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原《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郑州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1957年创刊,刊名为《河南医学院学报》,1986年随学校更名改名为《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河南医科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及郑州大学合并成立新郑州大学,2002年刊名变更为《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经过60年的发展,《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已成为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其办刊宗旨是:遵循党和国家的出版政策及法规,报道医学科研、医疗及教学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经验,报道国内外医学新动态,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现为双月刊,设有“特约述评”、“食管癌研究”、“系列研究”、“论著”、“应用研究”和“研究快报”等栏目。全年刊发约250篇文章,其中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占有很大比例。近年来逐渐增加了校外优秀论文的刊发数量,并为高水平论文设立快速通道。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药卫生工作的中高级科研、医疗、教学机构人员和高等医药院校师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办刊质量。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2004年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6年获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07年在河南省自然科学期刊编校质量抽查中名列第一;2008年被评为第一届河南省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河南省第一届自然科学期刊综合质量检测一级期刊和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被评为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2010年被评为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第二届河南省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2011年被评为河南省高校自然科学优秀期刊;2013年《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被评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网站被评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2014年被评为第三届河南省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河南省第三届自然科学期刊综合质量检测一级期刊和第四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并获得中国高校医学期刊“最佳实践奖”,2016年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先后入选2000年、2004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进入多种重要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CSTJ)、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被美国化学文摘、哥白尼索引等国内外多种权威性文摘期刊摘录。
数据库收录
? 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
? 化学文摘(网络版)
? ProQuest 数据库
? 哥白尼索引
? 数学评论(网络版)
?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文摘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数学文摘
获奖情况
? 河南省一级期刊
? 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目录
信息科学
一个面向影音视频的宽带通信节带化系统 (1)普园媛;何松林;徐丹;钱文华;袁国武;王志伟;陈怡真
沉浸式虚拟维修位置追踪与动作虚实耦合研究 (8)徐丙立;张飞;张承钿;崔颠博;李霖;饶毅
面向容错的网络虚拟化资源管理与映射算法 (13)潘淑文;常晓鹏;周长胜;刘祥如
融合RGB颜色空间的植物图像分割模型 (18)刘国奇;邓铭;李晨静
基于图像分解和DM6437的嵌入式车牌定位系统 (24)王应军;赵晨萍;方惠敏
广义多自主体系统的一致性 (29)魏菊梅;支慧敏
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
求解随机微分方程的θ-Heun方法的收敛性
范文
大戟脂中二萜类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研究
王书云1,2,3 ,李钦1 ,李国玉4 ,张珂4 ,梁宏刚2,3 ,黄超3 ,黄健2,3 ,王金辉2,3,4? ,杨宝峰2
1. 河南大学药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 2. 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化教研室/省部共建生物医药工程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81;3.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沈阳 10016; 4.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新疆植物药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 832001)
摘 要:〔 目的〕 研究大戟脂中二萜类抗肿瘤活性成分。 〔 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ODS 柱色谱和 RP?HPLC 等方法,从大戟脂的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5 个二萜类化合物,利用各种波谱学手段及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对分离得到
的二萜类化合物的生合成途径进行了简单推测,并采用MTT 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 〔 结果〕分离得到的5 个二萜类化合物包括3 个Ingol 烷型二萜、2 个巴豆烷型二萜,分别鉴定为:〔 结论〕 化合物 1 ~3 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对
C6 细胞株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关键词:维药;大戟脂;二萜;生合成;细胞毒活性
中图分类号:R285.1 文献标志码: A
收稿日期: 2019-06-15
基金项目: 国家科学与技术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12BAI30B02);国家“ 重大新药创制” 科技重大专项(2018ZX09305005)
作者简介: 王书云(1986-),女,研究方向:中药活性物质基础。
?通信作者:王金辉,教授,研究方向:中药及民族药活性物质基础研究和新药开发。
