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杂志论文发表
本刊创刊于1978年,以继续医学教育、临床医师岗位进修为办刊宗旨,突出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曾先后被收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
发文量:1829被引量:3916 H指数:19 影响因子:0立即指数:0.0426被引半衰期:4.9451引用半衰期:4.2946期刊他引率:0.9694平均引文率:6.8605
主管单位: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国内刊号:11-5455/R 国际刊号:1673-4904 邮发代号:8-89 发行周期:月刊
数据库收录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获奖情况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国家临床医学核心期刊
目录
临床论著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TaqIB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研究 (1)李虎;赵水平
口服罗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6)范家珊;李有霞;邱桂凤;曾伟光
曲美他嗪、替米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 (9)潘永良;陈延斌;范辉
超声对泼尼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停药指标的判断价值 (12)傅松波;汤旭磊;邓爱云;张宏厚;聂榆隆
六分钟步行试验在慢性支气管炎需做肺功能筛选中的价值 (15)陈根荣;薛彦萍;张梅红
慢性咳嗽患者小气道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价值 (18)金忠富
血浆网膜素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21)冯小萌;徐援
匹多莫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24)唐可倩;唐凯;唐伟
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分析 (26)郑盛华;吴玲玲
婴幼儿喘息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过敏的关系 (28)倪芳;翁宝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研究分析 (30)姚彩红
成年人Still病40例临床分析与治疗体会 (33)周光耀;金玲湘;林巍
新生儿肺炎反复发热的相关因素分析 (35)沈璟
气管插管固定器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37)葛勤敏;潘曙明;王树云;边帆;吴增斌
淡水近乎淹溺后并发急性肺水肿中机械通气的应用 (39)孙金明;田维;任益江;王开成
20例胸膜结核瘤临床分析 (41)王睿荣;李彩会;王娟;魏亚芝;王周勋;巨芳平;巨永利
读者·作者·编者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关于图表的要求 (43)
临床论著
巨细胞病毒所致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及喘息的随访观察 (44)卢秋穗;张银美;陈晓禹
复方阿嗪米特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0例 (46)盛显仓
序贯器官衰竭评估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在百草枯中毒中的应用 (48)谭国家;李莹洁
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研究 (50)史军;颜哲仁;胡祥;曹利红;张潇月;马小秀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的长期疗效观察 (52)张源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的临床研究 (55)李温慈;邵山鹰;张宇
颈动脉狭窄与失语症发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57)温杰;魏宏英;吴桂英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60)徐华永;董志春;任于晗;周伟斌
除颤与气管插管先后顺序对窒息患者心肺复苏影响的临床观察
范文
巨细胞病毒所致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及喘息的随访观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2009年 第12期 | 卢秋穗 张银美 陈晓禹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210029
导出参考文献 ★ 收藏 | 分享
第1页第2页第3页
论文服务:论文检测 论文选题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巨细胞病毒与婴幼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及喘息的关系,为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巨细胞病毒抗体及DNA的检测,选择其中56例阳性的患儿,收集其临床表现特点、既往发病史、特异性体质的表现及家族史、实验室检查等,对其中41例予以抗病毒治疗。并对56例患儿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比较抗病毒治疗与未经抗病毒治疗患儿的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喘息发作的情况。结果巨细胞病毒可引起婴幼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并伴有喘息,重者可合并心力衰竭。41例抗病毒治疗患儿中有33例(80.5%)在随访中明显好转,15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儿7例(46.7%)有所好转,两者好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喘息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尽早做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可减少喘息发作、改善预后。
【分 类】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品 > 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诊断学 > 实验室诊断 > 微生物学检验
【关键词】 婴幼儿 呼吸道感染 喘鸣 巨细胞病毒
【出 处】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2009年 第12期 44-46页 共3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范文
