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提供一个有关血栓与止血的科研与临床等方面的成果、信息、中医西医结合的探讨,以及国外的进展等多方面的交流园地。
发文量:3337被引量:8837 H指数:26 影响因子:0.447400003671646立即指数:0.0222被引半衰期:4.5引用半衰期:5.8846期刊他引率:0.9533平均引文率:7.8111
? 主管单位:广州医科大学? 主办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国内刊号:44-1513/R? 国际刊号:1009-6213? 邮发代号:38-304? 发行周期:双月刊
目录
论著
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纤溶的变化及分析 (721)谢英华;杨秋继;马骏峰;张静;赵莉敏;陆莹婷;韩曦瑶;李文刚;刘立根
0-17岁人群凝血四项指标参考范围的研究 (725)徐殿琴;袁婷;谭玉洁
联合检测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 (729)陈峻;徐升强;曹文操
启事(1) (731)血栓与止血学编辑部
论著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D二聚体、C反应蛋白、血沉检测的临床意义 (732)叶树鸣;陈峻;江城
颅脑损伤患者使用血凝酶的止血效果 (735)王洋;龙贻文
抗心磷脂抗体及抗β2糖蛋白I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血栓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738)秦韬;杨峻;全裔;赵倩文
中医药研究
血栓通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741)马亚东;张伟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探讨 (744)张贞鲁;吴晶
归脾丸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746)曾习文;邹慧娟;伍兰蕚
氨氯地平联合滋阴活血方对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疗效及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748)冯志刚;杨军民
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751)许宏;苏俊;杨军强
丹参联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对重症肺炎患儿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753)王艳;林占元;金婉怡
进展
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诊断肺栓塞中使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756)王秋桐;门剑龙;吴爽
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时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760)王延学;于沁;夏志洁
专题研究
枸橼酸在高危出血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 (762)徐品贤;覃碧琼;覃金兰;黄江婕;周萍;何彤薇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分析 (766)刘晓青
D二聚体、N末端B型利钠肽原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关系分析 (769)王海林;李如成;宁伟明
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772)郝金娥;王磊
不同严重程度获得性肺炎患者凝血及纤溶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775)樊洁
上消化道出血中应用生长抑素对止血效果的影响 (777)
范文
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纤溶的变化及分析
谢英华1# ,杨秋继1# ,马骏峰2 ,张 静3 ,赵莉敏1,3 ,陆莹婷1,3 ,韩曦瑶1 ,李文刚2 ,刘立根1,3? (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1. 血液内科 2. 神经外科,上海,200240; 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血液科,上海,200336)
摘 要: 目的 观察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纤维蛋白溶解( 纤溶) 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 方法 检测 22 例脑肿瘤患者开颅手术前及术后第 1、3、7 天凝血酶时间(TT) 、纤维蛋白原(Fbg) 、D 二聚体(D-D) 及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
制物(TAFI) 浓度,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脑肿瘤患者术前血浆 D-D 含量、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 P <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 TT、TAFI 浓度术前均无显著差异( P > 0. 05) 。 开颅术后第 1 天与术前相比,血浆 FIB 水平、TAFI 浓度下降( P < 0. 05),D-D 含量升高( P < 0. 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T 无显著差异( P > 0.
05) 。 脑肿瘤患者开颅术前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率为 22. 73% ,术后第 1 天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率为 81. 82% 。 结
论 脑肿瘤患者有较高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率,开颅手术增加其发生率,发生机制可能与 TAFI 水平降低有关。
关键词: 脑肿瘤;开颅术;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 [ 文章编号] 1009-6213(2019) -05-0721-04
[ 中图分类号] R739. 41 [ 文献标志码] A
Perioperative Analysis of Fibrinolysis Function in Brain Tumor Patients with Craniotomy
XIE Ying-hua,YANG Qiu-ji,LIU Li-gen,et al.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shanghai Fifth People’s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24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 of the relevant indicators of fibrinolysis in brain tumor
patients in perioperative,and discuss the rule of its change. Methods Measured the thrombin time( TT),
fibrinogen(Fbg),D-dimer(D-D)and thrombin-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level of 22 brain tumor patients at the pre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on 1,3,7 d,then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 group. Results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 group,brain tumor patients had higher level of D-D and higher incidence of hypofibrinogenemia(P < 0. 05)at the preoperation,while TT,TAFI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 05). Brain tumor patients had lower Fbg and TAFI ( P < 0. 05 ), higher D-D ( P < 0. 05 ) on the first day of postoperation,while T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 05). Brain tumor patients with hypofibrinogenemia at the preoperation and the first day of postoperation was 22. 73% and 81. 8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Brain tumor patients prone to abnormality of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at the preoperation,and craniotomy could further influence the fibrinolytic system.
