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开发与装备》
本刊是国内唯一一本以安全使用农机为主的科普期刊。她集技术性、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通俗易懂地讲解各种农机具的使用、保养、故障排除等知识,及时介绍推广最新农机产品及致富经验,关注农机事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发文量:17585被引量:8322 H指数:14 影响因子:0立即指数:0.0162被引半衰期:-1引用半衰期:-1期刊他引率:1平均引文率:0.3117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 国内刊号:32-1779/TH? 国际刊号:1673-9205? 邮发代号:28-284? 发行周期:月刊
目录
产业开发
构建蚕桑发展新模式,促进蚕桑产业稳定发展 (1)蒋宝霞;王胜
农机管理
江宁区农机监理工作实践与对策 (2)李照
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路径分析 (3)李采鸿
三农论坛
泉州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4)陈菊祥
高效农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应用 (6)赵凌志
青年农业农村人才培育体系建设实践探索——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例 (7)汪志军;朱家立;张雪;张少帅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9)田秀华
农业情报服务研究与创新 (10
范文
构建蚕桑发展新模式,促进蚕桑产业稳定发展
蒋宝霞',王胜2
(1.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江苏盐城224000; 2.盐城市盐都区学富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江苏盐城 224000
摘要:桑蚕产业为江苏盐城农村地区特色经营产业项目之一,近些年,国内经济新常态化发展对桑蚕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盐城地区着力于传统桑蚕产业的“破茧重生”,积极培育多生产经营主体、做好桑蚕产业发展的引导工作,总结大量有借鉴意义的构建蚕桑发展新模式,就此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从以科技发展为支撑,构建产业服务技术为平台;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逐步扩大产业经营规模;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蚕桑产业良性发展;健全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夯实蚕桑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几个方面,就构建蚕桑发展新模式,促进蚕桑产业稳定发展做要点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桑蚕;产业;结构调整0引言
桑蚕养殖在盐城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尤其在贫困地区常被作为脱贫把手而对待。从长期的发展来看,比较其他农业产业,桑蚕业能做到产业链条长,有效刺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目的,可以说在未来很长时间都将是本地精准扶贫的主力军。
1蚕桑产业在盐城市农村地区发展的优势
1.1蚕桑产业投入少,见效快,长短结合好
一亩桑园投入不到千元,如用桑叶养蚕,一个月即有收益。目前,667m2密植桑地一年可养蚕3张,产蚕茧105 kg,按单价30元/kg计算,产值达到3 150元。嫁接好的果桑,一年挂果,三年丰产,据了解嘉陵区新庙乡200 hn?果桑园,2011年栽植,2014年产
果260 t以上,收入达到130万元,产值4 350jE/667m2o春桑芽当年栽当年可采芽,产茶200 kg/667m2,按28元/kg收购价计算,产值5
600元/667亦。桑树的生存期最少都在50年以上,因此可以说是在种植业中投入少、见效快,长短结合最好的产业之一。1.2蚕桑应用领域日益拓宽,收益来源广
种桑养蚕不仅为丝绸提供原料,而且桑叶、桑果、桑枝、蚕沙、蚕蛹等开发利用价值巨大。前些年,李克强总理将桑叶茶作为国礼礼赠古巴元首,同年还作为杜特尔特访华的接待茶进入中南海。此外,基因工程和生物材料工程让桑、蚕、茧、丝绸的使用价值产生革命性变化,在医药、保健、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领域大显身手,使传统蚕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拓展。
2构建蚕桑发展新模式的思路
2.1以科技发展为支撑,构建产业服务技术平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做大做强本地桑蚕产业,同样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为此,力邀科研院所加盟本地桑蚕产业发展,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与本地龙头企业出资组建“科研创新平台”,健全完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并能随着技术服务体系的完善,引进优良的桑蚕品种、推广地面条桑、小蚕共育等养蚕技术,以降低养蚕成本,提升养蚕效益。总之,产学研合作发展是第一要义,随着科研院所的渗透引入,势必会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为做大做强企业埋下伏笔。2.2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逐步扩大产业经营规模
就当前形势来看,种桑养蚕是民众脱贫致富的好门路,同
样是地方农业产业发展壮大的根基。实地调查中,越是偏远的山区,往往越具备发展桑蚕产业的优势。但是,交通问题是有待克服的难题。为此,建议蚕桑养殖基地的配套设施建设,针对贫困地区持续投入扶贫资金,免费提供优质桑苗,扩大优质桑苗的种植面积,鼓励蚕农与企业签订买卖合同,为地方民众致富谋出路提供思路。
2.3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蚕桑产业良性发展
保证蚕农最大利益,维护蚕桑业正常秩序,促进蚕桑业良性发展。建议在本地重点蚕桑养殖区,积极组建专业性强的蚕桑养殖专业合作社,不断扩大合作社入社人员,采取社内人员相互帮扶、统一管理的运营思路。力求做到生产上,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技术规范、统一田间管理;管理上,严格村规民约,履行签约合同制,制定合作社内管理规程。总之,以合作社为联系纽带,形成集“组织、生产、管理”为一体的蚕桑养殖共同体,更好联结企业与蚕农的利益关系,促进蚕桑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4健全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夯实蚕桑产业发展基础建设 2. 4.1完善种养技术服务体系
更便捷地解决蚕桑养殖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政府牵头,合作社、企业等参与,应定期组织专家,深入一线举办种桑、养蚕技术培训班。同时,每个蚕茧站都要配置专业的技术辅导人员,努力做到分片督管、逐户跟踪服务的管理理念,切实做好技术服务、跟踪管理等工作,实现种桑养蚕的稳产、高产。
2.4.2发挥好企业的帮扶带动作用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企业的支持。作为有社会担
当的企业,为促进本产业的良性发展,必须要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在带动蚕农发家致富方面,一定要首当其冲。
第一,坚持做到稳价增效。始终把最低保护价,作为维持蚕桑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更好保护蚕农的核心利益。这些年,国内经济进入转型期,不稳定的市场行情,给蚕丝的价格带来不小的冲击。为切实保证蚕农的利益,逐步稳定桑园种植面积,避免出现价格大起大落的情况。蚕桑公司一定要稳住价格,稳住行情,从长远角度出发,肩负起更深重的社会责任。
第二,积极推广售茧鼓励制度。调动蚕农售茧积极性,能切实增加蚕农的经济收入。应尝试推行售茧奖励制度,每次在年度蚕茧收购结束后,都要根据每户上交蚕茧的数量和质量,给蚕农适当的任务返现奖励,以调动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第三,推进鲜茧收烘数字化管理。缩短蚕茧收购时间,做到收购公平、公开、高效、合理。应集全力跟进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联网每个乡镇对应的蚕茧收购站,形成系统化的、动态性的收购信息网络管理板块。通过联网间企业与蚕农的买卖管理联系在一起,由零售向集中整合化管理靠拢,实现市场价格的透明、公开,解决一家独大、垄断价格的局面。3促进蚕桑产业稳定发展的体会总结 3. 1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以桑蚕产业为把手,形成一村一品的乡村经济产业品牌,将大大增加基层蚕农的经济收入。同时,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
(下转第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