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期刊网,各类期刊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客服中心

  • QQ:854727998
  • Email:lunwen133@163.com
  •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337号

您的位置:首页 > > 医学论文

社区内科疾病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及干预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7-03-28     阅读次数:     字体:【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社区中内科疾病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情绪,探讨针对患者不良情绪情绪进行干预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新疆卡子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疾病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79例。针对观察组患者的心态情况给予优质的心理措施进行有效的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工作。通过SAS和SDS评量表对患者的干预前后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估以及改善情况和对各自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不良情绪、治疗信心的状态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适当的干预后,SAS、SDS评分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内科疾病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适当的干预,有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树立患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不良情绪;护理干预
  不良心理情绪是社区内科疾病患者治疗期间常出现的情绪反应,可能由于每个患者的性别、年龄、阅历、文化背景等不同所表现的程度也不同[1]。由于大多数的社区内科疾病都会长期存在甚至终身治疗,所有大多数患者难免沮丧、焦虑甚至严重发生抑郁。如果社区内科疾病患者长期处于低沉的不良情绪中,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以及身体的恢复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严重降低了治疗的效果,长此以往治疗的效果会越来越差,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2]。本研究选取了158例社区服务中心的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旨在探究对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干预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158例社区内科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冠心病患者有28例,高血压患者有67例,糖尿病患者有36例,COPD患者有1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分类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对于社区存在的内科疾病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进行分析。对照组应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特点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常规的护理照顾以及专业的疾病的宣传教育。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有效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操作如下:首先针对所有内科疾病的患者根据其自身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进行有效的知识普及,让患者对一些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等情况有一个充分的认知。定期对社区内科疾病的患者进行家访,发现问题给予及时的专业指导和建议,保证患者在饮食、运动等自我保健护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最后医护人员应多换位思考,对于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及时给予有效的沟通交流,给患者多讲解一些成功的病例,使患者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治疗,如若发现有较为严重的不良情绪,应及时请有关部门进行会诊,进行有效的药物和心理治疗,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
  1.3观察指标:通过SAS和SDS两种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评估以及对两组患者经过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后期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另外通过自设问卷的方法关于患者对该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统计。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收集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系统进行客观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 时表明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治疗信心的改善情况,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不良心理及治疗信心情况(%)
  组别 例数(n) 不良情绪 治疗信心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79 46(58.23%) 14(17.72%) 50(63.29%) 74(93.67%)
  对照组 79 45(56.96%) 34(43.04%) 49(62.02%) 58(73.42%)
  由表可知,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有效的优质心理护理后,其不良情绪的人数比例明显下降为17.72%,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信心提高的人数占比例为93.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2.2分析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情况,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情况(x±s,分)
  组别 例数(n) SDS SA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79 51.3±7.8 28.7±6.3 51.2±9.1 28.7±7.8
  对照组 79 50.2±8.1 41.9±6.5 50.8±8.7 41.4±5.6
  由表可知,观察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其SDS、SAS评分明显减低,且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2.3比较两组患者对各自社区医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为观察组中有76例患者表示满意,占96.20%。对照组有56例为满意,占70.88%,因此可知对内科疾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对,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进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3.讨论
  社区医疗卫生干预是临床疾病治疗工作的延续,面对不同的社区内科疾病患者时,相关的医护人员不仅要针对患者的原发疾病进行药物治疗,也应该注意患者疾病治疗时的情绪影响,采取相关的有效护理干预,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重新树立信心[3]。本研究发现,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缓解或是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心理、生理健康。
  综上所述,对社区内患者长期存在的不良情绪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文献参考
  [1]薄磊,杨文东.降压药联合应用及护理干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1489.
  [2]张景琼,张小文.高血压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1):117-118.
  [3]生金丽,杨文东.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0,9(11):49.


 
上一篇: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盐酸度洛西汀与盐酸文拉法辛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