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时空》
《职业时空》是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廊坊师范学院主办的省级学术期刊,原名《乡镇企业研究》,本刊创刊于1995年。《职业时空》办刊宗旨: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为职业理论研究、政策研究、管理研究提供阵地,为创业、就业、求职提供资讯和指导。
发文量:12401被引量:16940 H指数:21 影响因子:0.12780000269413立即指数:0.0245被引半衰期:3.7421引用半衰期:4.45期刊他引率:0.9785平均引文率:4.6095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廊坊师范学院 国内刊号:13-1349/C 国际刊号:1672-8963 邮发代号: 发行周期:月刊
目录
(5)谢英姿
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7)张晶
定岗双元模式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10)陶春柳
建设类高职院校“绿领”人才素质评价体系构建初探 (15)周炜炜
智能制造视域下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8)姚钢
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 (21)周克辉
浅析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评价模式的构建 (24)蔡立锋
Corolla雨刮系统检测微视频教学设计研究 (27)李书舟
高职基础化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31)胡彩玲;唐新军;陈杰山
工学结合下的高职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34)李姗姗
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行为特点及其提升途径 (37)万小伟
“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高职行业英语课程的思考 (39)詹文静;虞耀君
高职英语PBL教学模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 (42)徐曼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高校“双师
范文
论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导向课程标准开发的必要性
谢英姿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长 沙 410015)
摘要:我国的高职教育开始于 2 0 世纪 9 0 年代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高职课程改革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而职业能力是当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因而开发职业能力导向课程标准,来指导和提高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水平很有必要。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能力;课程标准
根据当前的主流观点,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由从事一定工作所具备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等要素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发挥作用m 。职业能力能说明一个人是否能够胜任既定的职业岗位,也能说明一个人在该职业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职业能力的确定需要通过对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来达到。课程标准是规范一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是联系课程计划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连贯而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对课程质量有重要影响。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按照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理论内容标准即划定学习领域,表现标准即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
综上所述,“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标准”是从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入手,采用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
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紧紧围绕 “任务驱
动、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来选择和组织课程
的教学内容,并运用多样化的评价形式,重点培养
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当前高职院
校很有必要开发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标准。
一、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发展现状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开始于2 0 世
纪 90 年代初。经过 2 0 多年的发展,高职教育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及建设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最开始毫无经验,只能单纯地照搬高等本科教育,经过试验很快发现,将学科体系色彩重的本科教育模式生硬地置放于高职领域有些水土不服。其实这一水土不服一开始就被预见了,因为将高等教育体系划分为高等普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初衷就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性培养。对于一部分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普通高等教育,而对另一部分理论知识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进行强调动手能力的应用
收稿日期:2016-08-20
基金项目:湖南省 “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高职职业能力导向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 (XJK013BZY027), 课题负责人:
谢英姿作者简介:谢英姿(1975- ),女,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学和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5 ?
职 教 论 坛 职业时空 20 1 6 年 1 2 月
CAREER HORIZON
型、技能型教育,以填补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缺
口。照搬本科教育模式注定只是权宜之计,建设和开发自己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视野,国外职业教育理念及课程理论被不断引人,一 股课程改革的热潮在我国职教领域掀起。但总的来说,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开发质量不高,毕业生难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一方面,通过实践发现国外的相关课程理论滋生于其特有的土壤,与其特有的国情及经济政治环境相适应,但并不完全适应我国的国情,我国的政策及相关经济条件与这些课程理论和方法不匹配。另一方面,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课程目标不合理,课程开发模式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接受水平不匹配,忽视开发过程等问题。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点就在于课程建设,只有适应高职学生特点、富有职教特色、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员姜大源指出,
“高等教育可以没有专业,但绝对不能没有课程;
可以没有教材,但绝对不能没有课程;课程的组合
就是专业,拿教材教书的老师不是最好的老师,只
有用课程教书的教师才是高水平的教师。课程始终
是教育的核心,教师教学要围绕课程,学校硬件建
设也要围绕课程[11”。由此可见,加强当前我国职
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二、高职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全球已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对
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
原有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难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为了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职业
教育应从注重学科内容转向注重学习者的体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