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论坛》杂志期刊论文发表-疫情背景下如何让信息化教学更高效
摘要:2020年新冠病毒席卷全球,由于其极强的传染性和极快的传播速度,给现实社会带来了诸多改变,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之上的影响可以说更是重大,直接改变了教育的外部环境。我国教育一直都是集中办学,集中授课,然而疫情之下学校教学由于人员密集度高只能选择暂缓开学。因此,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业不受严重的耽误,“线上教学”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校教学中。在新冠疫情这一大背景之下,我国各地方教育部门快速行动起来,鼓励各地各校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施信息化教学新模式,探索 “信息化教学”新道路,并且在各地迅速实施起来。如今,疫情尚未消散,并且大有和我们长久相伴之势,面对疫情常态化的局势,本文以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学作为研究视角,思考疫情背景之下,在初中学段怎样让信息化教学更加高效。
关键词:疫情背景下;信息化教学;高效;策略
疫情的到来,加快了教育变革的进程,让广大教育工作者看到了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认识到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信息化教学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时间上教师可以选择直播和录播的方式授课,学生也可以反复观看教师的授课过程;在空间上学生只需要有一部智能手机(或一台电脑)和网络就能随时听老师讲课。信息化教学以极大的优势在新冠疫情期间脱颖而出,在广大中小学学校中广泛推广。但是,就当下而言,我国信息化教学大体上来看还处于探索阶段,具有不成熟性,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手段还比较单一,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更多的取决于学生的认真程度,如果学生因为自律性不强而敷衍上课或者直接不上课,那么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就无法体现出来。因此,当下还需不断完善信息化教学这一手段,使信息化教学更加高效。
一、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学对大部分农村学校来说,基本还可以算是一门新兴技术,老师们之前绝没有想到它会成为日常教学最常用的方式,甚至疫情之后也会是最常用的辅助教学形式。因此打造疫情背景之下信息化高效教学课堂,首当其中是要从“教师”这一角度出发。广大教师在疫情之前都是通过线下授课的方式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突然画风一转,需要将教师的身份与“主播”联系起来,许多教师一时难以适应这一角色转变。信息化教学涉及到需要使用网络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相关信息技术,但是很大一部分教师一直以来已经习惯了现有的教学方式,认为面对面授课是最好的方式,对于学习信息化技术也存在排斥心理。所以学校要加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最直接了当的方式是在全校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相关培训,以网络培训为主,将教师按照混合年龄结构组成网络培训小组,完善培训组织机构,每一组确定1-2名组长,负责帮助组内教师解决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自行组织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培训,结合本校具体情况,挖掘典型案例,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整校推进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1]。
二、合理选择信息化教学平台
信息化教学平台有很多,学校在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平台可以直接使用。例如:“钉钉”这一网络教学平台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其优势在于可以直播授课、录课、投屏、连麦、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等,能够满足基本的初中信息化教学,为许多中小学采用。教师在选择信息化教学平台时要注意其方便度和快捷度,能否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学校,更是要选择普及程度较高的信息化平台。除了直接选用现在已有的信息化平台,有的学校已经开始自己研发属于自己本校的网络学习平台,平台的功能除了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搭建线上学习的桥梁之外,还能充当教学资源库、成绩分析器、学校信息发布等功能平台。新时代科技水平发展迅速,地方教育部门也大力支持学校自主研发本校网络学习平台,这样做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带动学校教师学习网络化信息技术,让学校教师自主参与到学校平台的研发当中,还能更加适合本校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对网络学习的兴趣,减少学生对网络学习的排斥。当然,学校平台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完善平台功能,才能更好地为学校使用[2]。
三、完善信息化评价机制,制定多种多样的测试形式
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我们常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其中终结性评价是一直以来作为评价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来看,还没有任何一种评价方式能将它取而代之。但终结性评价的目的是给学生下结论或者分等,若教师长期只使用这一种评价方式有些简单粗暴,不太可取。诊断性评价是为了查明学习准备情况,确定不利因素,以便“对症下药”;形成性评价是为了诊断、分析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措施。三种评价缺一不可,不同的评价方式要对应多样的测试形式。
很多著名的语言学家认为,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来说,都存在一种自然的趋势去改变教学活动以适应测试的需要,他会因为趋向测试而开展一些原来没有的教学活动,这是测试对于教学的作用。初中学校各教研组要针对测试形式展开思考,积极开展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的多元化的测评形式;同时还要打破笔试的限制,可以适当制定口头测试方式。知识性考试与技能型考试相结合;还可以打破空间的限制,校内测试与校外测试共同进行。在探索多样性测试的同时,教师要明确知识与技能的测试与应用语言能力的测试并重。幸运的是,初中学校学生能够选择的测试较多,这些考试的社会认可范围覆盖也较广。除了增加测评方式之外,教师也可以凭借网络学习平台,对终结性评价的内容进行完善。终结性评价不应该由冰冷的考试成绩构成,教师可以设置其他方面的内容,缩短测试周期,使学生能够及时反思,改变学习态度。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可以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网络教学平台,选择使用当中不同的训练部分,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之后就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一种实时的学习检测,网络技术具有记录的效果,能够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后成果记录下来。对学生各项能力有了一定的初步认知后,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能力高低分成不同的小组,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小组分配任务和制定目标。这样能够使英语学习更有层次,能力的高低对应任务的难易,尽量让不同能力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3]。
结语: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已是大势所趋,能够缓解疫情给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及时更新教育意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开展信息化教学,并且切实贯彻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地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丰富自身教学方式,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效果,让信息化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李雪钦.在线教学,防疫上课两不误[N].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02-07 (8).
[2]刘濯源。教育4.0时代,教育技术的毅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15) :143-144.
[3]张伟平,陈梦婷,赵晓娜,等.教育信息化2.0时代课堂教学新生态的构建[].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1) :9-17.
本文系鹤壁市教育科研课题《疫情背景下如何让信息化教学更高效的策略研究》(2020-JKLX-11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