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期刊网,各类期刊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客服中心

  • QQ:854727998
  • Email:lunwen133@163.com
  •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337号

您的位置:首页 > > 农业论文

食品检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17-03-28     阅读次数:     字体:【
摘要: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就对食品检验机构的检测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早发现食品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消除。由此可见,做好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工作对于保障我国国民的食品安全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试从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及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现状出发,系统分析了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形成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问题、完善、措施
  引言:
  食品检验的工作主要就是对食品的质量以及变化进行检验,需要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理论和技术进行,按照国际和国家食品卫生安全的技术标准,检验食品的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和副产品的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的合格,食品检验主要包括感官检测、营养成分、添加剂和有害物质的检测等。而检验指标主要有成分分析、微量元素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农药残留分析、兽药残留分析、霉菌毒素分析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分析等。民以食为天道出了食品安全质量与人类健康生存的重要关系。诸如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瘦肉精和苏丹红鸭蛋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屡次出现造成了人们对食品安全质量的恐慌。因此食品检验检测技术需要不断升级来适应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1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1.1农产品:大米、小麦以及蔬菜等在种植过程中施加化肥以及使用农药造成残留,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1.2水产品、畜、禽体内残留大量的激素、抗生素及其他有害物质。
  1.3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滥用食品及化学添加剂,甚至还存在添加了有毒物质的情况。
  1.4我国食品及相关行业生产力水平仍然比较落后,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易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诚信意识不强。
  1.5广大人民群众在消费过程中对食品安全的知识欠缺,预防安全意识较薄弱等。
  2食品检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2.1食品检测方法不完善不合理
  食品检测的环节存在着很多的不完善和不合理问题。苏丹红事件和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都充分说明了我国食品检测技术水平的落后。诸如缺少超痕量分析不成熟、快速筛选检测技术较少、多残留检测方法、产品出厂前没有落实检查、出厂后却要接受多项重点检查等问题。
  2.2企业自检意识不到位检测监督不到位
  在企业的食品生产加工中检测能力有待提高,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可以得出,在食品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发展中要对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料采购以及生产加工、储运等进行积极的自检工作,检验检测工作的强度较大,一个样品的检验检测流程比较长,前期准备工作比较繁杂。管理部门对检验检测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就不能真正认识到检验检测工作对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这样容易打消检验人员的工作热情,致使人浮于事,不利于检验检测工作的开展和进一步发展。
  2.3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准入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市场上逐渐形成不合理的行业壁垒。先确认行业所属部门和食品检测机构的资产性质才能获取资质认可,此规定使社会中介组织进入该行业的难度系数较大,而国营的检测机构进入行业的难度系数很低造成了行业壁垒的形成。
  3食品检验检测的重要性
  3.1减少食源性疾病
  我们常说病从口入,因此运用食品检验检测专业技术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是非常重要的。食物从农田到餐桌的一系列安全问题,需要各生产、加工环节的诚信自律以及全民公众意识的加强和提高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努力。
  3.2保证国家安定、促进经济发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国家的声誉,从而导致影响国际间的合作。
  3.3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食品安全检测能够帮助消费者买到健康、放心的安全食品,有效地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犯,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高反过来会促使生产加工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导致食品加工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4食品检验检测的完善措施
  4.1健全检测方法和标准
  我国在食品安全性研究建设方面的投入和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需求差距还很大。我们不但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跟上国际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发展的步伐,而且要结合我国自身的国情,加强我国食品检验检测先进技术、方法和标准的研究,有针对性地研究部分先进的检测方法、有选择性地研制部分仪器设备、检测所需要的玻璃仪器、化学试剂等低质消耗品;在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检验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性的研究,积累经验并不断探索新的分析检验方法;在食品关键控制技术、食品危险性评估技术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食品相关的各项标准体系,更有效地开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逐步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
  建立食品安全检验的基层体系。明确检验人员的职责,避免生产企业内部的检验走过场,对那些通过行政干预等手段强迫检验人员篡改检验数据、进行违章作业的相关企业领导,要从重从严追究其法律责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质检人员的道德规范教育的工作。在认真研究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以法律为武器严厉打击各种涉及食品安全的各种违法行为,有力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4.2适当增加检测投入
  提高检测水平和能力的关键在于加大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投入,完善设施建设,特别是注重加大对县一级的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的投入,改善基层检测机构的各项硬件和软件设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资源整合、设备更新和科研建设等方面,各地各部门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提供财力保障。提高食品安全定量检测覆盖面,加强重点品种抽检。食品安全定量检测以区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为核心,积极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不断扩大检测需求,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
