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杂志期刊论文发表=《证据科学》
本刊为国内首创,以研究审判中的医学问题、医学中的法规政策、医疗事故鉴定与处理、卫生立法、法律精神医学等领域中的问题为主,同时也介绍法医学中的一些新理论、新知识和新动态,是目前国内介绍医事立法和医疗纠纷诉讼与处理的权威刊物。主要栏目:医疗纠纷与诉讼、法医学、医事法律、国外资料、法律精神医学等。
发文量:1853
被引量:621
H指数:3
开始收录时间:1994(1)
CNKI综合因子:0.821
维普期刊影响因子: 1.016
万方期刊影响因子:0.74
创刊时间:1994
国内刊号/CN:11-5643/D
国际刊号/ISSN:1674-1226
发行周期:双月刊
邮发代号:82-878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目录
1.即时通讯记录作为证据的司法认定研究
陈浩;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1期
摘要:即时通讯记录证据属于电子数据,除主体匿名、原件复合、语境随意等属性外,还具有静态、动态双重独立性.民事诉讼领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首度明确即时通讯记录的证据地位,但通讯方式瞬时性、通讯信道无形性、通讯内容非稳定性等因素却合力引致其当前混同于其他证据的共通性,司法认定无法涵盖该类证据的全部独特性.主体层面的真实性认定困境、原件层面的合法性认定困境、语义层面的关联性认定困境以及证明力优先规则未得细化,均要求在其证据地位已获独立性认可后实施更具实质意味的围绕其司法认定过程的独立化研究,基于此,构建与完善即时通讯记录鉴真规则、辨识规则、最佳证据规则、证明力优先规则成为破解其司法认定可采性与可信性瓶颈的理性进路.
IM; 司法认定; 即时通讯记录; 电子证据;
2.专门证据的两个概念性困难
罗纳德·J·艾伦;刘世权;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1期
3.美国精神卫生法庭及对我国的借鉴
李钢琴;宋辉;胡泽卿;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1期
摘要:精神卫生法庭是一种专门处理涉及精神障碍案件的法庭模式,目的在于将卷入司法系统但是需要治疗的精神障碍者送往合适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并由法庭对治疗的过程进行监督和协调,以减少精神障碍者的再次犯罪率,从而节约医疗和司法成本.本文介绍美国精神卫生法庭的定义、操作方法、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美国精神卫生法庭制度对我国处理卷入司法系统的精神障碍者的借鉴意义.
精神卫生法庭; 精神障碍者; 强制医疗; 美国; 司法精神病学;
4.签名笔迹案例'宏、中、微'各层次特征数量规律统计研究
戴超兰;王相臣;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1期
摘要:本文旨在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统计研究签名笔迹特征的数量规律,客观认识在签名笔迹检验鉴定中各层次特征的应用.收集30份案例的鉴定书,统计签名笔迹各层次各特征的使用情况,认识特征的内在价值规律及在检验鉴定中的具体作用.经统计发现在检验鉴定过程中,微观层次特征使用率高、中观层次特征使用率较低,宏观特征使用率最低.持认定与持否定鉴定意见的案例有不同的侧重特征,本统计研究为签名笔迹量化提供数据基础.
签名笔迹; 宏观; 中观; 微观; 特征统计;
5.The two conceptual dififculties of specialized evidence
Ronald J. Allen;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1期
6.交叉询问制度合理性反思—Jill Hunter教授《颠覆美好的认知:反思证据法的失败》述评
戴晓东;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1期
摘要:交叉询问制度有其固有缺陷,盲目引入并不能真正促进庭审中心主义发挥实效.所以,我们需要对交叉询问制度进行必要的反思,这也是Jill Hunter教授《颠覆美好的认知:反思证据法的失败》一文的中心思想.通过对该文的介绍和评述,可以从中获取对我国交叉询问制度构建的有益启示.
