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期刊网,各类期刊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客服中心

  • QQ:854727998
  • Email:lunwen133@163.com
  •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337号

您的位置:首页 > > 农业论文

农村承包地的空间信息化
发表时间:2017-03-28     阅读次数:     字体:【

摘要:随着空间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空间技术应用的不断提高,空间技术被应用领域也随之扩大,本文讲述的就是空间技术在农村土地确权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从确权的外调环节、内业处理环节、数据成果展示环节及数据分析环节等方面来展开,其中空间信息化贯穿整个过程,整篇都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主要讲述空间信息化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空间信息化的结果、结果数据分析,及其中的问题所在和解决方案。

  关键字:土地确权;农村承包地;空间信息化
  1、土地承包简介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即承包地。承包者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同时承包方承担下列义务: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2、农村土地确权的方式及依据
  主要确权方法及特点
  1)、传统皮尺测绘法。基本能满足面积和四至的相对准确,相比全野外实测要节约的非常多。缺点是操作过程不够规范,由于没有坐标系等测绘最基本的要素,所以这种方法采集的成果根本就没有空间位置。
  2)、全野外实测。优点是技术成熟、精度充分保障,缺点是费用成本高昂,对于大规模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具推广价值。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我们国家的承包地地块破碎,测绘作业队伍往往会出现漏测,而且不占少数。
  3)、现代鱼鳞图确权法。现代鱼鳞图确权法采用在高分辨率的卫星或航拍影像上矢量化的办法,既满足地籍测绘精度要求,又可以大大的节约测绘费用,且不受天气影响。
  3、确权作用
  1)精确科学管理。实现“以图管地,图帐对应”的管理。
  2)系统管理。数字化确权,数据管理是地理信息系统管理。
  3)方便服务流转。流转存在依据且不易丢失。
  4、数据提取过程
  1)、外调摸底资料和外调地图的制作
  2)、外调须遵循的原则
  (A)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不管二轮承包的面积如何变化,都以实际四至为主。
  (B)作业规范。在外调是,不管是摸底表编号还是地图编号,都必须按一定的标准。外调地图的图斑勾画应当流畅,准确的勾画每一个地块。
  3)、内业对外调成果进行数字化
  4)数字化矢量图与摸底表核对。要求图表一致,没有遗漏。
  5)出公示资料。包括公式图和公示表。
  6)数据检查和复核
  (A)数据的检查包括公示前的拓扑检查,签字前的拓扑检查,最终数据入库的拓扑检查。具体步骤是:建立个人地理数据库→建立要素数据集→建立要素类→建立拓扑。拓扑检查的主要目的事为了检查矢量图斑的重叠。
  (B) 土地确权最终需要建立数据库,因此数据就要在大范围内地块独立存在。即组的上面是村,村的上面是乡镇,乡镇上面是县,县上面是市,市上面是省不但是组内的地块独立,还要求在更大的范围内仍独立存在而不发生重叠或者相交等拓扑错误。因此,要进行大范围的拓扑检查和数据复核。
  7)数据建库
  数据建库采取分层的建库系统,根据不同的需要建立不同的地理数据库。数据建库主要为了数据的汇总、查询和流转服务。数据库有区、县级和市级两种数据库系统。
  5、产生数据问题的主要原因
  产生数据问题的原因如下;
  1)、人口变化所引起的。就二轮承包到目前为止,农村人口的变化是很大的,人口的增加伴随着的往往是与日俱增的消耗,而农村的消耗最直接的就是农产品的消耗,而农产品的来源就农村而言,肯定与土地有关。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产量肯定会对原来的承包地进行改变,这些改变恰恰导致了农村承包地的面积增加。
  2)、种地收入变化所引起的。近年来,农产品的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蔬菜等农产品的价格相比以前,上升幅度很大。为了得到更多的收入,追求更好的生活,农村的承包地边界等发生很大变化。
  3)、“开垦新的承包地”。有很多村民,为了使获得更多的收入,往往会将自己承包的旁边的大部分土地都开垦了,和自己的承包地连成一片,这种影响尤其较大。
  4)、丈量影响。承包地的承包是个庞大的工作,不可能很精细的去测量,尤其是在二轮土地承包时,由于地形、精度的影响,丈量出来的土地往往存在很大的差距。
  5)、登记问题。在二轮承包时,在农村还进行“公余粮”的上交。大多数农民为了少上交“公余粮”,把承包地的面积登记小了。
  6)、承包地用途发生变化。这是影响承包地,面积变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农村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些发展影响承包地变化的主要有建房、出租、修路等。
  7)、地图投影所产生的偏差。
  8)、其他原因,比如矢量化的误差,矢量化地块边界的问题,地块被阴影、影像等都可能造成地块图斑面积的变化。
  6、结论
  通过对高分辨率的卫星或航拍影像进行地块矢量化测量方法的研究,本人认为此种方法是可行的。其操作效率高,是以往其他测量方法不具备的;数据提取方便,更直接,几乎不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像 ;经济的低消耗,无疑是值得采取的。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的时代,这种方法是值得提倡并加以推广的,这种方法的革新必定在相关领域引导市场走向。这种方发的出现,将改变着我们对于测量的观念,改变着我们的认识,科学的应用这项技术,必定给生产活动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占洲,林苇. 对“特殊情形”与农村承包地调整的法逻辑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10(06)
  [2] 林苇. 论农村承包地调整制度的变迁与启示[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0(03)
  [3] 韩松. 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的立法完善[J]. 法学杂志. 2010(12)
  [4] 王占洲,林苇. 论农村承包地调整的“特殊情形”[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5] 王瑷玲,赵瑞茂,高明秀. 土地整理农地承包经营权调整调查[J]. 中国土地科学. 2008(08)


 
上一篇:林业经济财务管理中问题与对策分析
下一篇:关于吉林省粮食主产区农村三留人口状况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