  4.3提高检测人员素质
  食品检测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其在食品检测中能否准确地选择适当的检测仪器、化学试剂以及适用的检测方法等,因此,食品检测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试验仪器、方法、操作等各项基本能力,并对检测结果具有相应的分析能力,以保证检测的顺利进行。另外,食品检测人员还应了解质量体系涉及到的各项法律、法规,并应用到食品检测实际工作中,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突出首创精神和专业意识,组建食品检验所,启动全国药检系统首个快筛快检研究平台,新增国家专利授权5项,审评认证中心药品检查质量体系顺利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基金项目评估。
  4.4新技术的应用
  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加大资金投入,研究、引进一些高端设备和新技术,以国际食品检测技术发展为导向,加强我国在食品检验检测方面的先进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升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整体水平。例如:建设完成覆盖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追溯系统;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中药饮片生产快速检查方法;率先探索开创不良反应主动监测模式,逐步开展并不断完善监测平台与医院HIS系统的对接;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及葡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得论证通过,并牵头起草了我国第一部威士忌鉴定标准。
  积极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电子溯源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的研究;提升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信息系统性能,实现省、市、县食品药品稽查执法信息采集与集中管理。车载技术方法平台以检测车为平台,集信息查询、近红外鉴别、化学鉴别等方法,形成了很高的质量检查覆盖率。特别是检测车配备的近红外光谱鉴别系统,在鉴别原料的真假时能保全产品包装的完整性,减少浪费,也使得监督执法的阻碍减小。
  快检室技术方法平台则以快检室为平台,开展国家标准规定的简单项目和应用研究。开发其它的快速检测方法的检测,而以快检箱为平台的应急便携技术方法平台,其配套试剂盒以理化反应鉴别、生物免疫分析、便携仪器等便携技术为主,适合现场操作。与此同时,为加强行政监督和技术支撑的融合,我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还构建了食品药品快速检验的三级技术支撑体系。
  4.5强化检测机构网络建设
    强化检测机构网络建设,完善食品质检体系及体系的机构配置。在政府的号召下,建立竞争有序、透明公开的检验、检测市场,促使民间资本的融入,卸掉行业壁垒,进而形成规范合理的竞争机制。多引进具备专业技术的人才,为检测团队增添活力,提高人员素质,同时也可增加检测技术的创新性。
  4.6落实管理制度
  认真分析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紧密结合检测中心的实际,针对区域性、季节性、节日性食品消费特点,本着“突出重点、依法监管、防控风险”的原则,增加抽检范围,切实组织开展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严格执行实验室相关管理条例,完善管理台账,特别是危险化学品台账;控制实验室试剂的存放量,实验室人员必须明确并知晓本实验室的重点防范部位和危险点,试剂储存室应符合安全条件;及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防护用品;加强对废弃物的处置和处理;加强实验室用电用水安全,落实防火、防盗措施,严格落实操作规范;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切实加强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人员及群众安全。
  4.7监管模式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食药局需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积极探索进出口食品检验监管模式改革,在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工作中,涉及项目很多很细,包括原料控制、溯源管理、车间卫生控制、添加剂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实验室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每家企业存在问题各有不同,如果对每家企业采取相同的监管方法和模式,会耗时耗力,缺乏针对性,导致监管效率低下。为了提高监管效率和针对性,监管局需要深入辖区进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对原料、生产、检验等环节逐一进行现场调查。采取科学有效的监管模式,确保出口食品质量的信念,认真做好技术性贸易措施问卷调查、存在问题监督整改等工作,深入走访辖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帮助出口食品企业有效应对技贸性贸易措施、提升出口食品质量,促进企业树立诚信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为加强对食品辅料、添加剂的检验监管,局检验监管人员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使用的辅料、添加剂进行备案管理,每季度对企业使用的辅料、添加剂进行抽查检验,确保企业使用的辅料、添加剂安全、有效。不定期对企业生产现场、生产记录等进行检查,杜绝企业超范围、超量使用辅料、添加剂。同时,加强源头监管,把出口食品的检验监管工作向源头延伸。比如,在出口罐头企业进入生产季之前,根据本年度疫情及各进口国关注重点,针对性加强对当季水果的农残抽样检测,从源头上加强对出口食品品质的监控。
  4.8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深入群众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提高广大消费群众的安全消费意识和食品安全知识水平。通过报纸、电视、手机、网络等多种贴近生活、贴近民生、多种公共媒体渠道宣传方式,为广大消费群众提供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积极发动广大消费群众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遇到存在问题的食品要积极进行投诉和举报,增强预防应对风险的能力。保障广大消费群众在消费中的知情权,引导广大消费群众放心购买、安全消费。各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诚信守法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消费群众安全消费意识和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全面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质量水平。
  4.9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
  充分利用检测数据。对检测结果按季、按年统计分析,形成书面报告报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并通报各有关部门和区政府;客观反映食品安全现状及变化趋势,对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为政府、业界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同时继续加大食品检测信息公开化,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知情率,引导公众科学、合理消费。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民生,这就需要我们充分重视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从多反面发现问题完善检测措施,真正的实现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潘虹.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特点[J].科技创业家,2013,(24):125-125.DOI:10.3969/
  [2]董文卓.关于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5,(3):37-38.
  [3]张锐,边丽娜,呼延蓉等.关于如何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思考[J].中外食品工业(下半月),2013,(9):37-38.DOI:10.3969/
  [4]韦敢.有关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探讨[J].中外食品工业(下半月),2014,(1):30-31.DOI:10.3969/
  [5]汪春华,王强,赵雪等.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5):2988-2989.DOI:10.3969


 
上一篇:食品检测中生物技术的有效运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