交叉询问; 固有缺陷; 反思; 启示;
7.清代洗冤用书及技术发展研究之补阙
茆巍;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1期
摘要:关于清代的洗冤文本与检验技术,研究众多.本文主要就前人忽略处,结合自己研究及最新学人成果作出若干补阙,指出清代的《律例馆校正洗冤录》实由两部分构成,一为钦定律例馆本,一为后增入的检骨图、格,且钦定馆本成书时间依最新学人研究,系乾隆七年而非康熙三十三年;并梳理了清代检验用书的发展脉络,指出其分集证、阐释、通俗记忆三个源流构成;就清代检验言,指出其最大的成就在于明确了人体骨骼的构成,并绘出了清晰的具有近现代意义的骨骼图谱,该图的绘就对明季西学有借鉴,但也有超越,其成果主要是清人独立完成的.综合来看,清代的钦定律例馆本和检骨图、格起到了激发清人进一步探索的作用,而非如贾静涛老先生所说的限制了清人的研究.
清代; 洗冤检验; 文本; 技术; 骨骼;
8.南非宪法规制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郑曦;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2期
摘要:南非在宪法中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一规则在适用范围、权利主体、规制对象、因果关系等方面都有区别与传统普通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处,规定了"导致审判不公"和"以其他方式妨害司法"两方面的适用要求,并确立了"善意"、公共安全和紧急情况等例外,从而实现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刚性适用和裁量适用相协调.南非由宪法规制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于我国有一定借鉴价值,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调整,促进该规则的有效适用.
南非宪法;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规则适用;
9.第三层次有罪判决证明标准的技术性构建——基于现代证明科学进路的探索
周洪波;熊晓彪;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2期
摘要:现代法治社会对案件事实进行精确认定以实现惩罚犯罪和保障无辜这一双重目标的需求,以及出于对事实裁判者的主观规制与提高证明标准可操作适用性之考量,使得第三层次有罪判决证明标准之构建成为迫切必要.现代证明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为构建第三层次的有罪判决证明标准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与路径.基于证明科学进路,通过探寻并确立庭审证据分析与证据评价之科学有效方法和规则,能够找到满足证据分析与证据评价的科学且精细化之指标,运用这些指标最终能够塑造出第三层次有罪判决证明标准这样一个"动态模具".该标准在性质上属于或然性标准,具体包含四项科学且精细化的指标.裁判者通过运用有效的方法能够合理判断庭审证明是否符合这四项指标,并据此获得精确且正当可接受的裁判事实.
第三层次有罪判决证明标准; 事实认定; 证明科学; 证据分析; 证据评价;
10.缉毒犬嗅查发现的证据适用排除法则
张玮心;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2期
摘要: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四条规定,人民享有身体、住所、文件及财物,不受国家不合理搜查与扣押,此项权利不得被任意侵犯.中国宪法第39条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惟当警方利用缉毒犬协助侦查小区内有无种植大麻、藏匿毒品时,个人住家的隐私权便对上了公共利益.究竟缉毒犬的嗅查是否为宪法意义上的搜查?想象警方带着缉毒犬在一间民宅的门廊外走动,缉毒犬突然坐下,表示嗅查到毒品,警方据此申请搜查证入屋后扣押大量毒品,试问此所查获的证据是否应予排除?
搜查; 缉毒犬; 证据排除法则; 隐私权; 公共利益;
11.符号学场域中的刑事证据问题研究论纲
武晓慧;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2期
摘要:符号学作为以哲学为基础的跨学科方法论被广泛应用于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皮尔斯符号学原理与刑事证据科学对于真相的认知具有内在一致性.将刑事证据转化为符号并运用符号语法学、批判逻辑学及普遍修辞学等符号规则阐释证据的真实关联性,构建证据符号学的研究纲要,有助于为法官自由裁量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法律共同体的形成.
符号学; 认知论; 刑事证据; 证据符号;
12.鉴定纠纷及其解决机制——基于民事司法鉴定的实践逻辑
陈如超;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2期
摘要:在当今民事司法实践中,当事人与为法院提供司法鉴定意见的社会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人就相关鉴定问题频起纷争,一度还衍生出暴力事件.追根溯源,鉴定纠纷起源于民事司法,是民事庭审的鉴定争议解决机制功能失灵与民事纠纷的案件结构等多重因素共同诱导的结果.然而,国家提供的公力救济与当事人寻求的私力救济皆证明,脱离原审法院的鉴定纠纷解决机制,事实上都进退维谷,而且促使鉴定纠纷扩大化.鉴定纠纷不单反映民事司法问题与鉴定技术问题,它也是当事人双方深层社会矛盾的表现.所以,国家应对鉴定纠纷,就应树立"复合解决/治理"的理念与体系,但关键在于实现民事司法解决鉴定争议的制度功能;同时,基于当事人强烈的制度需求,国家也应重塑合理可行的鉴定纠纷解决机制.