巨细胞病毒所致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
及喘息的随访观察
卢秋穗 张银美 陈晓禹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巨细胞病毒与婴幼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及喘息的关系,为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巨细胞病毒抗体及 DNA的
检测,选择其中 56例阳性的患儿,收集其临床表现特点、既往发病史、特异性体质的表现及家族史、实验室检查等,对其中41例予以抗病毒治疗。并对 56例患儿进行 2年的随访观察,比较抗病毒治疗与未经抗病毒治疗患儿的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喘息发作的情况。结果 巨细胞病毒可引起婴幼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并伴有喘息,重者可合并心力衰竭。41例抗病毒治疗患儿中有 33例(80.5%)在随访中明显好转,15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儿 7例(46.7%)有所好转,两者好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喘息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尽早做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可减少喘息发作、改善预后。
【关键词】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喘鸣; 巨细胞病毒
婴幼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及喘息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常成为
困扰医生和患者的难题。d,JL哮喘的起病主要在 3
岁以内,占 70%以上【.-2],其常见诱 因为呼吸道感染。
我们通过对我院 2005年 l2月至 2006年 12月婴
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巨细胞病毒 (CMV)抗体及DNA的检查,筛选出CMV感染的患儿,对其临床特点及其相关特异性体质及家族史进行比较、分析,
探讨婴幼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及喘息与 CMV感染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 2005年 12月至 2006年 12
月在我院就诊的下呼吸道感染且经实验室检查确
诊为 CMV感染的婴幼儿 56例 ,其中男 43例 ,女 l3 例;年龄 1~12个月 53例 ,13~15个月 3例。排除
由于先天性喉及气管软骨发育不良、气管异物、急
DOI:10.3760/cma.j.issn.1673-4904.2009.34.017
作者单位: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通信作者:卢秋穗,Email:luqiusui@sohu.tom
性喉炎引起的喘息。
2.方法:(1)检测 CMV—IgM 及 DNA:留取患儿末梢血 0.1ml,离心后取血清待检。采用固相 EIISA 法,定性检测 CMV—IgM,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工
程公司提供,按试剂盒规定步骤操作。同时留取患
儿次日晨尿、哺乳母亲的乳汁送我院中心实验室用PCR的方法进行 CMV.DNA的检测,以上均由专人
进行操作。(2)收集病史: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次
数,每次发病时是否伴有喘息症状,有无心力衰竭,患儿出生时有无异常,是否有病理性黄疸,查体时心肺听诊,肝脏大小等;肝功能检查,血常规,胸部 x 线片检查。询问患儿有无特异性体质的表现,如皮
肤湿疹、过敏性鼻炎、眼炎、食物或药物过敏等,以
及一、二级亲属中有无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史。
(3)治疗:其中 41例患儿经家长同意在一般抗感染
和对症治疗的同时予以更昔洛韦静脉滴注进行抗
CMV治疗 [5mg/(kg·次 ),2次/d×14d],治疗期间每周复查血常规 2次,发现粒细胞减少则停药观察数日,待血常规恢复正常再继续完成治疗。另外 l5
例患儿家长拒绝抗病毒治疗,仅予以一般抗感染和对症治疗。(4)随访:对 56例患儿进行治疗后的随
中 医师进修杂志2(X)9匀 12,】sf{第 32卷第 34期 ChinJPostgradM {.Decemher5th2 !,o1.32 兰 · 45 ·
访,观察其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发病时病情的轻重、喘息复发的情况,发作时肺部哮鸣音的情
况以及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精皮质激素的应用情况。
3.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0.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CMV检测结果:56例患 JL中 CMV—IgM大于正常值 52倒,母亲乳汁 CMV—DNA大于正常值 32
例
2.临床特点:56例 CMV感染的患儿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次数:≤4次/年共 11例 ,5~6次/年共25例,>6次/年共 20例。发病时伴有喘息(肺部听
诊可闻及哮呜音 )48例 ,不伴有喘息 8例 。其中 12 例合并心力衰竭。出生后有病理性黄疸 26例 ,体检
发现肝脏肿大 l7例 ,肝脏肿大不同于一般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肝脏质地偏硬,大小为肋缘下 2~4 Olql,心力衰竭纠 后也不易缩小 肝功能异常(ALT、GCT升高)29例~胸部 x线片多为支气管肺炎的表
现。其中表现为问质性肺炎 9例。患儿有特异性体质 ii洌.一、二级亲属中有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
史 7例。确诊时间 :仅 5例在首次以肺炎住院后确诊为 CM\ 感染,其余均在反复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或喘息 2次以 l 被确诊为 CMV感染。
3.治疗及随访情况:对 41例患儿进行了以上正规抗病毒治疗后,与其他 15例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儿同时追踪随访观察了 2年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儿中 27例未再发生喘息症状 ,6例发生下呼
吸道感染及喘息症状明显减少.8例 仍有反复的咳
喘f视为无效 ),好转率为 80.5%,其中 8例无效患儿均有特异性体质或家族史;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 15 例患儿中 3例末再发生喘息症状 ,4例发生下呼吸
道感染及喘息症状减少.8例仍有反复咳喘,好转率为 46.7%,其 中 8例无效患儿中 3例有特异性体质
或家族史,另外 5例无特异性体质或家族史。抗病毒治疗患儿的好转率与未经抗病毒治疗患儿的好转率比较差异有统汁学意义( =6.16,P<0.05)。
讨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