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
发文量:68199被引量:10464 H指数:15 影响因子:-1立即指数:0.0084被引半衰期:1.5862引用半衰期:-1期刊他引率:1平均引文率:0
?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 国内刊号:11-4461/I? 国际刊号:1009-5071? 邮发代号:? 发行周期:旬刊
目录
神州文学
浅评《红楼梦》魅力之所在 (1)刘帅酝
《骆驼祥子》中虎妞人物形象浅析 (2)严格
我的母亲 (4)王莎
廉字十八弄 (5)刘杰
享学百句 (6)江峰松;龚道享
论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识 (7)胡众
以价值衡量生命 (8)曹宇萱
雪原里燃烧的火焰--周梦蝶诗歌意蕴初探 (9)张阳
给大二儿子的一封家书 (10)赵丽红
金和叙事诗中女侠形象的书写研究 (11)周倩瑜
神州文化
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 (12)
范文
神州文学
祥子也和其他传统男人一样,喜欢温柔贤淑的女子,而虎妞是 妞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婚后才有唯一一个女性朋友小福子,但
个“母老虎”,以致祥子无法爱上她。 虎妞对小福子不是真心的,“每次小福子用房间,虎妞提出个条
( 二 ) 家庭因素 件,需给她两毛钱。朋友是朋友,事情是事情。” 她在交往朋
虎妞早年丧母,缺乏母亲的关爱,她唯一可以依靠的人便 友时,是以利益为重的,正是以上这些缺点加速虎妞走向死亡。
是她的父亲刘四,可刘四为了私心想留虎妞在家中替他操持家 三 . 结语
业,导致虎妞中年未嫁。在与父亲闹僵之后,刘四将车厂卖了, 《骆驼祥子》中的虎妞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形象,她的悲惨
自己享受去了,一个铜板也没给虎妞留。这是虎妞亲情的缺失, 人生揭示了旧时代与封建传统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特别是女性的
如果刘四能为虎妞的婚事张罗操心,虎妞不会年过四十仍未 压迫。通过分析虎妞的人物形象,我看到了她扭曲的灵魂,看
婚,也不会有后文为勾引祥子而不择手段。刘四的狠心导致虎 到了她心灵最深处的挣扎。虎妞的悲剧不仅仅是那个年代女性
妞在困难时无处投奔,在难产时因无钱医治而死亡,这些都是 的悲剧,同时也带给我们更多的人性思考。
因为她与父亲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就这样,虎妞成了彻底 注释:
的“孤儿”,仅靠自己在为父亲管理车厂时存下的私房钱,在没 老舍 .《骆驼祥子》. 南海出版公司,2019,(1):30-31.
有祝福的情况下匆忙把自己嫁了出去。婚后的虎妞没有人关心, 老舍 .《骆驼祥子》. 南海出版公司,2019,(1):70.
丈夫祥子对其也是不冷不热,虎妞难产时甚至没有做任何事情, 老舍 .《骆驼祥子》. 南海出版公司,2019,(1):139.
再加上虎妞好吃懒做,婚姻不幸也是情理之中了。 老舍 .《骆驼祥子》. 南海出版公司,2019,(1):123.
( 三 ) 个人因素 老舍 .《骆驼祥子》. 南海出版公司,2019,(1):145.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在畸形的家庭和环境里成长的虎 老舍 .《骆驼祥子》. 南海出版公司,2019,(1):125.
妞,性格也是残缺的。作为剥削阶级的一员,虎妞是自私自利 老舍 .《骆驼祥子》. 南海出版公司,2019,(1):143.