Key words: Brain tumor; Craniotomy;Thrombin-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
脑肿瘤患者存在显著的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 的变化, 测定了其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
统(纤溶)异常,颅脑损伤后常见凝血和纤溶相关的并 (thrombin-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 水平,
发症,部分严重患者出现播散性血管内凝血[1,2] 。 开 旨在深入探讨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纤溶变化特征。
颅手术是一种预期的颅脑损伤,有可能进一步加重脑
肿瘤患者凝血和纤溶异常。 有关脑肿瘤患者纤溶研 1 资料与方法
究较少,其围手术期纤溶变化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本院神经外科连续六个
研究分析了一组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部分纤溶指标
月行开颅手术的脑肿瘤患者22 例,男12 例,女10 例,
#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年龄 6 ~ 61(42. 09 ± 15. 48)岁,其中,胶质瘤 13 例,神
·722·
经鞘膜瘤 4 例,脑膜瘤 3 例,颅咽管瘤 1 例,转移瘤 1 例(肺癌转移) 。 入选患者肝肾功能正常,无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无出血性、血栓栓塞性疾病,近 1 月内未用
过影响凝血、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健康对照组 22 例,男 10 例,女 12 例,年龄 24 ~ 63(35. 32
± 13. 70) 岁,入选标准同前。 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方面无显著差异( P > 0. 1) 。
1. 2 围手术期 22 例脑肿瘤患者术前不同程度的脱水治疗,手术均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行肿瘤全切除或大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 2. 5 ~ 7 h,1 例未输血,余者输血 100 ~ 800 ml,术中常规给予白眉蛇毒血凝酶( 邦亭2 ku 2 次/ d) 止血、德巴金抗癫痫治疗。 术后予不同程度的甘露醇脱水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经抗感染、止血及对症支持治疗,止血药物为止血芳酸、
止血敏和邦亭,术后均未输血。1. 3 研究方法
1. 3. 1 标本收集 22 例脑肿瘤患者开颅手术前及术后第 1、3、7 天清晨空腹采血,均抽取外周静脉血 8 ml
(枸橼酸钠抗凝管,静脉血与抗凝剂比例为 9:1),3 ml
离心 10 min(3 000 rpm),收集血浆保存于-80℃ 冰箱待同批检测 TAFI 水平;另外 5 ml 送我院检验科测凝血酶时间( TT)、 纤维蛋白原( Fbg) 及 D 二聚体( D-
D) 。 22 例健康对照者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标本分离、保存方法同前。
1. 3. 2 常规凝血指标测定 TT 测定采用血液凝固法, Fbg 测定采用 Clause 法,D-D 测定比浊法,在 Sysmex CA5100 全自动血凝仪上检测。
1. 3. 3 TAFI 抗原含量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TAFI 抗原含量( 酶标仪,美国 Thermo 公司),试
剂盒(RK008 A)由法国 HYPHEN BioMed(HBM) 公司
提供,按照操作说明配制试剂并进行测定。 用酶标仪在 450 nm 波长读取吸光值(A),标准曲线上求 TAFI 抗原含量(% ) 。
1. 4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17.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 ± 标准差( x■± s) 表示,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 t 检验,若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P < 0. 05 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脑肿瘤组术前 TT、Fbg、D-D、TAFI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表 1) 脑肿瘤患者术前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2019 Vol 25 No 5
生率为 22. 73% (5 / 22) 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
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 0. 05);术前血浆 D-D 水平增高的发生率 27. 27% (6 / 2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 0. 05),其余指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 05) 。
表 1 脑肿瘤组术前 TT、Fbg、D-D、TAFI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指标 脑肿瘤组 正常对照组
TT(s) 缩短 0 0
正常 20 22
延长 2 0
Fbg(g / L) ? 降低 5 0
正常 14 22
升高 3 0
D-D(mg / L) ? < 0. 55 16 22
≥0. 55 6 0
TAFI(% ) 73. 06 ± 11. 67 76. 03 ± 10. 89
注:? P < 0. 05,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2. 2 脑肿瘤组开颅手术前后 TT、Fbg、D-D、TAFI 的比较( 表 2、图 1 ~ 4) TT 手术前后无显著差异( P > 0. 05);Fbg 术后第 1 天较术前明显下降( P < 0. 05),术
后第 3 天、第 7 天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 > 0. 05);
术后第 1、3、7 天 D-D 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 P <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AFI 术后第 1 天较术前明显下降( P < 0. 05),术后第 3 天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术前水平, 术后第 7 天时 TAFI 较术前升高( P < 0. 05),有统计学差异。
2. 3 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生率( 表 3) 22 例脑肿瘤患者中术前存在低纤维蛋白
原血症者有 5 例(22. 73%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者 3 例(13. 64% )。 术后第 1 天,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者升至 18 例(81. 82% ),术前 3 例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者中
2 例(66. 7% )出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者 Fbg 水平进一步下降,术后第 3 天起 Fbg 含量
逐渐回升,术后第 3 天、第 7 天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者均减少为 4 例(18. 18% ),术前的 5 例低纤维蛋白原
血症者,有 4 例纤维蛋白原恢复正常。 将术后第 1 天出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与纤维蛋白原正常的患者分成两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及输库血量,结果显示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