民事司法; 鉴定争议; 鉴定纠纷; 解决机制;
13.构建更为合理的司法文明指数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第三届司法文明指数研讨会'综述
张中;敖丽丹;方玉叶;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2期
摘要: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是测量全国司法实践的一种法治评估工具.第三届司法文明指数研讨会在总结2014年和2015年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就司法文明指数的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主客观指标的协调安排、评估对象的确定、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采集的科学方法和统计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指出了一级指标的选定、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之间逻辑性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的数量比例、是否设计专家卷等问题,针对评估方案中调查问卷的完善、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和数据统计分析等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为司法文明指数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司法文明指数; 指标体系; 评估方案; 问卷设计; 调查方法;
14.大陆法系民事诉讼鉴定人的法律定位及相关问题研析
杜闻;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2期
摘要: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的民事审判实行"职权进行主义(Verhandlungsmaxime)".在其诉讼程序中,以自己专业知识辅助法官查明案件事实的案外人被称为"鉴定人",其口头或书面陈述被称为"鉴定意见".就鉴定人的诉讼地位识别而言,大陆法系的通说为"折衷论",即侧重于将鉴定人视为一种"法官的专业辅助人",仅在有限的程度上才会兼顾其另一属性—"证据方法".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的具体制度一贯强调"鉴定人不偏不倚的中立性",极力排斥其"党派性".在鉴定人制度方面,大陆法系主要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在案件事实判断方面,法官过于依赖其指定的鉴定人,存在后者非法篡夺前者事实认定权的问题和现象;二是由于交叉询问制度(the cross-examination)的缺乏,再加上私人鉴定人过于弱小的诉讼地位,使大陆法系的法律系统无法有效地控制和评估鉴定人的意见.这两大缺陷都与识别鉴定人地位的"折衷论"有关.
大陆法系; 民事诉讼; 鉴定人; 法律定位; 问题研析;
15.无诉讼能力的未成年当事人能否作出自认之检讨
鄢焱;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2期
摘要:无诉讼能力的未成年当事人因原则上不能单独作出有效的诉讼行为,所以其所作出的承认性陈述只有在经过法定代理人或者取得诉讼能力的本人追认的情况下方能成立自认.鉴于未成年当事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与对事实的认知所可能存在的契合,以及防止法定代理人对其权益的不正当侵害,有必要赋予其承认性陈述、否认性陈述以有限的法律意义.其本人的不争执不具有法律意义,应按照法定代理人的态度来判定是否成立自认或者拟制自认.其本人作不知或不记忆表示而法定代理人作承认性陈述或者不争执的,应由法官释明后以未成年当事人的最终态度结合法定代理人的态度判定是否成立自认或者拟制自认;经释明后仍维持作不知或不记忆表示的,直接按照法定代理人的态度判定是否成立自认或者拟制自认.本人作不知或不记忆表示而法定代理人作同样表示或者否认性陈述的,不成立自认.
无诉讼能力; 未成年当事人; 法定代理人; 自认;
16.行政法上'无效'证照之证据能力及证明力探析——以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为例
田勇军;董玉慧;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2期
摘要:证照既是政府实现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工具,也是保障公民权益的工具,在行政法上,证照属于书证之证据范畴;作为证据,证照和行政公文具有"公定力"支撑下的优势证明力,"准公文文书"具有相对优势的证明力,私人书证仅以其内容实现其普通证明力;证照是由"信息内容+公定力"构成且二者可以拆分,因此,"证照-公定力=一般书证",即,行政主体在证照颁发过程中出现程序违法导致"公定力"丧失情况下,证照仍然有作为一般书证之证据资格;同时,"书证-信息内容=物证".
