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建设》杂志范文-浅析铁路旅客运输组织模式研究
摘要:当前,铁路旅客运输组织方式依然是以长途直达方式,存在着客流需求、资源分布不均衡、生产组织方式与列车运行需求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为更好地适应我国铁路旅客运输日益多元的服务需求,本文通过分析铁路旅客运输组织模式的新特征及问题,提出一系列铁路旅客运输组织优化对策,引导铁路旅客运输资源实现合理高效配置。
关键词:铁路旅客、运输组织、高效配置
一、铁路旅客运输组织模式的新特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交通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城市集群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区域间旅客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即传统客流量的改变、商务客流量的增长、通勤圈的不断扩大,为铁路发展带来新的需求。主要体现在需求更加集中、层次更加丰富、质量更加高端、增长更加强劲四个方面。
二、旅客运输组织情况问题分析
2.1运输供给与市场需求不适应
铁路列车运力的持续增长,使每日的运能供给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但对阶段性客流的预测仍然不够准确,高峰时间一票难求、紧张区间严重超载,主要体现在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够精准。
2.2旅客运输资源分布与组织要求不适应
目前,我国的列车检修能力有限,由于规划中的列车停靠和维修区域是一体的,所以在客流发源地和铁路重要节点上没有设置更多的存放空间,导致列车存放容量不足的问题,制约了开车方案的优化,限制铁路运输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2.3考核激励与经营管理模式不匹配
长期以来,铁路运输过于注重列车和固定设备的专业化管理,其考核是设备经营者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基础上进行的维修绩效的核定与核算,而不注重投入产出的效益。因此迫切需要围绕“大运营”体系,完善评价指标,实行精准激励,推动由生产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型。
三、铁路旅客运输组织优化对策
3.1前瞻性预测市场
市场是企业的生存之本,需求是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关键,只有对客流进行前瞻性的预测,才能掌握市场的脉搏,从而使铁路客运产品的设计和运输能力得到科学的安排。一是优化旅客信息资源。完善市场调研机制,整合调研力量,充分发挥铁路总公司、站段两级营销中心的职能,实行网格化的调查职责,实现分区、覆盖;通过对12306手机APP的调研,进一步完善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使问卷的覆盖范围从车下扩展到车内,从线下扩展到网上,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市场的需求。二是深入研究其行为特点。根据乘客的资料库,研究乘客的出行需求、选择偏好、消费习惯等,摸清会展、节庆等活动的规律,掌握客流结构、数量规模等提前安排运能。三是要构建一个动态的预报模型。根据历年的运输规律和市场调查,对旅客的年流量及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对每个月进行动态分析、调整,对每天的客流进行精确分析,形成每天的客流预测,为智能评估与优化列车运行方案提供基础和决策依据。
3.2优化设计产品
以速度、等级为主要类型的客运产品为依据,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属性的客流群体的出行偏好进行分类,以丰富铁路客运产品的品种,更加精准地契合市场多元化需求,增强铁路产品面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3.3 强化有效供给
铁路产品只有准确地满足市场需要,才能使其获得最大的收益。一是对列车运行计划进行优化。鉴于高峰时段运力供应短缺,建议在周末、高峰时段增加运营线路,以提高有效供应能力,实现“有流量就有列车”。二是铁路组织模式的创新。通过优化运行方案,结合不同时段、不同区段的客流情况,合理利用列车编组和线路资源,以提高列车上线率和客座率的匹配。
3.4加强考核激励和资源配置
要优化铁路旅客运输组织方式,必须树立“大运营”相协调的思想,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大运营”体系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实行精确的激励措施,鼓励各部门主动围绕客运市场,实现资源的集约、高效配置。积极推动列车生产与劳动组织改革,制定人力产出指标,采用科技替代人工、修程修制、优化劳动组织等方法,不断提高人力资源配置和劳动效率。
四、结论
在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铁路客运组织结构要持续优化,积极推进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坚持市场导向,更加注重安全、高效地运行,积极研究和运用新技术,从全系统、全流程、全过程深入地完善和优化铁路客运组织模式,为探索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中国特点的铁路运营管理模式,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曾琼.市域( 郊) 铁路运输组织模式研究.[J]铁道标准设 计,2021(5):21-27
[2] 付昌友,张海丽.?高铁快运运输组织对策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20,64(5):1-6.?
[3] 何必胜,张宏翔,闻克宇等.?国外高铁货运产品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综合运输,2019,41(8):9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