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神经科杂志》论文发表
《中华神经科杂志》创刊于1955年3月,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本拥有数以万计的读者和作者,拥有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学术水平一流的审稿专家队伍,多次获奖、影响力居神经精神科领域之首的优秀期刊。本刊以推动我国神经科学发展为己任,在关心和支持本刊发展的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全力帮助下,一天天发展壮大。
发文量:2616被引量:79860影响因子:4.656331立即指数:0.4193548被引半衰期:4.39引用半衰期:3.65期刊他引率:0.9762983平均引文率:29.60215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国内刊号:11-3694/R? 国际刊号:1006-7876? 邮发代号:82-703? 发行周期:月刊
目录
述评
重视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帕金森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925)冯涛
共识
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版)(93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组;王佳伟;关鸿志;赵钢
启事
本刊对文稿中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的要求(949)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
运动障碍
帕金森病患者不同睡眠障碍主诉与脑灰质体积的相关性研究(950)马欣昕;陈海波;李淑华;刘慧菁;杜危;李春媚;陈敏;苏闻
帕金森病前驱期轻微运动症状临床特征分析(960)张婕;刘卫国;郭志颖;戎丹燕;李继民;徐评议
启事
本刊关于论文发表后撤稿的规定(967)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
运动障碍
KING帕金森病疼痛量表的信效度评价及改良(968)顾晗滢;毛成洁;王芬;程筱雨;刘铭;刘曼华;骆亚君;王一鸣;刘春风
启事
关于学术论文申请“快速通道”发表的规定(978)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
临床研究
儿童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肌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979)赵亚雯;尧正雄;王怡康;郝洪军;张巍;高枫;王朝霞;袁云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35型临床表型及基因型分析(985)姚莉;朱泽宇;曹煜雯;黄啸君;曹立;田沃土
启事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要求(992)中华神经科杂志编部
临床研究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高尔基体变化的研究(993)王燕琳;王卓雅;王志磊;孙慧芳;张奇;陈娜;许予明
启事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处理的声明(1001)无
临床研究
思维活动相关的反射性癫痫的临床和电生理研究(1002)杜真真;王金香;许婉莹;陈泽;王则直;刘永红
更正
关于2022年第5期“经颅直流电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记忆功能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一文中基金项目顺序的更正(1007)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
病例报告
以脑梗死为临床表现的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1例(1008)李元元;李明霞;杨茜茹;林宏;李建军;李颖;葛芳芳
成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后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合并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双阳性脑炎1例(1013)周丽姝;林志坚;陈涓涓;吴军;刘丽丽;于伟伟;郭雨竹
启事
本刊对文中缩略语的书写要求(1018)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
名医堂继续教育园地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019)胡学强;钟晓南
综述
帕金森病重要致病基因致线粒体功能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1025)潘慧琴;张然;荣爽;马露;廖静伶
小脑性共济失调伴神经病和前庭反射消失综合征的研究进展(1034)姜方超;王安琪;钟镝;李国忠
肌肉超声在肌萎缩侧索硬化中的应用(1040)吴捷颖;徐迎胜;樊东升
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的研究进展(1045)王泽堃;朱珏华;方琪
学术动态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纪要(1055)欧荞菲;李立;赵性泉;李子孝;曾进胜;崔丽英;王拥军
讣告
深切缅怀我国著名神经病学专家张苏明教授(1060)无
中华神经科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及通讯编委名单(I0005)
范文
帕金森病重要致病基因致线粒体功能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年 第9期 | 潘慧琴 张然 荣爽 马露 廖静伶 武汉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卫生与毒理学系 武汉430065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武汉430072
作者认证 | 导出参考文献 购物车 | ★ 收藏 | 分享
论文服务:
摘 要:帕金森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损伤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其影响因素众多、致病的生物学机制复杂,截至目前临床仍缺乏针对帕金森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相关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近年来,多数关于帕金森病的报道共同提示其发生发展与线粒体功能损伤有关,而线粒体功能损伤常常受到复杂基因调控的影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证明,单基因帕金森病基因位点与线粒体功能损伤相关。关于帕金森病致病基因如何调控线粒体功能损伤,进而影响神经元生理功能,最终导致帕金森病发生,目前各类研究尚无统一认识。文中围绕帕金森病重要致病基因致线粒体功能损伤的生物学机制,对既往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求为帕金森病致病机制的研究提示方向,也为帕金森病的线粒体靶向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分 类】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关键词】 线粒体 帕金森病 基因
【出 处】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年 第9期 1025-1033页 共9页
帕金森病重要致病基因致线粒体功能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年 第9期 | 潘慧琴 张然 荣爽 马露 廖静伶 武汉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卫生与毒理学系 武汉430065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武汉430072
作者认证 | 导出参考文献 购物车 | ★ 收藏 | 分享
论文服务:
摘 要:帕金森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损伤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其影响因素众多、致病的生物学机制复杂,截至目前临床仍缺乏针对帕金森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相关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近年来,多数关于帕金森病的报道共同提示其发生发展与线粒体功能损伤有关,而线粒体功能损伤常常受到复杂基因调控的影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证明,单基因帕金森病基因位点与线粒体功能损伤相关。关于帕金森病致病基因如何调控线粒体功能损伤,进而影响神经元生理功能,最终导致帕金森病发生,目前各类研究尚无统一认识。文中围绕帕金森病重要致病基因致线粒体功能损伤的生物学机制,对既往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求为帕金森病致病机制的研究提示方向,也为帕金森病的线粒体靶向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分 类】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关键词】 线粒体 帕金森病 基因
【出 处】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年 第9期 1025-1033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