证照; 证据能力; 证明力;
17.试论我国民事审前证据交换制度例外规则的完善——以英美证据开示例外范围比较为研究进路
丁朋超;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2期
摘要:证据开示制度有利于明确争点,固定证据,提高诉讼效率以及突袭性裁判的防止.但证据开示并非是所有证据的开示,应当有所选择,这也是域外的通行做法.我国新《民事诉讼法》未规定证据开示的例外范围,实践中极易导致特定社会关系的破坏.同时,也不利于准备程序争点整理、纾解诉源等功能的有效发挥,往往为庭审程序的散漫化及庭审效率的低下埋下伏笔.因此,我国《民事诉讼法》在下次修改时应当增加证据开示范围的立法内容,明确证据交换的例外范围,免除特殊人员的作证义务,并明确违反证据开示制度的法律后果.同时,为保证证据开示制度及其例外规则的良好运行,应在争点整理程序、摸索证明等制度上予以完善.
证据开示; 例外范围; 特权免证; 工作成果豁免; 争点整理; 摸索证明;
18.听力减退及相关残疾标准比较研究
范飞;胥科;樊迪;邓振华;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3期
摘要:听力减退的客观评估是法医临床鉴定中的难点之一.2017年1月1日《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实施,其听力减退伤残评定与既往标准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比较了《伤残分级》与国内外其他残疾标准中听力残疾相关内容,探讨《伤残分级》标准的优点及不足.同时回述了近年应用较多的客观听力检测方法,比较了客观听力检测方法与纯音测听阈值关联性.国内外听力减退评定均是基于WHO的听力障碍分级,但在双耳听力伤残值的计算及耳鸣、年龄对听力伤残值的影响上均存在一定差异.
法医临床学; 听觉障碍; 伤残评定; 评定标准;
19.强制医疗程序整体构造成因论
元轶;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3期
摘要:本文分析对象在于司法精神病鉴定与强制医疗程序间的关系问题,在于看似分布于刑事诉讼法不同章节和范畴的制度间的联系问题,正是司法精神病鉴定对强制医疗程序的整体构造发生着决定性的影响.法官在面对普通证据的审查判断上,由于缺乏心证能力,导致在实践中出现"相对证据证明力法定化"现象,而在鉴定意见这样的科学证据面前,则进一步陷入"绝对证据证明力法定化"境地,而当问题最终进入强制医疗程序中的精神病鉴定这个特殊领域,则因为司法精神病鉴定又不同于一般科学鉴定,从而导致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也就是说,本文讨论的焦点其实并非广义上的鉴定问题,而是特指其中的司法精神病鉴定,但是,要想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就必须首先对普通证据的审查判断进行第一个层面的分析,继而在此基础之上,对科学证据的审查甄别进行第二层次的分析,最终,才能透过这两层分析,清晰看到作为科学证据中的特殊种类—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法官判断问题,而法官对这一特殊种类证据的判断,正是决定强制医疗程序本身性质归属的关键所在.同时,这也是司法精神病鉴定与强制医疗程序二者结合的联接点所在,是将传统刑诉研究中并未关联的两种制度进行系统化分析的基础.
强制医疗程序构造; 司法精神病鉴定; 科学证据;
20.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改革研究
陈婧雯;仇永贵;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3期
摘要:近年,医疗纠纷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其中医疗损害鉴定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核心问题,也存在众多争议.本文通过对西周至明清、民国、新中国成立后三个时期医疗损害鉴定相关制度的梳理、国外医疗纠纷鉴定相关规定的总结,同时对江苏省、北京市、广东省三个地区2016年度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民事判决书的量化分析,探索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改革,要明确辨析医疗纠纷相关鉴定的概念,建立独立的医疗损害第三方鉴定机构以及落实医疗损害鉴定机构的退出机制及其配套措施,以实现医疗损害鉴定的公平、公正、公开.
医疗纠纷; 医疗损害鉴定; 鉴定制度改革;
21.GEPI关于多项残损的复合计算溯源r——兼谈《伤残分级》晋级问题
杨天潼;向思阳;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3期
摘要:本文结合《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和《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等国内伤残评定标准,对《永久性残损评定指南》中有关多项伤残向整体伤残转化以及复合计算的方法进行溯源研究.从复合计算、GEPI的复合计算和概率论加法公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我国伤残评定的晋级原则进行比较.为我国伤残评定体系构建提供建议.
