理论证;他们探究细节,提出反对意见,或者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你回应,或者用自己的提问来回应;然后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在最好的状态下,这就是一个友好的给人启发的往复过程,逐渐产出并检验你与他们之间共同磨合出来的最好的论证
在写作中,那样的合作更难。因为你通常独立写作(除非你在一个写作团队中,
见24),你必须要回答假想读者的问题,还要代表他们提出问题一一就像真实读者
样频繁而尖锐地提问。你的目的不只是想出聪明的修辞手法说服读者接受你的主张而不管它到底有多好。你的目的应该是以此来检验你的主张,尤其是检验支持该主张的论证这样当你提交报告时,你给读者的是你做出来的最好的论证。在好的研究报告中,读者能看得到假想对话的痕迹。
正如我们所言,以证据为基础的推理不是获得合理结论的唯一办法,有时甚至不是最好的办法。我们经常依赖直觉、感觉、洞见做出合理决断。但是当我们想要解释为什么我们相信自己的主张是合理的,以及为什么别人也应该这么想的时候,我们除了论证没有别的办法来阐述我们是如何获得这些结论的,因为我们不能将直觉和经验当成证据提出来让读者评判。我们只能说出我们的主张,要读者相信我们的主张,这个要求是
当你在做一个研究论证时,你必须铺开自己的推理和证据以便读者可以思考,然后理性的读者几乎不能接受的。你必须假想他们的提问和你的回答。那听上去比实际更难一些。
5.2以回答读者的提问为中心构建你的论点
很容易想象这样一段对话,你与你的读者之间必须进行的对话,因为你每天都进行着这样的对话
A.我听说你上个学期遇到困难。你觉得这个学期会怎样?(A以提问的方式提出来个问题。)
B.我希望会好一些。(B回答。)
A.为什么?(A寻求理由来相信B的回答。)
B.我在上专业课。(B给出一个理由。)
A.比如什么课?(A寻求证据来佐证B的理由。)
B.艺术史,设计入门。(B提出证据来支持他的理由。)
A.为什么上专业课会有不同?(A看不到B的理由与他会做得更好的主张之间有何关联。)
B.我上自己喜欢的课时会更努力。(B提出一个一般性原则将理由和主张联系到一起。)
A.那你要上数学课会怎样?(A反驳B的理由。)
B.我知道,上次我修这门课后来又放弃了。但是我找到了一个好导师。(B承认
的反驳并做出回应。)
如果你把自己看作A或者B,你在研究报告的论证中就没有陌生的新东西了,因为你可以从以下5个问题的答案中构建一个论辩。
■什么是你的主张?
■有什么理由来支持这个主张?
■有什么证据来支持这些理由?
■你如何回应反对的观点和替代的观点?
■什么原则可使你的理由与主张相关?
如果你提出并回答了这5个问题,虽然不能确定读者是否接受你的主张,但是这可以令他们更认真地对待你和你的主张
5.3将自己的待证假说变成论证主张
我们将研究的早期阶段描述成找到问题和假想试探性答案的阶段。我们将那样的答案称为待证假说。现在我们讨论构建一个支持该假说的论证,最后一次改变自己的术语。当你认为自己能写出一份报告,用合理的理由和证据支持假说,你就可以把那个假说当作你的论证主张提出来了。你的主张是你论证的中心,是报告的关键(一些教师称其为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