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期刊网,各类期刊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客服中心

  • QQ:854727998
  • Email:lunwen133@163.com
  •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337号

您的位置:首页 > > 其他论文

从诗中小窥绛珠——更适做男子思慕的梦中情人
发表时间:2017-03-28     阅读次数:     字体:【

摘要:灵河岸畔,灼灼乎有绛珠仙草一株,瘦瘦然有林下之风;阆苑神阁,真真乎有潇湘仙姝一人,淡淡然有广陵之调。她,早孤寄他宿,慨伤叹其生;她,恓恓乎无人可所倚,惶惶乎何日知其终;她,冷眼酸心说刻薄,软泪柔肠嗟自殇。谈及者谁?都知黛玉也。话及黛玉,所论之大家已然甚多,抑或拥林贬薛,抑或抑林扬薛,此类文者漫飞于天,唇枪不绝,几至挥拳。今日,我仅以读者视角从黛玉诗中小窥一二,思其为人,系连时风,恐其更适做今之男子思之慕之的梦中情人吧!
  为何言此?实由黛玉之为人决定耳。“潇湘生来掠浮沉,海棠中魁照乾坤。自是寄情埋文笔,怎奈悲世葬诗魂?”这是我读来林诗后的切身感受,想来海棠社中,她虽与蘅芜君、枕霞旧友三分秋色,然却以潇湘妃子最具诗气。《红楼梦》中的这些诗稿,可谓是黛玉内心世界的真实小照。那么,从她所写的诗中,我们又可看出黛玉是个怎样的人呢?
  (一)心较比干多一窍 慧如凤雏差一招
   脂砚斋在蒙府本中曾评:“颦颦固自不凡。”甲戌本中说黛玉心到眼到,自是说她含机警之心。从其诗中,亦可证明这一点。
  世外仙源
   宸游增悦豫【1】,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此诗写于《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之时,被贾元春评为“与众不同”。从“宸游增悦豫,仙境别红尘”与“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两联中就可看出我们的黛玉也是极会说话的,也不是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其实,黛玉也是会洞察人情的。又如:宝玉奉元妃之命以“潇湘馆、蘅芜院”等处各赋五言诗一首,其中“浣葛山庄”一处是为黛玉代拟,诗中颈尾两联写尽了繁华。难道当时的清王朝真的是这般国泰民安的欣欣向荣之象吗?我想林黛玉还不曾忘记家住乡下的刘姥姥是何等穷苦辛酸的过活吧。然而聪明如她的林妹妹自然不会去写这等往娘娘脸上抹灰令其不悦的言辞,这便又体现出黛玉的谨慎慧心了。
  (二)咏絮才里压道韫 海棠魁中照乾坤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是《红楼梦》正册判词之一中对黛玉才华的肯定。她的《海棠诗》《葬花吟》《秋窗辞》等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构思,通过融情于景、托物寓意、借古讽今的方式写出了卓华千古的好诗作。在《红楼梦》第三十回,蕉下客(贾探春)提议结成海棠诗社,遂以“白海棠”为题,各人作诗一首。黛玉写道“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这诗作得精致十分,巧妙多思,形象清晰,对仗工整,连社长李纨都赞其“风流别致”。在我看来,一“偷”字、一“借”字写活了诗思,写尽其高洁之态,意境顿活矣,这都不得不说她才尽风流也。
  (三)俗尘物中偏问菊 世间男儿只托卿
  比起薛蘅芜,我想还是黛玉更为真切些。她没有受到封建俗尘的浸污,不虚假掩饰,不矫揉造作;想哭就哭,爱恼便恼;心里想什么,嘴上就说什么,很少会思忖良久,考究利害。这点与稽中散的旷达随心倒不无关联,颇有林下之风;亦同《聊斋志异》中拈花爱笑的婴宁那般率直自然、不慕荣利。试看《问菊》一诗中“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一联与菊花谈心突出地表现了黛玉的坦率与真纯。那么,对待爱情,她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葬花吟》中有言“原侬比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这些诗句,暗寓着她对宝玉痴之又痴的爱情。弱水纵有三千,也只取一瓢;枝巢虽有万所,偏只择一隅。风停黄沙止,风吹黄沙飞。这就是我们的黛玉,率直纯真,可堪为情付生死的可儿人。
  (四)饮剑虞姬出其魂 捧心西子胜三分
  甲戌本脂砚斋曾指出黛玉“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2】,真真绝倒天下之钗裙也,《红楼梦》第二回更是赞尽了黛玉娇羞柔弱之美。正如她在《咏白海棠诗》中提到“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那样,她的美是一种柔愁百绪、惹人爱怜之美。对于广大男同胞而言,怕是这种娇弱羞柔之美谁都招架不住吧!
  如此说来,我们的潇湘妃子甚美西子,才高文谢;婉转处多有痴情深思,聪慧处亦有练达人情,高洁处更觉竹菊亦出其下矣。那么,这么一位阆苑仙葩、女中魁首,何以俘获不了封建家长的芳心呢?何以不能嫁与宝玉,与之携手白头呢?下面的几段文字就一一暴露出我们的林妹妹为何就更适做男人们的情人了。