的,习惯了指使和算计别人。从对祥子有好感开始,虎妞就千 参考文献:
方百计引诱祥子,可以说他们的婚姻是虎妞威逼利诱的结果。[5] [1][3] 郑舒栎 . 浅论《骆驼祥子》中虎妞的人物形象 . 乌蒙
结婚后,虎妞的性格非但没改,反而变本加厉,要祥子一切都 论坛,2014-04-15
听她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祥子,让祥子在精神和肉体上备 [2] 李华秀 . 论老舍小说中的悍妇形象 . 株洲工学院学报,
受折磨。虎妞自己好吃懒做,贪图享乐,这也让祥子对其更加 2006-05-30
厌烦。 [4][5] 徐福义 .“虎妞”人物悲剧的原因探析 . 齐齐哈尔师范
虎妞是精明的,精明到连自己的父亲也要算计,她想先靠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2-25
着自己的私房钱逼迫祥子与自己结婚,得到心爱的男人之后, 作者简介:严格 (1999-) 女,浙江金华人,杭州师范大学钱
再去巴结讨好父亲,以便日后能够继承车厂等财产。另外,虎 江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 上接第 1 页 )
再到王熙凤治贾瑞的时候,他爷爷贾代儒来求人参,王熙凤就给他几根人参须。可见王熙凤手里是有好参的,但她不给。
到了王熙凤病了,也需要用参了。可王夫人带着她在库房里找了半天,也就一大包须末。王夫人只能去求老祖宗开她的库房,求来好人参,却年代久远,“已成了朽糟烂木,也无性力的了。”一句道尽贾府现状,说了人参,也说了人生。最后是宝钗站出来,说托哥哥去人参行买,才算是解决。
回想当时贾瑞临死求人参,王熙凤“只把些渣末泡须凑了几钱,找人送到贾瑞家”,而王熙凤求人参救命之时,自家却也只剩了一包参须。贾瑞之事于十二回,王熙凤之事于七十七回,隔了六十五回,如此呼应,固然是令人不禁叹惋天理昭昭,但掩卷深思,曹雪芹先生文思之深,又怎能不让人赞叹?
除此等伏笔之外,书中诸多谐音,甄士隐贾雨村、甄府贾府,真假难辨,以假存真,实录世情,把饱含辛酸泪水的真实感受,用“满纸荒唐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手法奇特,令读者惊赞之余,其内涵之深,也自然而然地引起了读者深思。
更有甚者,便是书中的诗词。纵观全《红楼梦》,共九十三篇诗词,除却多数稍显堆砌的书中人所作诗词,所剩的便是表达全书主旨、多在第一回的主旨诗,以及十二钗的判词。许有人说,此等诗词亦是算不上如何顶尖,但是显然,这些诗作文学性大半都不体现在其本身的字词或意境如何高深,而在于其具有诗词的美感的同时,又天衣无缝的融入剧情本身之中,同时又暗含着下文剧情的伏笔。初观判词,惟觉不解,观至后文,想起判词,才豁然开朗,又如何能不叫人拍案兴叹?
有了极强的真实性,令人直叹一辈子无法望其项背的文学性,这等著作,已是极高的境界。但若是如此便称“世界第一奇书”,似乎还是差了些什么。
此时,曹雪芹先生作为一个所学广泛的学者的功力便显现了出来:《红楼梦》中,一个个情节之间蕴含着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园林学等多个学科。不论是人生如梦的态度,还是贾府银子的入不敷出、各人所试的改变,还是一副副或补气养血,或消火去邪,或驱寒补身,或临死救命的、写了配方的药,亦或是大观园中一道道意境各异,却又饱含深意的景致,皆蕴含着无法轻易获得的学识。
曾有一句点评,说《红楼梦》便是建起了一座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巧夺天工,美得无以复加,身处其中如若置身仙境的美轮美奂的建筑,然后一夕之间将整栋建筑夷为平地而只剩废墟,正当读者兴叹之时,却又得知,人生无数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无数起起落落,都是黄粱一梦,而正是这种先前的宏大优美与最后的一片断壁残垣,才能令人生出这种感叹,也正是这种对比,才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
我深以为然。
参考文献:
[1]红楼梦 [M]. 浙江古籍出版社,( 清 ) 曹雪芹、高鹗,2018
[2]红楼梦研究史论 [M]. 天津人民出版社,白盾主编,1997
[3]红楼梦论稿 [M]. 人民文学出版社,蒋和森著,1981作者简介:刘帅酝(2003.1) 男,蒙古族,祖籍河北省承德市,
喜欢古典、科幻文学研究及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