大戟属是大戟科植物中最大的一个属,现已知全世界约有2 000 种,我国分布有80 多种[1] 。 该属
植物大多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少数为灌木或仙人掌状肉质植物;由于该属植物对环境条件适应性极强而遍布世界各地,但以非洲和热带美洲为主;我国南北地区均产,其中以西南的横断山区和西北的干旱地区居多;大戟属以其种类繁多、生境多样及形态变异性大而闻名于世,其植物特点是大多含有丰富的白色或淡黄色的乳汁[2] 。 大戟属植物中的二萜类化合物结构独特、骨架新颖、活性多样,但是
不同碳骨架类型的二萜类成分, 药理活性差异较大[3-12] 。 目前已从大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近30 种
碳骨架结构类型的二萜类化合物,且新化合物和新
的碳骨架类型仍在不断被发现。
大戟脂( Euphorbium) 为大戟属植物多脂大戟
(Euphorbia resinifera Berg.) 的树脂状分泌物,具有强筋健骨、散寒止痛、燥湿退肿、通利肠阻、除白内障
等功效,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瘫痪、昏迷、抽搐、关节疼痛、腹水、白内障等[13] 。 文献报道,大
戟脂中含有巴豆烷型二萜、瑞香烷型二萜、Ingol 烷型二萜类化合物[14-16] 。 本课题组前期通过抗肿瘤活性模型筛选,发现大戟脂对C6 细胞株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活性,为进一步明确其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本研究针对大戟脂中的二萜类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共分离得到5 个二萜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 3 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另外,本文对分离得到的二萜类化合物的生合成途径进行了简单推测,并利用MTT 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
1 器材与方法
1.1 实验器材
核磁共振仪:AVANCE Ⅲ HD?400( 瑞士Bruker公司); 半制备液相色谱仪:Hitachi Pump L?7100、Hitachi UV?Vis Detector L?7420(日本日立株式会社),N2000 工作站( 浙江大学智达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分析液相色谱仪:Waters 2690 separations mod?ule、Waters 2996 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Empower 2工作站( 美国Waters 公司); 质谱仪:Waters LCTPremier XE TOF?MS、工作站软件 Mass Lynx V4.1(美国Waters 公司);多功能酶标仪:Bio?Rad Model 680(美国 Bio?Rad 公司);硅胶:200~300 目(青岛海洋化工厂);ODS:30~80 μm ( 天津市化学试剂厂色谱
技术开发公司);柱色谱试剂:分析纯、石油醚中沸程(60~90 ℃ )( 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HPLC 所
用试剂:色谱纯( 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氘代试剂( 美国Cambridge Isotope Laboratories 公司);分析型色谱柱:SunFire C18(4 6 mm × 150 mm,5 μm)(美国 Waters 公司);半制备型色谱柱:ODS?A YWS?Pack C18(10 mm × 250 mm, 5 μm)(深圳凯米斯科技有限公司)。 细胞株:人乳腺癌(MCF?7) 细胞株、人组织细胞淋巴瘤(U937) 细胞株、 大鼠脑胶质瘤
(C6) 细胞株(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药理教研
室)。 其他: 胎牛血清(CLARK No. CC21635),DMEM(高糖)干粉培养基(GIBCO 1320158),RP?MI1640 干粉培养基 (GIBCO 307964),胰蛋白酶(Amresco 0458),青霉素(华北制药 Y0905314)链霉素( 大连美罗制药65081211), 甲基噻唑蓝(MTTAmresco 0793),二甲基亚砜、碳酸氢钠、磺胺、三?羟
甲基?氨基甲烷、氯化铵、N?1?萘乙二胺盐酸盐( 天津
博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大戟脂( Euphorbium) 药材购于新疆乌鲁木齐市
药材市场,经石河子大学药学院谭勇教授鉴定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 植物多脂大戟( Euphorbia res?inifera Berg.)的树脂状分泌物,标本 (SN0194) 保存
于沈阳药科大学。
1.2 实验方法
1.2.1 活性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取200 g 粉碎的大戟脂药材,甲醇(10 倍) 超声提取3 次,每次30 min;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回收溶
剂,得浸膏122 g。 取大戟脂甲醇提取物115 g,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 以石油醚?乙酸乙酯( 体积比
100 ∶ 0~0 ∶ 100)梯度洗脱,得到 22 个流分(A1~A22)。 流分 A8(9 0 g)经过开放 ODS 柱色谱,以甲醇?水( 体积分数10%~100%) 梯度洗脱,得到10 个
亚流分(A8B1 ~ A8B10); 亚流分A8B4 经过RP?HPLC 分离,以乙腈?水(体积比 65 ∶ 35)为流动相,制备得到化合物1(17 3 mg)、化合物2(23 4 mg)
和化合物3(10 1 mg)。 流分A10 经过反复硅胶柱色谱、开放ODS 柱色谱、RP?HPLC 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5(7 8 mg)。 流分A12 经过反复硅胶柱色谱、开放ODS 柱色谱、RP?HPLC 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4(15 5 mg)。
1.2.2 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
取MCF?7、HepG2、U937、C6 细胞株( 均稳定传
3 代以后),以 6 000/孔的密度铺于 96 孔板,每孔
100 μL,置于 37 ℃ 、饱和湿度、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5%的培养箱中培养 24 h。 待测药物用 DMSO 溶解成浓度为100 mmol/L 的储备液,置于-20 ℃ 条件下保存备用。 紫杉醇为阳性药,同样以DMSO 溶解成
2019,38(3) 河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 ·155·
浓度为100 mmol/L 的储备液,置于-20 ℃ 条件下保存备用。 测定时,分别以1640、DMEM 等对应培养基稀释,DMSO 在培养液中的最终体积分数低于
0 1%。 加药时,待测药物和阳性对照药物储备液均
以2 倍稀释法, 做5 个稀释浓度:100 μmol/L,50μmol/L,25 μmol/L,12 5 μmol/L,6 25 μmol/L。 分
别加入96 孔板,置于上述相同条件下的培养箱中再
培养24 h。 加入20 μL 浓度为5 mmol/L 的MTT 溶
液,置于培养箱中再培养4 h,吸出上清液、加入100μL DMSO,待孔内蓝紫色甲臜结晶完全溶解后,用
酶标仪在490 nm 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21] 。 以MTT法所测得的吸光度A 来计算待测物对MCF?7、U937
和C6 细胞株的抑制率。 抑制率计算公式:
化合物3 为白色针状结晶( 甲醇),易溶于二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