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科学》|杂志联系方式|厦门发表论文
《草业科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教授创刊并担任第一任主编,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草学会和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共同主办。1984年正式编辑出版《中国草原与牧草》,1987年更名为《中国草业科学》,1989年更名为《草业科学》,由中国草学会和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共同主办。2008年开始,任继周教授担任顾问,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侯扶江教授任主编。
发文量:381被引量:5102影响因子:1.643059立即指数:0.178478被引半衰期:5.06引用半衰期:5.2期刊他引率:0.755194平均引文率:37.24409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草学会;兰州大中国草学会和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国内刊号:62-1069/S 国际刊号:1001-0629 邮发代号:54-51 发行周期:月刊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
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
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化学文摘(网络版)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获奖情况
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学术质量提升项目
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第八届畜牧兽医优秀期刊、第六届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一等奖、"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奖、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学术类二等奖、甘肃省优秀科技期刊奖、第四届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一等奖、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学术类二等奖、甘肃省"十佳科技期刊"提名奖、第九届中国畜牧兽医科技期刊精品期刊(学术类)、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目录
(645)刘超文;马文明;周青平;陈红
茉莉酸浸种对高温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658)苏晏宁;王芮嘉;蔡家邦;唐铭余;廖宗超;杨昕颖;张新全;聂刚
4个多年生黑麦草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669)赵春程;李晓宁;张寅坤;张婷;傅金民
不同温度对紫罗勒叶片芳香物质成分及含量的影响 (678)李娇娇;宋丽;周鑫胜;杨秀云
草地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的文献计量分析 (685)蒋胜竞;冯天骄;刘国华;贺金生
草地保护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文献分析 (703)关振寰;刘国华;贺金生
植物生产层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青藏扁蓿豆EST-SSR标记开发与验证 (718)王英芳;张业猛;刘德梅;沈迎芳;王海庆
白花草木樨半同胞家系的生物固氮性状评价 (728)吴兴旺;Saman BOWATTE;张吉宇;侯扶江
7种鼠尾草核型分析 (736)冯琪;张家培;赵艺璇;孙浩男;刘冬云
罗布麻属和白麻属种子形态特征及生活力的测定方法 (743)赵玉凤;郜继红;曾彦军;张吉宇;王彦荣;王莉
青海果洛高寒地区燕麦和小黑麦最佳混播比例筛选 (753)马晓东;孙金金;汪鹏斌;赵一珊;宋美娟;鱼小军
包膜氮肥配施不同用量钾肥对多年生黑麦草植株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762)陈俊婕;朱三明;郝淼;韩同宇;李玉;王高阳;杨修一;耿计彪;陈剑秋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几种饲用植物生产与饲用价值比较 (770)黄泽;崔增;刘一帆;刘玉;武高林
动物生产层
高丹草+箭筈豌豆混合饲粮对绵羊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气体代谢的影响 (777)郭佩;张程;王春梅;于卓;侯扶江;南志标
反刍动物食糜肽氮含量测定方法 (784)李妙善;王虎成;张霞
业界信息
2020年3月国际市场主要畜产品与饲料价格分析 (790)杨春涛(整理)
后生物生产层
甘南高寒牧区3种饲草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 (791)裴亚斌;杜文华;刘汉成;刘翠;田新会
业界信息
2020年第4期《草业科学》审稿专家 (799)
后生物生产层
牧户多样化生计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关系:以喀拉峻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为例 (800)胡继然;姚娟
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生产工艺优化 (812)海龙;赵芳芳;左志;马垭杰;石斌刚;王鹏;张伟;李少斌;赵志东;胡江
美国高校社会服务工作对我国高校草坪科学学科建设的启示
范文
甘南高寒牧区3种饲草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
《草业科学》2020年 第4期 | 裴亚斌 杜文华 刘汉成 刘翠 田新会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甘肃兰州730070
导出参考文献 ★ 收藏 | 分享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
论文服务:论文检测 论文选题
摘 要:为明确甘南高寒牧区3种饲草不同种植模式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设置了秋播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套作式复种箭筈豌豆(Vicia sativa)、50%春播小黑麦混播50%箭筈豌豆、小黑麦秋季单播、箭筈豌豆春季单播和燕麦(Avena sativa)春季单播5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的干草产量、营养价值(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经济效益及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秋播小黑麦套作式复种箭筈豌豆和50%春播小黑麦混播50%箭筈豌豆的干草产量分别为14.06和12.31 t·hm–2,纯收益分别为6286和11011元·hm–2,显著高于3种单播模式(P<0.05),且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全氮含量,可作为甘南高寒牧区高效种植模式进行种植推广。
【分 类】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关键词】 套作式复种 生产性能 经济效益 甘南 高寒牧区
【出 处】 《草业科学》2020年 第4期 791-799页 共9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青藏扁蓿豆EST-SSR标记开发与验证
《草业科学》2020年 第4期 | 王英芳 张业猛 刘德梅 沈迎芳 王海庆 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西宁8100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青海西宁810001 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 青海西宁810001
导出参考文献 ★ 收藏 | 分享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
论文服务:论文检测 论文选题
摘 要:青藏扁蓿豆(Medicago archiducis-nicolai)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对高海拔极端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本研究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数据,对青藏扁蓿豆的EST-SSR标记进行了开发。结果发现,随机选取的477对引物中,350对可在青藏扁蓿豆中有效扩增,其中346对引物在扁蓿豆(M.ruthenica)中可实现跨物种扩增。利用其中64对独立遗传且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的标记引物对青藏扁蓿豆和扁蓿豆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两个物种存在明显的种间和种内的遗传分化,且提示种内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隔离或环境选择有关。本研究所开发的EST-SSR标记为今后进一步评价青藏扁蓿豆和扁蓿豆的遗传多样性以及解释其适应极端环境的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工具。
【分 类】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中等教育
【关键词】 青藏扁蓿豆 转录组测序 EST-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出 处】 《草业科学》2020年 第4期 718-727页 共10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