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杂志联系方式|厦门发表论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原名《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5年创刊,本刊始终致力于地理成果的编辑、发表工作,逐渐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和好评。现已成为地理类的权威期刊之一。2003年,正式启用新刊名《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后,刊物的内容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增加GIS、GPS、RS方面的版面,同时刊登一些浅显易懂的实用技术类文章,以增加读者的层面。《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一面世已经站在全国第一家3S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的位置和高度上。
发文量:2822被引量:25677 H指数:61 影响因子:0.859399974346161立即指数:0.0714被引半衰期:3.8942引用半衰期:4.2052期刊他引率:0.9382平均引文率:16.1818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院 主办单位: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 国内刊号:13-1330/P 国际刊号:1672-0504 邮发代号:18-27 发行周期:双月刊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获奖情况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
河北省第六届优秀科技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目录、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
基于聚类的AOI出入口位置提取方法研究 (1)钱振;周侗;陶菲;范紫灵;刘浩;陆杰
基于时间预测模型的高性能求交方法研究 (8)周孙宇;金宝轩;赵康;蒋元义
结合多层感知器与KM算法的POI匹配方法 (16)田晨睿;姜良存;张明达;上官博屹;乐鹏
基于历史命中率的时空重排扫描最大搜索半径选取方法及应用实验 (22)杨威;龙华;王美
遥感科学及其应用
基于零空间矩阵相位解缠的复杂山区高速公路沿线形变InSAR监测 (28)王凯;方昊然;杨松林;谢酬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淮海经济区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及中心性测度 (34)郭恒梅;马晓冬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湖南省近30年不透水面时空变化研究 (41)唐志光;邓刚;李少为;李朝奎;陈浩;彭焕华
空间信息技术综合应用
“一带一路”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 (47)李赟凯;闫慧敏;董昱;潘理虎
基于社交媒体感知城市旅游活动类型--以苏州市为例 (54)陈子豪;张毅;刘瑜;邬伦;孙奇
基于深度学习的社交媒体情感信息抽取及其在灾情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62)杨腾飞;解吉波;闫东川;李国庆
中国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研究 (69)张梅;黄贤金;揣小伟;解宪丽;朱振宇;汪煜
自然地理与国土资源
CMIP5全球气候模式对华北平原气候的模拟和预估
范文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淮海经济区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及中心性测度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0年 第2期 | 郭恒梅 马晓冬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江苏师范大学区域与城市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220009
导出参考文献 ★ 收藏 | 分享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
论文服务:论文检测 论文选题
摘 要:基于1998年、2003年、2008年和2013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选用加权标准差椭圆、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淮海经济区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与城市中心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淮海经济区经济总体水平较低,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苏北和鲁南地区经济水平明显优于豫东和皖北地区,徐州市经济发展质量最优;2)城市间经济联系呈现以徐州市为中心,以济宁市、临沂市和枣庄市为重要节点的放射状分布,经济区边缘城市与外部的经济联系强度最弱;3)徐州市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有很好的经济引领作用,但尚不能对位于该区域边缘地带的城市形成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其作为中心城市的带动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分 类】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特区经济、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
【关键词】 DMSP/OLS 经济格局 城市中心性 淮海经济区
【出 处】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0年 第2期 34-40页 共8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基于零空间矩阵相位解缠的复杂山区高速公路沿线形变InSAR监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0年 第2期 | 王凯 方昊然 杨松林 谢酬 北京交通大学线路工程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044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北京100094
导出参考文献 ★ 收藏 | 分享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
论文服务:论文检测 论文选题
摘 要:针对我国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采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改进传统最小费用流(MCF)解缠算法,提出一种基于零空间矩阵相位解缠的优化算法,解决了去相关、边缘噪声和冗余边解缠的难题,减小了相位解缠误差。基于改进的PS-InSAR技术,对覆盖毕节-威宁高速威宁段沿线区域的19景5 m高分辨率的RADARSAT-2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到该区域的年均形变速率在-13.6~12.3 mm/a之间,发现了3处潜在隐患点并对其形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地形地貌复杂、大跨度的山区线性交通工程,改进后的解缠算法可准确探测其微小形变,在线性交通工程沿线隐患点排查和预警方面应用前景较好。
【分 类】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测绘学 > 摄影测量学与测绘遥感 > 测绘遥感技术
【关键词】 零空间矩阵 相位解缠 PS-INSAR 形变监测 高速公路
【出 处】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0年 第2期 28-33页 共7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