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杂志范文-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C语言教学探索与实践
李萍1975年6月,女,汉,四川省阆中市,副教授,硕士研究生,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
摘要:课程思政在高校立德树人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为基础,就课程属性,内容而言,探究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点,以目标工作岗位等为切入点,深挖思政的要素点,把它和课程内容、课程授课模式和评价方式等结合,以期对工科类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C语言教学;课程思政;高职教育
教育最基本的问题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育人。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也应把育人为本作为工作主线,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立德树人工作中,一定要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不能分离。当前我国高校普遍重视专业知识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课程思政寓以价值观为导向,在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中,有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使使学生在学习中,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丰富知识、增长知识、塑造性格,力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职C语言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C语言的教学大体按“数据类型--基本结构--数组对函数--指针--文档”等次序组织。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初学者难以掌握好程序设计中最重要的概念,也不能很好地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其复杂琐碎的知识会使学生们花费很多时间,也无充分实例映证上述内容之重要。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学生们逐渐产生畏难心理,开始厌倦这门课的学习。很多同学正是在这一阶段,对学习失去耐心,丧失了兴趣,给后继学习带来一定难度。
通过教学发现,课程后半部分,有部分能力较强的同学,对编程有更好的想法,满足教学需要;另一部分则表现出明显不足,这就是对编程技术缺乏兴趣。多数同学对语法细节把握颇到位,但牵涉到更大的实际编程问题,会使其产生畏惧心理。也有一些同学总是学不会怎样将实际问题变成程序语言,时间长了,甚至忘记了当初学过的语法细节。这说明,在学习程序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进行有效迁移和应用的情况。这个问题在当前C语言教学过程中非常常见。
二、C语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C语言程序设计(以下简称“C语言”)课程及后续专业课,例如单片机的原理与应用等、嵌入式开发与应用与其他课程紧密相连,因而在高校计算机专业及非计算机的工科专业中广泛开设。目前全国各高职院校都将该门课列入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大部分高职院校下设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移动通信技术等、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子制造技术和装备、无人机应用技术等六大门课程。
三、思政元素与C语言课程的结合
对课程思政内涵与外延的深入理解,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根本。课程思政在本质上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但是,在高职教育当中设置的课,设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等,这类课程的内容和功能各不相同,课堂上的方法也不一样。因此,在专业课程上进行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需要考虑其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其他因素。因而课程思政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所开设专业课的属性、内容、授课形式和所从事的职业,甚至是学生目标岗位,等等,深挖思政的元素点,有机地整合课程内容,实现润物无声育人效果。其中,专业课程是实施课程思政最主要、最具成效的途径之一,它既能为其他学科提供理论支持,又能促进其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C语言是专业基础课,在作者就读的学校里开办,实践课时的比例极大。由于该学科理论性强,抽象性大,且实践性较强,因此多数教师都是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来教授这门课。对此类课程而言,从教学过程来看,可以站在专业的立场,适当扩大专业课深度与广度等,深入挖掘该课蕴涵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就实践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的精神、擅长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切实的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品质和智慧。这样才能实现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3.1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结合
以专业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为例,对C语言这门课来说,从知识上看,需要学生熟练掌握C的基本数据类型定义和用法、使用C运算符和表达式、灵活地应用C程序控制结构、设计使用C数组和函数,以及对C进行指针和引用机制;课程思政在本质上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从能力上看,需要学生熟练掌握C集成开发环境安装和使用方法,掌握程序控制结构设计算法思路,有结构化程序设计能力,能够开发和设计C程序、对程序进行调试和改造。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成为了本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作者在开展授课的过程中,运用了项目驱动的方法、任务引领等方法,这几个知识点被分别纳入4个教学项目,分别为“C的‘第一次’”“银行存款利息计算”“超市商品收银计算”“学生成绩管理”,再根据各个项目发展过程中的进度步骤,把它细化成几个不同工作,在这几个子课题的讲授过程中,深挖思政教学点,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撷取了其中的一部分,见正文最后的表格。
3.2思政元素与授课方式的结合
C语言的教学中,采取线上与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在技能方面,要让学生理解编程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如何用程序设计来解决实际问题。该课程制作了一个在线开放课程,并且对授课学生公开。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将传统课堂引入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平台,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组织教学时,课前预习,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在线上预先了解有关的知识,仔细看录像,把知识难点记录下来,并且事先反馈给老师,老师从学生的信息反馈来看,预先把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课上针对每个知识点,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自主探索活动,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和帮助,共同提高学习效果。通过课前完成预习任务和反馈重难点,让学生树立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由任课老师结合具体知识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其求知欲。课上老师们围绕着同学们反映比较集中地重,难点进行讲解,采取分组教学的形式,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勇于表现自己,树立信心,并且促使学生正视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查资料,沟通讨论,及时核实,当我们遇到同样的问题,鼓励各种不同方案,方案比选时,重点是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能力。课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课堂互动,促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课下做作业,经过巩固练习,老师在线答疑,和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等,造成良性循环。
3.3思政元素与课程的评价方式的结合
C语言课程评价方式经历了数次变革,现在是以平时成绩为主,期末考核为辅的形成性评价。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与线上混合教学方式优缺点分析比较,结合《数据结构》这门课程内容特点,提出了“线下集中自学+课上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平时成绩评定时,除通常布置的任务完成,也要检查同学们有没有认真、仔细的习惯;在期末考试的过程中,不仅要检查知识点掌握程度,还要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哪些拓展延伸。遇到棘手的问题,有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吃苦耐劳,胆识过人;在遇到问题时,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测试。小组讨论时,有无团队协作,大局意识强;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后,能否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在线视频学习时,有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锲而不舍的特质和独立执行工作的精神。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期末考核有两个环节—卷面考核与上机考核。试卷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种题型。上机考核时,所用标题不拘一格、功能自拟是一种自命题方式,并把这种方法提前约1个月发布给同学们。同时也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完整的测试脚本。这种考核方式,除检查同学们对程序编写的掌握情况、有没有程序调试能力以外的,同时也考察学生有无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能力,以及有没有具有挑战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结束语
课程思政要教,绝非一蹴而就,在开展思政元素挖掘工作中,必须和专业课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坚决制止生搬硬套、“两张皮”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把立德树人思想坚定地扎根专业课教学,打造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模式,对于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中国梦的实现造就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何元惠,高占国,杨静.C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方法探讨.中国科技信息,2007(03)
[2]李迎秋,李树华,邱建华,熊耀华.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4)
[3]候建花,杨长青.“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
[4]马文霞.C语言在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地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177.
[5]张春明,刘云筠.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20(1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