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指南
---设计初稿
6设计初稿
6.2.5整理论证理由
6.2.6用转接词让次序清晰
6.27为每章每段拟出简介
6.2.8拟出每一章节的证据、理论依据及小结
6.29拟出可行性总结
6.3将剩下的资料归档
6.2.4用关键术语创立小标题,独特呈现每一章节
即使你的领域内的研究报告不适用小标题(见附录A22.4),我们也推荐你在草稿中使用它们。用623中你确定出的关键术语来创设小标题。如果你不能找到关键术语来区分一个章节,要仔细考虑一下你如何看待该章节对整个论文的贡献,读者有可能认为它是重复性的或与主题不相关的。
如果你的领域不用小标题那就用小标删去它们。题米保证自已不偏离研究方向,然后在终稿里删去它们。
6.2.5整理论证理由
为研究报告的章节设定一个合理的顺序可能是计划阶段最困难的部分。当你整合自己的论证时,你可能还没有把自己的论证理由以某个特别的顺序整理出来(这是故事板的一个好处)。但是当你设计草稿时,你必须将某个顺序加上去,才能更好满足读者的需求,特别是当你在一个新的领域里撰写一个新的论题时,那可不容易。
当你不确定如何才能合理地安排论证的顺序时,考虑一下下面这些建议
■比较和对比。如果你正在比较两个实体、概念或者物体,可以采用这个形式。
有两种方法来比较和对比,相比较两者之中,一个通常比另一个更好。例如,
你正在比较霍比特人面具与因纽特人面具相比是否具有更多宗教象征意义,你可以在前半部分篇幅写因纽特人面具,后半部分写霍比特人面具。然而这种组织架构通常导致前后两部分文字成为一对不相关的情况的介绍。因此要尝试将题目分解成以不同概念为主题的章节。在面具这个例子里,这些概念可以是面具的象征意义、设计特点、演化阶段等。
还有其他几种常用方法可用以理顺你的论证思路。有两个是专注于主题的
■按时间顺序。最简单的就是先后顺序或者因果顺序。
■逐项论证。如果你把题目拆分为不同的构成部分,你可以逐项对它们进行探讨,但是你仍然必须将这些部分按某个方式组织好以便于读者理解。
你还可以按读者的理解方式去组织这些部分;
■由短到长,由简到繁。大多数读者倾向于先处理不太复杂的话题,然后再进入更复杂一些的话题。
■从熟悉到不熟悉。大多数读者会愿意先读他们有所了解的知识,然后再读他们不太了解的。
■从不太有争议的到有争议的。大多数读者与从他们意见相和的观点逐渐移步到与他们意见相左的观点,会觉得更容易接受一点。
■从不太重要的到更重要的(反之亦然)。读者倾向于首先阅读更重要的论辩理由, 但是这些理由如果稍晚些出现也许有更大的冲击力。
■先期的理解可以作为后期理解的基础。读者可能需要先了解一些事件、原理概念等,才能更好地理解另一件事物。
通常这些方法都是相辅相成的,读者容易接受和容易理解的可能是短而熟悉的内容。但是它们也可能有冲突:读者最容易理解的理由可能就是他们最快做出反对意见的;你认为对你而言是最关键的理由,可能是读者最不熟悉的。这里没有既定规则只有供选择的方法。
不管你选择怎样的写作顺序,它都应该反映读者的需求,而不应该是强加给研究素材的一个组织形式(例如比较一对比形式),而最不应该的就是凭这些观点在你脑海中呈现的顺序来进行安排。
6.2.6用转接词让次序清晰
要确定你的读者能看出你选择的是怎样的写作次序,在故事板里每个理由的起始页上用上一些词语让你的排序方法一目了然:首先、其次、然后、最后、更重要的一个更复杂的问题是……因此。不要担心这些词看上去让人感觉笨拙不好看,在此时,它们对你而言要比对读者而言更有用。你可以在终稿里修改它们,甚至删除那些显得笨拙的词语。
6.2.7为每章每段拟出简介
正如你的整篇论文需要一个引言来为后面的内容做出框架一样,论文中的每个章节也需要这样的引言。如果每个章节只有1-2页,你只要一小段文字的引言就可以了如果是一个好几页的长的章节,你需要拟出两段或更多的文字。这个部分是开放式的应该介绍该章节的重要术语。最理想的是在该部分末尾用一个句子表达出要点,这个要点可以是论证理由、对不同观点的回应,或者是你必须做出解释的理论依据。在一个篇幅可能超过5页的章节里,你可以在该章节的引言中陈述其要点,并在结论中再次陈述。
6.2.8拟出每一章节的证据、理论依据及小结
在相关章节里,概述你的论证,许多部分自成论点,但仍需要有更多小的论证来给予支持。
6.2.8.1证据。大多数章节主要包含了支持论证的证据。在阐述论证理由之后将证据进行概述。如果你有不同类的证据支持一个论证,将它们分组并整理,让读者能看明白。
6.2.8.2对证据进行阐释。你可能必须阐释证据—它来自哪里、为什么可靠、它如何能支持论证。通常这样的解释就跟在证据之后,但是你也可以事先对它们进行概述,如果那样看起来更合乎逻辑的话。
6.2.8.3对以往研究进行确认和回应。想象一下读者可能反对什么,在什么地方反对,简单做一个回应。这个回应通常是带有至少一个诉求和一些论证理由的论辩,一般包括论据,甚至包括针对自己的首次回应而假想的反驳意见再次进行的回应。
6.2.8.4理论依据。如果你需要一个理论依据来证明一个论辩理由的相关性,那就要在陈述该论辩理由之前将它展现出来。(如果你使用理论依据只是为了其强化作用,那就将之放在论辩理由之后。)如果你认为读者会质问理论依据的真实性,拟一个小论辩来支持它的真实性。如果读者可能会认为你的理由和诉求不是理论依据的有效例子,你要用一个论辩证明它是。
6.2.8.5总结。如果你的论文有20页或更长,你要在每一个主要章节末尾简要总结下你的论辩过程。特别是当你的报告在日期、人名、事件、数字方面的信息量很大的时候。大量事实接踵而至会使得论点模糊不清。这个章节里你确立的是什么?你的论点迄今为止是如何形成的?如果在终稿中,这些扼要总结看上去明白得一览无遗,那就删掉这些总结。不同领域的作者安排这些要素的方式可能会稍有不同,但是各要素本身和它们的组织原则在每个领域和专业里都是相同的。不论什么领域,在研究报告中,关键是你要组织好自己的论辩,它不但要能反映你的思想,还要能帮助读者理解你的思想
6.2.9拟出可行性总结
你应该在故事板的总结页上端表述自己的总结性主张。如果你能为该主张增加更多的意义(增加一个“那又怎样”的答案),要在该主张之后拟出来(有关总结的更多内容见(10.2)。
6.3将剩下的资料归档
一旦你有了第一份计划表,你就会发现手头很多资料不再适用了。你要抵制住将剩下的资料塞进你的报告里的冲动,不要认为你找到了它们,你的读者就该去读它们。事实上,如果你手上剩余的资料不比你需要用到的多的话,则可能是你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充分。将剩余的资料归档以备将来使用,它们可能蕴含着下一个研究项目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