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期刊网,各类期刊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客服中心

  • QQ:854727998
  • Email:lunwen133@163.com
  •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337号

您的位置:首页 > > 医学论文

高职院校《护士人文修养》课程说课设计
发表时间:2017-03-28     阅读次数:     字体:【

【摘要】 目的:为提高《护士人文修养》教学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说课的形式对护士人文修养这门课程的课程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资源、课程特色、改革思路等六个方面进行总结。结果:通过说课这种教学活动可以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护士人文修养》;说课;
  一、说课程设置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加强护士人文素质的综合性课程,将人文知识和护理专业有机结合的创新性课程,该课程具有针对性、理论性、实用性、创新性等特征。
  2.课程作用
  教会学生学习人文研究的方法,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逐步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护士人文修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终身教化的过程。
  (二)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的衔接与配合
  1.先修课程有:《大学语文》《人际沟通》《职业道德》《护理礼仪》等课程,这些课程为学习《护士人文修养》奠定了基础。
  2.后续课程有:《基础护理》《社区护理》《儿科护理》等课程,《护士人文修养》这门课程为后续学习注入了人文精神的养料。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必要的人文素养基本知识
  (2)掌握一定的美学知识和人际沟通的技巧
  (3)熟悉护士职业活动中的道德要求
  2.能力目标
  (1)把内在的文化素养在言行举止中体现出来,正确表现美和创造美。
  (2)具备护士职业礼仪,体现护士人文素养的细节美和职业美。
  (3)培养学生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健康观念。
   3.情感目标
  (1)树立优质护理观念,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独立思考能力。
  (3)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4)具有较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说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的理念
  本套教材紧紧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培养适应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护理人才,课程集中体现“优质护理”的理念,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
   2.课程设计的思路: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人文教育核心进行。
   护理----急需人文修养的专业。把人文精神融入护理专业,为专业课程服务。
   护士----急需人文精神的人。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依据
  1.教学内容选取:课程集中体现“优质护理”的理念,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培养适应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护理人才,教学内容也紧紧围绕“优质护理”的理念进行选取。
   2.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护理教育体系急需人文教育的渗透,加强护士的人文教育已成为护理教育界的共识,因此,探讨护士人文教育的途径、方法、内容就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三)教学模块的分配
  《护士人文修养》课程,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23学时,实践13学。
  教学内容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总计学时
  第一章 护理、护士与人文 3 1 4
  第二章 护士的护理理念及职业素质修养 (重点) 4 2 6
  第三章 护士的社会学素养(重点) 4 2 6
  第四章 护士的文化素养 (重点) 4 2 6
  第五章 护士的美学修养 3 2 5
  第六章 护士的创新性思维修养 2 2 4
  第七章 护士的人际关系修养 3 2 5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观,并在护理工作中用人文关怀精神指导护理实践,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关爱病人。
  2.教学难点
  将抽象的人文学科理论与护理实践紧密结合。
  3.解决方法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工作实际出发,立足任职需要,对护士人文修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说教学实施
  (一)学情分析
   本课程针对高职一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开设。该年龄段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渴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提高职业竞争力。但这些学生缺乏系统的人文修养训练,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都有待于提高。
  (二)教学组织及情景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章节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如:第一章护理、护士与人文,第二章护士的护理理念及职业素质修养,理论性强的章节使用班级授课制(理论教学),第三章护士的社会学素养、第五章护士的美学修养、第六章护士的创新性思维修养,需要角色扮演、展示护士风采的环节,这种实践性强的章节使用小组合作(实践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协调能力,为今后走上护理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本课程以职业素质为核心,进行创新和改革,大量使用参观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1.参观教学法:组织或指导学习到育种试验地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如:参观校内基护实验室学生的实际演练,参观学院附属医院护士的风采、护士优质的护理服务。
  2.实践教学法: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将概念化、条理化、抽象化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和基护教研组老师一起合作,带学生深入基层进行实际演练。如:和基护教研组老师一起合作,带学生深入基层进行实际演练。
  3.模拟教学法:指在导师指导下,学员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或在导师创设的一种背景中,把现实中的情境微缩到模拟课堂的教学方法。
  (三)考查课程
  1.考核方式:采用综合考评法、学生互评方式。
  2.成绩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10%:作业、考勤、学习态度。
  实践内容30%:演讲、角色扮演、应聘面试、护士风采展示等。
  期末理论考试60%: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生使用答题卡答题。
  四、说教学资源
  (一)教材选用情况数字化教辅资源
  1.左强主编.护士人文修养.第一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3.
  2.教辅教材:史瑞芬主编《护士人文修养》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试听教材 《护士礼仪》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钟海主编《人际沟通》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二)数字化教辅资源
  我校拥有良好的校园网络、资源丰富的网络化图书馆,图书馆藏书25万余册。每间教室配备多媒体,授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根据课程内容,适时用课件、图片、视频授课。
  (三)实践教学条件
  1.校内:我校拥有基护、解剖等171个实验室。
  2.校外: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等51家合作医院。
  (三)教师队伍
  人文艺术教研室共12位教师。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7人,助理讲师2人。获得硕士学位有4名教师。有3门院级精品课程。2014年07月至2015年5月,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共8篇。
  五、说课程特色
  (一)内容优选,实用与发展兼顾。根据护士应具备的人文修养要素,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了精选和整合,满足护理临床的工作需要和护理人员自身的发展需要。
  (二)结构清晰,护理与人文结合。各章节不过分追求理论深度和系统性,注重基本知识介绍以及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三)体例新颖,教材与学材兼备。将课堂教学的导入、案例讨论、课堂互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入教材,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学导式”模式,体现了人文教育的过程性。
  六、说改革思路
  (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采取学习、进修等多种方法来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打造一支专于科研、教育的师资队伍。
  (二)加多学生实践时间。和学校的基护、生理、解剖等课程的老师紧密联系、让学生多深入医院实践和参观,真正做到在护理实践中贯彻人文精神。

 
上一篇: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下一篇: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