法医临床学; 伤残; 复合计算; 晋级; GEPI;
22.后真相时代的司法r——评陆而启《意见裁判主义》
郭薇;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3期
摘要:从陆而启所著的《意见裁判主义》一书的研究谱系和其可行性来看,"意见裁判主义"已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首先法实证主义为"意见裁判主义"的主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背景,反过来"意见裁判主义"也可以看作是法实证主义理论的一种适用;而意见裁判主义的主张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法律推理的特质.其次,司法作为意见交流的平台既与法功能论视现代司法为重要的公共交往渠道的观点吻合,又是利益多元社会中司法判断获得正当性的一种方式.但"意见裁判主义"理论在保障辩护人的权利,达成多方合意的效果以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方面还不明朗.
意见裁判主义; 后真相; 司法;
23.残疾标准制定与实施中的基本问题研究r——以《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为例
刘鑫;赵彩飞;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3期
摘要:《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的制定凝聚了一代法医临床司法鉴定理论界和实务界专家的心血,它的实施能够规范和统一我国的残疾鉴定标准.与现行的其他同类标准相比,《伤残分级》对于残疾情形覆盖更加全面、分级更加合理,更便于实践操作.但是《伤残分级》的点、线、面结构特点也使得其存在无法穷尽所有损伤情形、易忽视损伤相对性等问题.笔者主要从《伤残分级》点、线、面的结构特点为视角对《伤残分级》进行了一些研究,并为实践中更好的适用《伤残分级》提出建议.
伤残; 残疾; 标准; 晋级原则; 伤病关系;
24.美国无罪证据开示制度研究
王新清;张瀚文;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3期
摘要:随着近年来美国刑事错案的研究进展,人们发现,在检察官不端行为所导致的错案当中,办案检察官不开示无罪证据这一原因占据了首位.从1963年联邦最高法院确立无罪证据开示制度以来,50多年的实践表明,该制度是美国最具有争议,检察官最不愿意执行的制度之一.随着检察官隐瞒无罪证据导致的错案不断被发现,近年来呼吁强化检察官无罪证据开示义务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但是几次改革却都以失败告终.美国检察官无罪证据开示制度虽然还不尽如人意,但有关研究已经表明,检察官开示无罪证据对于防范冤假错案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的相关经验和教训对于防范冤假错案、构建我国的证据制度意义重大.
无罪证据开示; 布雷迪规则; 检察官不端行为;
25.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中晋级原则研究
王旭;周晶;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3期
摘要:《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以下简称《伤残分级》)已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伤残分级》总则中没有采用"晋级原则".本文考证了国内现行有效的各伤残标准中关于"晋级"的适用情况、美国医学会制定的《永久性残损评定指南(第六版)》"晋级"的规定以及康复医学中的综合评定法.可以看出,"晋级原则"是国内外通行的伤残评定原则.晋级原则是伤残赔偿中的关键的技术问题,虽然《伤残分级》在具体条款(手功能)中有"晋级原则"的体现,但《伤残分级》在总则舍弃"晋级原则"可能会带来赔偿中的实务问题.笔者呼吁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多种损伤致残案件的伤残综合计算的"晋级方法",以解决实践中的迫切之需.
法医临床学; 晋级原则; 致残程度;
26.被害人陈述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规则r——一个比较证据法的视角
卫跃宁;宋振策;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3期
摘要:基于被害人陈述的独立地位,我国应当探索并确立与被害人陈述的特点相适应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规则.被害人辨认属于被害人陈述,可以通过辩护律师在场来监督被害人辨认程序的合法性与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需要系统反思对被害人陈述之证据能力的规制,推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排除规则、意见证据规则进一步走向精细化.我们要辩证地评价被害人陈述的证明力,检讨对被害人陈述的补强规则,在建立科学的人证可信性检验机制的基础上,允许单独依靠被害人陈述慎重地定罪.
