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业是国家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个行业的基础。当前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提起高度重视。本文从林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而提出了提高林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对策。
关键字:林业;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21世纪,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林业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我们都知道,林业是很多行业生产的基础,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林业经济成为国家建设的重点项目。林业经济不同于其他经济,对原材料的保护更为严格。所谓林业经济管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林业的跟踪工作加以管理和保护,一般是从培育、保护和利用等环节来进行工作的一种管理措施和方法。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实现林业经济管理是森林资源各种效益得以持续、科学利用的保证。针对当前林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林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入手,实现林业工作的健康发展,为林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完善提供基础。
一、林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林业经济管理理念落后
在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压力下,最为重要而且极为紧迫的管理理念是战略管理理念和企业的危机管理理念。然而当前的林业企业领导和管理阶层仍然安于现状,缺乏战略管理理念和危机意识,往往忽视了创新管理理念在现实管理中的落实。部分林业企业仍然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将当前的经济效益视为最为主要的经济管理内容,忽视了林业企业的长远持久利益和内部管理,这使得在新形势下林业企业管理阶层与员工缺乏沟通,内部经济管理混乱不堪,对树木乱砍乱伐,没有规划好,造成了恶性循环的状态。这样的情况无法促进林业企业的长期发展更无法使林业企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发展变化。
(二)林业产业化水平低
林业产业化水平低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林业经营方式以分散式为主,没有统一专业的行业规范。这导致林业与市场接轨过程中遇到更多的阻碍,销售环节也有很大问题,同时对林业产业化发展没有益处。阻碍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发展失衡和区域间差异大,在一些已经实现较为完善的林业产业化地区,已形成基本的产业链,但林业资源丰富的大部分地区都在林业经济管理上较为缺乏,与市场接轨方面的工作做的也不够充分。
(三)林业资源过度开采
我国对于森林开采及利用已有法律明确进行规定,将森林开采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主要从森林自然效利和森林自我恢复两个角度思考,禁止过度砍伐树木。但是,我国工业化发展脚步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这无疑就会大大增加木材需求量。另外,由于城市扩张导致森林面积减小,森林覆盖率不断降低导致森林资源的保护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
(四)林业监督管理力度不足
林业管理中林业资源保护工作非常重要,对林业资源使用也有一定影响。我国已经建立的林业监察体系,全国都有建立林业基层执法检察站,对林业开采及利用施行监督与管理。虽然林业监察体系的建立对我国林业经济管理有较大贡献,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对林业工作的不重视、执法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专业性知识较为缺乏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执行,也阻碍林业产业的发展。
(五)林业经济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现代化设备得不到应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推进,现代化的设备已经应用到林业经济管理中,这是不可抵挡的趋势。但是由于从事林业经济管理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导致很多工作人员对先进设备无法操控,也不能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科学的运用进去,导致先进设备无法与林业经济管理相结合,阻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六)林业经济管理的组织结构不合理
组织结构是林业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的组织基础,组织结构出现不合理将会对林业企业经济管理的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当前为数众多的林业企业存在着经济管理组织结构的问题,建立的组织结构脱胎于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组织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并且会对林业企业产生制约效应,不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且容易引起林业企业经济管理的决策性错误,使林业企业丧失发展和壮大的机遇。
二、提高林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创新林业经济管理理念
为解决林业企业经济管理观念滞后的问题,应加大对林业企业管理理念的宣传力度,使其得到企业全体员工的重视。新形势下林业企业要转变传统的经济效益至上的经营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从长远利益上增强林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林业企业应不断完善创新机制,加强林业企业内部构建的经济管理创新环境,营造良好的经济管理创新氛围,实现战略管理理念和危机管理理念的创新。
(二)改革林业经济管理制度
建 立明确的林业产权制度和林业管理制度,提高林业建设积极性,激发劳动者对社会集体物资利益的关心,充分体现个人与团体利益的结合。强化林业分类制度改革的操作性,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林业效益补偿制度;建立管理机制、制度和机构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将管理机制融合在管理制度中以确保管理机构正常运行;将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进行林业经济管理机构的改革,建立高效林业管理体系,重视林业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协调,但要注意政府职能转变要依赖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及林业市场经济体系,这样才能实现平衡状态;林业政府部门需要建立林业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其他体系的林业监督与管理,为林业发展做贡献。
(三)强化林业执法力度
林业执法力度的加强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木材流通领域监督管理。依法对木材流通领域进行监督和管理,严格控制木材采伐和使用管理,坚决杜绝超证或无证运输等违法现象的发生;第二,加强木材砍伐管理。对于滥砍乱伐、非法经营加工木材、盗伐林木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进行管理和处罚,避免出现超限额砍伐、无证或缺证采伐林木森林的情况;第三,提高专项打击整治力度。以打击预防相结合、重在治本、标本兼治为方针开展专项整治和打击行动,不断加大打击整理力度和范围,严厉打击所有破坏林业及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行为;第四,强化林业管理力度。严格按照《森林法》等相关林业经济管理法律执行,严厉打击毁林开垦行为,如毁林开垦已经发生,要限定期限实现还林,对于违反法律或不按照法律进行执行而继续毁林开垦的,按照相关法律严查并处理。
(四)走可持续性发展的林业经济产业化道路
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不够深入,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不够科学合理,产业链也不够完整,对林业发展有阻碍作用。可持续发展是以长远发展为核心,能够满足当地人需求且不影响后代人需求的发展模式。其目的是实现发展经济,又能保护好海洋、大气、森林和土地等自然环境与资源。林业资源是我国重要且很宝贵的资源,虽然具有可再生性,但由于开采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就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曾经的黄土高原也是浓密的森林,也是由于过度开采而变成如今荒漠之地。因此,我国林业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以可持续性为核心建立合理资源使用模式,才能促进林业经济产业化的更好发展。
(五)优化林业产业链结构
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不够深入,主要是由于产业链还不完善,结构还不优化。在一些开发较早的地区,虽然有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但由于林业管理模式落后,导致行政色彩浓厚,无法与市场接轨。因此,林业管理的重点要从以前传统的行政管理转为宏观调控,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主导林业产业的大致方向,从而使得市场能够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产业链进一步深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林业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
为了有效解决林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确保工作能够高效运转,林业单位要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相关设备的建设,将信息化技术引入林业经济管理中来。同时,还要加大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教会他们使用现代化的设备工作,并做好业务素质和道德提升,从而促进林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完善。
小结
总之,提升林业经济管理水平对于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林业经济的管理水平首先需要创新经济管理理念,改革林业经济管理制度,强化林业执法力度,优化林业产业链结构,加大资金投入,提升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走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济产业化道路,这样才能是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书德.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5,04:143.
[2]黄宇.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24).
[3]李娜,王俊峰.科技创新视角的林业经济管理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14).
[4]黄宇.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24:96-97.
[5]王磊.中国林业经济管理教育发展及其特征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