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论文发表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是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是第一本以心血管介入诊疗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93年,它是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兴起和发展,逐渐成为心血管病介入诊疗,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学术交流的主渠道,它的内容包括论著、述评、学术讲座、新技术介绍及各科综述,尤其是其论著和述评,基本上代表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和国际研究动态及国内发展方向。
发文量:4328被引量:11890 H指数:38 影响因子:0.403499990701675立即指数:0.0833被引半衰期:5.4128引用半衰期:4.7931期刊他引率:0.9545平均引文率:9.291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国内刊号:11-3155/R 国际刊号:1004-8812 邮发代号:82-662 发行周期:月刊
数据库收录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获奖情况
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目录
专家共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胸痛中心常态化运行流程中国专家共识 (61)无;向定成;易绍东
专家建议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管理专家建议(第一版) (70)无;侯桂华;高晓东;陆芸岚;朱丽
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网站及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投入使用 (75)本刊编辑部
临床研究
女性生育次数及教育程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76)包针;木胡牙提;刘志强;杨玉春;何鹏义;张雷
读者·作者·编者
关于论文中对图表的要求 (82)本刊编辑部
临床研究
远端血管弹性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开通后无复流的影响 (83)汤喆;甄雷;阙斌;艾辉;张新勇;赵雪东;师树田;聂绍平
社交网络联系的建立对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 (88)童兰;成联超;张翠;王燕凤;周名纲;陈应忠;蔡琳
读者·作者·编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声明 (93)本刊编辑部
临床研究
左心房顺应性参数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相关性分析 (94)贺鹏康;杨颖;范芳芳;李康;王禹川;王梓凝;周菁;丁燕生;蒋捷
经桡动脉入径采用球囊辅助技术协助的无鞘技术引导7 F指引导管完成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初步经验 (102)赵慧强;金洪珍;王东兴;周力;丁晓松;高翔宇;梁思文;刘洪阳;陈晖;黄榕翀;李虹伟
综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问题探讨 (107)陈韵岱;薛浩
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药物溶栓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策略探讨
范文
社交网络联系的建立对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0年 第2期 | 童兰 成联超 张翠 王燕凤 周名纲 陈应忠 蔡琳 西南交通大学附属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 四川成都610031 西南交通大学医学院
导出参考文献 ★ 收藏 | 分享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
论文服务:论文检测 论文选题
摘 要:目的探讨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中院间社交网络联系的建立为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带来的救治获益。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成都9家PCI医院行转运PCI的STEMI患者267例,根据是否利用社交网络传输首诊信息将其分为资料传输组(151例)和资料未传输组(1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救治延误时间、院内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院内死亡率、随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并做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2B)时间达标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造影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资料未传输组患者FMC2B时间[202(145,318)min比152(110,230)min,P<0.001]、首诊医院进门至出门(DIDO)时间[70(33,176)min比45(26,83)min,P=0.001]及进入PCI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D2B)时间[84(55,121)min比65(36,88)min,P<0.001]显著大于资料传输组,且资料传输组患者FMC2B时间(29.1%比13.8%,P=0.003)、D2B时间(78.8%比55.2%,P<0.001)、DIDO时间(37.8%比23.3%,P=0.012)的达标率均高于资料未传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首诊10 min内完成心电图(OR 2.853,95%CI 1.198~6.794,P<0.001)、资料网络传输(OR 2.433,95%CI 1.241~4.773,P=0.010)与FMC2B达标率上升呈显著正相关。两组患者30 d、90 d MACC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1年MACCE发生率资料未传输组患者(19.3%比8.1%,P=0.049)显著高于资料传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临床资料网络传输的患者的FMC2B时间、DIDO时间和D2B时间更契合胸痛中心救治时间质控标准,且有更好的临床结局。
【分 类】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 心肌疾病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社交网络 资料传输 救治效率
【出 处】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0年 第2期 88-93页 共6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栏目
临床研究
读者·作者·编者
病例报告
综述
消息
医学统计学知识
征文
基础研究
指南解读
书讯
短篇论著
专家共识
述评
经验交流
文献摘译
卷首语
会议纪要
专家笔谈
实验研究
美敦力病例分享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迅速上升,成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最致命的威胁之一。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是突如其来的急性胸闷、胸痛、压迫感和堵塞感。抢救急性心梗患者,关键要迅速开通血管,“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在黄金救治时间内(发病早期的120分钟)进行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是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键。从技术本身而言,急性心梗患者的急救在我国早已经不是技术难题,但因为各种延误导致的悲剧却时刻在发生。
影响急性心梗患者救治的原因,主要是三方面的时间延迟造成的,分别是病人延迟(从出现症状到拨打急救电话时间过长)、转运延迟(从接到急救电话到接触病人并完成转运时间过长)、治疗延迟(从患者进入医院到开始治疗的时间过长)。而胸痛中心作为一种创新的急诊急救体系,通过多学科间相互协作,优化救治流程,为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赢得黄金抢救时间,从上述三个方面缩短患者总的缺血时间,打通生命的‘高速公路’,从而提高救治的效率,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