被害人陈述; 证据能力; 证明力; 补强规则;
27.膀胱功能障碍及相关残疾标准的比较研究
占梦军;邱丽蓉;吴畏;李春琳;范飞;崔井会;罗德毅;邓振华;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3期
摘要:排尿功能状况的客观准确评估是法医临床学鉴定中的难点之一.2017年1月1日实施《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对膀胱损害残疾划分指标、原则与国外标准仍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比较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与国内外其他伤残标准中膀胱损害的相关内容,提出了完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相关内容的建议.同时介绍了尿流动力学检查在膀胱功能障碍鉴定中的价值.
法医临床学; 膀胱损害; 尿流动力学; 伤残评定; 残疾标准;
28.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司法技术工作r若干基础性问题研究
杨海云;杨燕;李景民;王东耀;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3期
摘要:人民法院司法技术部门职能调整源自1998年第一个《人民法院改革纲要》和依照该纲要出台的有关委托司法鉴定的两个规定.时至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出台,人民法院司法技术部门依照最高法院2006年《关于地方人民法院设立司法技术辅助工作机构的通知》进行了职能调整和角色转换.工作对象和研究方向,由技术性向法律化调整、转型,承担起了协助合议庭、独任法官查明案件技术事实的职责.组织协调对外委托鉴定、技术性证据的审核等工作任务,成为人民法院司法技术部门的核心职责.民诉法、刑诉法的修改,司法责任制改革,以及司法鉴定商业化的不断加剧等等,给人民法院司法技术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本文结合改革十余年来的探索发展和实践,对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司法技术工作若干基本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人民法院; 司法技术; 改革; 职责; 任务;
29.鉴定意见撤销问题研究——以对鉴定意见投诉解决为视角
樊崇义;阮娜;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4期
摘要:鉴定意见作为一项兼具科学性和法律性的特殊证据,在诉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司法实践中出现了鉴定机构基于种种因素自行撤销鉴定意见的案例.本文通过分析鉴定意见撤销问题产生的原因、鉴定意见的基本属性与可撤销性的关系以及鉴定意见撤销的法律定位,提出了“以不撤销为原则、以有条件的撤销为例外”的解决思路,并对鉴定意见撤销的主体、标准、程序设计了具体方案.
司法鉴定; 鉴定意见; 撤销;
30.死因鉴定意见审查判断规则之反思与重塑
王星译;
《证据科学》 | 2017年第004期
摘要:司法实践中,存在多份重复性甚至冲突性死因鉴定意见的刑事个案频发,确认死因往往成为核心争点,如何审酌鉴定意见证据、认定实体事实继而成为法庭裁判的重心.但现行法并未识别死因鉴定意见较之其他类鉴定意见的特殊之处,以致一般性审查判断规则在具体适用中显得僵化.法庭对死因鉴定意见的“遵从”导致质证缺乏对抗性;死因鉴定意见所隐含的经验性、知识性、传闻性表明其并不自证其可靠性;死因鉴定意见具有间接证明属性,自身无法充足对死亡相关事实的完整证明,需要结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审查判断;死因鉴定意见要求鉴定人对尸检过程、尸检操作规程、意见作出的依据及意见认定等作出解释说明.为此,有必要在反思现行法不足的基础上,重塑死因鉴定意见审查判断的体系性规则:以审判中心主义为统摄性要求;确立被告人对质权,使其有权质疑并挑战控方证明;鉴定人出庭就死因鉴定意见做出解释与说明,此为死因鉴定意见可采性的程序性要件;明确专门知识人及其意见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其成为增强质证充分性、有效性的手段.
死因鉴定; 鉴定意见; 有专门知识的人; 审判中心主义; 质证
范文
膀胱功能障碍及相关残疾标准的比较研究
获取原文
包量
页面导航
摘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相关主题
摘要
排尿功能状况的客观准确评估是法医临床学鉴定中的难点之一.2017年1月1日实施《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对膀胱损害残疾划分指标、原则与国外标准仍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比较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与国内外其他伤残标准中膀胱损害的相关内容,提出了完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相关内容的建议.同时介绍了尿流动力学检查在膀胱功能障碍鉴定中的价值.
