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杂志论文发表
《循证护理》是我国护理学专业唯一的一种循护理刊物。办刊宗旨为:传播循证护理理念,介绍循证护理相关知识,报道循证护理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提高我国临床护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发文量:1003被引量:1179 H指数:10 影响因子:0立即指数:0被引半衰期:-1引用半衰期:3.8364期刊他引率:0平均引文率:10.2745
主管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主办单位:山西医学期刊社 国内刊号:14-1377/R 国际刊号:2095-8668 邮发代号:22-274 发行周期:月刊
目录
科研论著
延续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生活质量及心理影响的Meta分析 (97)钟英;戴旻晖;马欢
两种扁桃体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104)左红霞;牛玉明;张超;黄健健;汪龙;陈玲;徐盼
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饮食教育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及血脂影响的Meta分析 (116)牛瑞;晏曼;杨西宁
音乐疗法对骨科病人术后疼痛影响的Meta分析 (124)任英;杨静华;宋慧娟
科研综述
肌肉减少症与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30)李诗薇;于卫华
综合研究
失能老年人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34)陈琼琼;魏丽丽;李倩倩;脱淼;王声韵;陈凯;王丝瑶
结局指标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路径中的应用研究 (141)莫素莹;梁伟燕;冯映文;李雯霏;颜玉贤;卢晓燕;黄国丽;李铮
微信健康教育对体外受精治疗中男性临时射精障碍和心理的影响 (148)李帅彤;胡俊平;赵金珠;金珍铮;高政雄;廖娟
定量保温喂食器在中风病人喂食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范文
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饮食教育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及血脂影响的Meta分析
《循证护理》2020年 第2期 | 牛瑞 晏曼 杨西宁 广西中医药大学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530000
导出参考文献 ★ 收藏 | 分享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
论文服务:论文检测 论文选题
摘 要:[目的]系统评价基于血糖负荷(GL)概念的饮食教育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搜集2型糖尿病病人采用食物交换份法的同时进行基于GL概念的饮食教育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并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采用Review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病人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病人[MD=-0.90,95%CI(-1.14,-0.67),P<0.00001],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病人[MD=-1.23,95%CI(-1.56,-0.90),P<0.00001],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病人[MD=-0.67,95%CI(-0.78,-0.56),P<0.00001],总胆固醇低于对照组病人[MD=-0.69,95%CI(-0.87,-0.51),P<0.00001],三酰甘油低于对照组病人[MD=-0.29,95%CI(-0.42,-0.17),P<0.00001]。[结论]当前证据表明:采用食物交换份法的同时进行基于GL概念的饮食教育能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血脂水平。
【分 类】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护理学
【关键词】 血糖负荷 食物交换份法 饮食教育 2型糖尿病 血糖 血脂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出 处】 《循证护理》2020年 第2期 116-123页 共8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临床本科护士循证护理素质的现况研究与培训内容的构建
1 研究背景与相关概念
1.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卫生保健领域信息的产生与传播日益迅速,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但也随之出现一系列问题,最突出的矛盾是临床人员很难在海量的信息里提取出有效、有用的信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92 年加拿大 McMaster 大学的 David Sackett教授正式提出循证医学的概念[1],将其定义为“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运用最新、最佳证据做出临床决策的过程”。循证医学既发扬了西方自然科学理性的传统,同时也体现了医学对患者个人期望和价值观的重视。随着循证医学对全球卫生领域的影响不断深入,1996 年英国 York 大学护理学院成立了全球第一个“循证护理中心”,并正式提出循证护理实践(evidence-basednursing practice,EBN)的概念。指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中,审慎的、明确的、明智地将科学结论与临床经验以及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出临床护理决策的过程[2]。循证护理(EBN)改变了护理人员以往按照习惯或凭借经验的护理实践方式,强调将科研证据与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经验及患者愿望三者相结合,进而转化为临床护理实践的证据,做出最后的临床护理决策。循证护理作为循证实践的分支之一,对促进护理决策的科学性,保证护理实践的有效性,提高护理措施的安全性,节约全球卫生资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循证护理实践主要包括证据综合、证据传播、证据应用三个阶段,具体过程包括八个步骤:明确问题、系统的文献检索、严格的评价证据、通过系统评价汇总证据、传播证据、引入证据、应用证据、评价证据应用效果。循证护理于 20 世纪 90 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其先进性与科学性逐步引起我国护理人员的重视并渗透到护理学科各个领域,现已成为本世纪护理实践的标准[3]。以“循证护理”为关键词在万方医学网进行检索发现,发表文章数量逐年上升,截止2016 年末循证护理类文章已累积发表 9980 篇,可见循证护理实践已经引起我国护理人员的广泛关注。2012 年国际护士节的主题为“缩短证据与实践之间的差距”[4],从深入认识循证护理实践、掌握实证来源、将实证应用于护理工作、开展基于实证的护理变革、发挥护理组织对循证护理实践的推进作用,5 个方面强调了循证护理实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循证护理经过 20 多年的不断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循证护理实践障碍重重,在影响循证护理实践的诸多因素中,护士自身素质是影响循证护理发展的“内因”[5]。护理人员是将最佳证据合理运用于病人的执行者,其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循证护理的实施效果,罗艺[6]、王贺芳[7]、阎玲[8]、岳峰[9]等诸多位学者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临床护士对循证护理内涵认识不足,循证护理知识基础薄弱,循证护理技能掌握不足。王春青等[10-12]多位学者呼吁通过加大对临床护士培训力度来提升其循证护理能力,但目前临床护士的循证护理培训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培训只注重结果、培训内容较片面不够系统、培训多在科室等小范围内开展、只有少部分护理人员受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