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教育》|杂志论文发表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版)杂志创刊于1949年,是一份和新中国同时诞生的教育期刊,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但服务教学、服务教师、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风格愈久弥新,呈现出与时俱进、勇立潮头的期刊形象,进入中国期刊方阵,获双效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作为湖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的指导性刊物,《湖北教育》(教育教学版)以服务课堂教学,推动教育创新为办刊宗旨,以编研结合,以研促编为编辑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交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作出自己的贡献。
发文量:13067被引量:1997 H指数:12 影响因子:0.0219000000506639立即指数:0被引半衰期:-1引用半衰期:-1期刊他引率:1平均引文率:0
主管单位: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国内刊号:42-1033/G4 国际刊号:1003-4390 邮发代号:38-20 发行周期:月刊
获奖情况
湖北省优秀期刊
目录
(0)
教育新语
教育从感知心灵起步 (1)郑文博
本刊视点
丰富红色节日 弘扬红色文化 (5)王伟静
粗石细竹也育人 (7)项梦
课题研究
小学儿童诗校本课程建构与实践研究 (8)孙薇
自觉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0)钱海萍
作文教学应重视人文素养渗透 (11)董翠菊
言文行远
阅读教学的新视角 (13)陈丹
以朗读为中心的阅读课堂 (14)陈婷
个性化阅读——高效的阅读教学 (15)邓芳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法探讨 (16)胡海春
个性阅读,彰显主体——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17)纪翠芹
突破阅读教学瓶颈的方法 (18)李春飞
创新视域下的语文课本剧创编 (19)刘兴越
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 (20)毛征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横向分层教学探索 (21)钱卫秋
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的立体性设计 (22)王林
小学语文阅读学法指导 (23)吴素红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的个性取点 (24)王华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5)杨娟
小学语文提问设计视角探寻 (26)云燕
言意共生 品悟并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探索 (27)张云飞
小学语文阅读教法探索 (28)周百灵
小学生成语积累方法探微
范文
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的立体性设计
文 / 王林
在诗词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感受诗词文字美、画面美和哲理美。
诗意诵读,感受诗词文字美。古诗词短小精悍,具有极强的韵律和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是训练学生诵读的好素材。所谓诗意诵读,是指注重诵读技巧运用的朗读。教师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训练中感受诗词的文字美,建立丰富的语感。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师先让学生梳理文本意思,学习生字词,然后反复为学生做示范诵读展示,并在具体诵读中给出技法指导:诵读古诗词,需要基本掌握诗词的感情基调,这样才能对语气语调有准确把握。不妨先划分诗句节奏,确定重音,特别是韵脚,不仅要重读,还要有变调来辅助,停顿时间要适当。在诵读时,不可操之过急,放慢语速最为关键。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多种形式的
诵读训练,课堂内书声琅琅,学习气氛浓烈起来。
教师对学生进行示范诵读展示,而且给出了具体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有顿悟的感觉,这样的教学引导无疑是适当的。
探索意境,感受诗词画面美。诗词都有丰富的意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诗词展开内容解读,引导学生对诗词“言外之意”进行深入探究,促使学生能够顺利构建学习认知体系。
探索古诗词意境,需要通过诗词本身的阅读探究,感受其塑造出的意境。如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诵读音频,学生被背景音乐所感染。在诗意解读时,教师先对诗句进行分解,让学生顺利把握其基本意义。再让学生讲述诗句内容,学生展开思考。很多学生都认为,这首诗描写了西湖的美丽雨景,虽然看上去很吓人,其实不然,雨过天晴的西湖更加妩媚了,水映天,天照水,碧波入境。教师给出归结意见,学生对诗词意境有了更深刻认知。
经典鉴赏,感受诗词哲理美。小学生语言鉴赏水平不高,教师对此要有充分考量,注意降低鉴赏要求,让学生从诗词本义和引申义的探索中,梳理总结出一定哲理,这样的语言鉴赏活动才是比较完美的。
如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时,教师便选择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展开:西湖是美丽的,其美在什么地方呢?透过这句诗,你能够获得哪些有形感知呢?因为有不少学生都亲自去过西湖,对这些荷叶荷花有真实观察经历。有学生说“西湖的荷叶荷花和其他地方没有什么不同,但因为西湖的水更清澈,所以荷叶荷花的美就显得极为纯粹”;也有学生说“西湖的荷叶荷花有许多背景的衬托,其美便更突出了。如苏堤上的垂柳,搭配上西湖的荷叶荷花,真是有进入仙境的感觉”。教师展示西湖的照片信息,让学生建立了直观感。学生从西湖荷叶荷花联系到湖水、垂柳等景物,拓宽了鉴赏域度,其学习认知也更为丰富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责任编辑 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