著录项
来源 《证据科学》|2017年第003期|307-316|共10页
作者
占梦军; 邱丽蓉; 吴畏; 李春琳; 范飞; 崔井会; 罗德毅; 邓振华;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成都 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展开▼
原文格式 PDF
正文语种 chi
中图分类 D915.13;
关键词 法医临床学; 膀胱损害; 尿流动力学; 伤残评定; 残疾标准;
相似文献
中文文献外文文献专利
1. 我国主要残疾标准中肢体残疾标准相关性研究 [J] . 徐本明 ,丁伯坦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004,第012期
2. 保险行业人身残疾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与对策分析① [J] . 孙刚 ,单鹏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013,第005期
3. 保险行业人身残疾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与对策分析 [J] . 孙刚 ,单鹏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013,第005期
4. 基于ICF的残疾标准内容分析与比较研究① [J] .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013,第001期
5. 基于ICF的残疾标准内容分析与比较研究 [J] . 李沁燚 ,邱卓英 ,董向兵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013,第001期
6. 国内相关行业残疾标准内容比较研究 [C] . LI Qinyi ,李沁焱 ,QIU Zhuo-ying . 第八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 2013
7. 基于ICF国内残疾标准的内容分析比较研究 [A] . 李沁燚 . 2013
相关主题
法医临床学法医学道路交通事故事故,交通伤残等级法医学鉴定伤病关系临床法医学道路交通骨盆骨折
死因鉴定意见审查判断规则之反思与重塑
获取原文
包量
页面导航
摘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相关主题
摘要
司法实践中,存在多份重复性甚至冲突性死因鉴定意见的刑事个案频发,确认死因往往成为核心争点,如何审酌鉴定意见证据、认定实体事实继而成为法庭裁判的重心.但现行法并未识别死因鉴定意见较之其他类鉴定意见的特殊之处,以致一般性审查判断规则在具体适用中显得僵化.法庭对死因鉴定意见的“遵从”导致质证缺乏对抗性;死因鉴定意见所隐含的经验性、知识性、传闻性表明其并不自证其可靠性;死因鉴定意见具有间接证明属性,自身无法充足对死亡相关事实的完整证明,需要结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审查判断;死因鉴定意见要求鉴定人对尸检过程、尸检操作规程、意见作出的依据及意见认定等作出解释说明.为此,有必要在反思现行法不足的基础上,重塑死因鉴定意见审查判断的体系性规则:以审判中心主义为统摄性要求;确立被告人对质权,使其有权质疑并挑战控方证明;鉴定人出庭就死因鉴定意见做出解释与说明,此为死因鉴定意见可采性的程序性要件;明确专门知识人及其意见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其成为增强质证充分性、有效性的手段.
展开▼
著录项
来源 《证据科学》|2017年第004期|467-486|共20页
作者
王星译;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8;
原文格式 PDF
正文语种 chi
中图分类 D915.13;
关键词 死因鉴定; 鉴定意见; 有专门知识的人; 审判中心主义; 质证;
相似文献
中文文献外文文献专利
1. 刑事人身物证同一认定鉴定意见审查判断规则研究 [J] . 孔令勇 . 中国司法鉴定 . 2015,第002期
2. 刑事诉讼中鉴定意见证据能力的审查判断 [J] . 李善川 . 新西部:下旬·理论 . 2016,第004期
3. 刑事诉讼中鉴定意见证据能力的审查判断 [J] . 李善川 . 新西部(下旬刊) . 2016,第004期
4. 医疗损害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 [J] . 廖亚涓 ,王萍 .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 2014,第003期
5. 论我国刑事鉴定意见审查判断权的实现 [J] . 吴常青 ,王彪 . 中国司法鉴定 . 2012,第005期
6. 论鉴定意见的审查与判断——从两个《证据规定》谈起 [C] . 陈玉林 ,冯宗美 . 2011司法鉴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 2011
7. 刑事技术鉴定意见审查问题研究——兼论鉴定意见审查与刑事错案 [A] . 张盖 . 2015
相关主题
庭审实质化侦查中心主义诉讼制度改革直接言词原则司法改革有效辩护庭审中心主义非法证据排除以审判为中心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