  (一)娇袭不足之症 暗染自卑之心
  林黛玉打小即患不足之症,疾病的恶性循环是再已完结不了的,到了秋天更是多犯之时。临镜自望,不免长叹韶华暗逝,春秋不再。《葬花吟》中“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及开篇“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等诗句暗示出黛玉身体孱弱多病,故而以花自况,慨叹人生之无常。谈及黛玉自卑,大概源于这几点:一是上文所谈及的“世人皆健我独病”,以至失去了对人生和爱情的自信;二是寄人篱下,失怙无所依。在贾府之中,宝钗内有兄长母亲之爱,外有王夫人这支外戚之援,比得黛玉自然是更为幸福些,更可为其出谋划策;三是论其家世,虽同是世家千金,然薛家仍处酣势,黛玉则早已是家道中落;四是就其认可度而言,薛宝钗紧盯现实,左右逢源,人人都道宝钗好。黛玉却总率性而为,自然就不易被大家喜欢。
  (二)素心孤傲多敏思 泪光点点常愁失
  孤标傲世偕谁隐?《问菊》一诗将黛玉孤标睥世、傲然不群的情性流露得淋漓尽致。再有,黛玉常敏感多思,多愁善感,自然界极为正常的花飞花落景象都会触动着她的神经末梢,牵动着她羸弱惆怅的心绪。如《葬花吟》中最令人心碎的“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秋窗辞》中“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甚至于行个酒也要叹个“风露清愁,莫愁东风当自嗟”,猜个谜语亦是“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悲哉!愁染素心,激起千层泪,自是悲感从天外,莫不道是春流到冬尽。黛玉诗中写泪的句子有很多:“独把花锄空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葬花吟》);“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秋窗辞》)。《题帕诗》三首中更是“眼空蓄泪泪空重,暗洒闲抛更向谁”,几乎首首必有泪花。难道说黛玉流泪是要有一定的生产规额的么?其泪之多,之苦,之悲,之恨,都归结于木石前盟的那场宿缘么?必要是将愁情哭尽,把情债还完。我们站在男人的角度试想一下,有这么个敏感多思、整日哭诉的老婆是不是也够心塞的了?
  (三)风刀霜剑严相逼 叛来昂首自不屈
  《葬花吟》中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来自封建势力的刀光剑影。我们的黛玉面对这股暗流的扼杀又是怎么表现的呢?《问菊》诗中“孤标傲世”一词很完美地表明了她的态度。又如“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亦是表明她不改自我,不与其同流合污的高莲之志。那么,从不忘本心,不改本我的林黛玉自然就会引起封建领主的反感,矛盾自然愈演愈深,你想谁会喜欢一个处处忤逆自己的人做儿媳妇呢?
  至此,从黛玉的诗中我们看到了她“绝姿妙起天姝色,傲首居上人中才”,美丽而有才华;“娇柔情深几多痴,任情一泻未少直”,温情而有纯性。用现如今的话来说,他们做梦都想交一个像黛玉这样的女朋友。她颜值高,满足了男人们视觉上的审美;她有才,充实了男人们精神性的慰藉,亦可用来做炫耀女票的资本;最为重要一的点,林黛玉娇柔微微,燃烧了男人们心中强烈的保护欲,是大部分男人都会喜欢的小鸟依人型的女孩子。
  然而,为何黛玉做女票男人们就心神荡漾,可歌可喜;可一谈到来讨黛玉做老婆,他们就唯唯诺诺,退退缩缩了呢?综前所述,不外乎两点:一是自身的不敢,毕竟男人们娶老婆历来都是以贤为准。你想黛玉处世随性而为,任情所至,一派流于自然之态,不喜世故之交。这种性格能做好自己的贤内助吗?能甘为自己浣衣煮羹吗?以黛玉的自恃才情,目视下尘,怕也很难一切遂了男人们的心意吧?这也就是男人们没有勇气娶黛玉的原因吧。二是父母的干涉。对于家长而言,首先黛玉的不足之症就让他们难以接受,假使我们的儿子要娶一个久病缠身的病秧子,我们必然会是第一个拒绝的吧。再有,黛玉不喜逢迎,恐怕也不易得到家长们的喜欢吧。
  倘使我为一介须眉,度黛玉之姝姿,定会为之摇情动性;揆黛玉之才情,亦会为之不觉倾倒;论黛玉之娇柔,更会为之生发怜心。在我看来,她几乎符合了男人们梦中情人的所有幻想,男人们不思之慕之是绝无可能的。然而,如若要我选老婆,那就有点难度了,我大概亦会娶钗弃黛吧。这并不是说黛玉不好,只是在这俗世生活中,我不忍让她为婚姻所迫而改变情性,渐渐地走向宝钗。倘使男人们娶了她,不觉中自会毁灭了她,这便是大罪过了。因此,让黛玉去做男人们思之慕之的梦中情人,让他们去仰视她,也许于她而言会更为合适,更为幸福吧!所以,莫与黛玉谈婚姻,还是让她独留自己的风姿才算是不侮辱了她的这份高洁!
  

  注释
  1.“宸游增悦豫”一句出自任明华编著《林黛玉》,与《红楼梦》一书所述有所不同。
  2.任明华.林黛玉[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1.


 
上一篇:浅谈高校如何对待和加强当代青年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
下一篇:浅谈《汽车构造》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