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科学》农业杂志论文发表
期刊简介:本刊主要刊登以水稻为研究对象的原始科研论文。为中文核心期刊,在我国农业和生物类期刊中影响因子名列前茅,被20余种国内外数据库及检索刊物收录,如联合国粮农组织的AGRIS数据库;国际农业和生物中心的CAB Abstracts数据库;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水稻…查看全部>>
获奖情况:首届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主办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主编:程式华
出版周期:双月刊
语种:中文
国际刊号:1001-7216
国内刊号:33-1146/S
影响因子:1.94
文献量:2073
被引量:66716
下载量:120500
基金论文量:1851
简介
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刊登以水稻为研究对象的原始科研论文。为中文核心期刊,在我国农业和生物类期刊中影响因子名列前茅,被20余种国内外数据库及检索刊物收录,如联合国粮农组织的AGRIS数据库;国际农业和生物中心的CAB Abstracts数据库;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水稻文献数据库;美国Chemical Abstracts、Biological Abstracts、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数据库及其系列期刊;国内大多与农业及生物有关的数据库及检索刊物。
主要栏目
专题研究报告 综述 研究简报 研究快报 实验技术
获奖情况
首届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目录
水稻镉胁迫响应机制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许肖博 安鹏虎 郭天骄 韩丹 贾玮 黄五星415-426
研究报告
水稻叶片衰老基因LPS1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褚晓洁 芦涛 叶涵斐 王盛 林晗 吴先美 何瑞 严钢 王跃星 李三峰 路梅 胡海涛 杨窑龙 饶玉春427-438
水稻富含半胱氨酸类受体激酶家族基因对纹枯病菌和植物激素的响应特征分析
冯志明 王广达 赵剑华 居冉 李梦臣 高鹏 胡珂鸣 陈宗祥 左示敏439-448
利用QTL-Seq定位粳稻整精米率QTL
陈喜娜 袁泽科 胡珍珍 赵全志 孙红正449-454
姊妹系间杂交快速培育优良食味半糯粳稻新品种的育种效果
王才林 张亚东 陈涛 朱镇 赵庆勇 姚姝 赵凌 赵春芳 周丽慧 魏晓东 路凯 梁文化455-465
红壤性稻田紫云英与化肥减施对早稻品质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唐先干 谢金水 徐昌旭 刘佳 袁福生 刘光荣 李祖章466-474
长江中下游双季晚粳稻产量、生育时期及温光资源配置的生态性差异
王孟佳 殷敏 褚光 刘元辉 徐春梅 章秀福 王丹英 陈松475-486
多巴胺引发对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李玉祥 林海荣 梁倩 王国栋487-494
籼粳杂交稻精准条播育秧机插减氮增产的效应研究
王亚梁 朱德峰 陈惠哲 张玉屏 向镜 王志刚 张义凯495-502
不同属性特征基质对早稻秧苗耐低温的影响
朱春权 徐青山 曹小闯 朱练峰 孔亚丽 金千瑜 张均华503-512
范文
水稻富含半胱氨酸类受体激酶家族基因对纹枯病菌和植物激素的响应特征分析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Cysteine-rich Receptor-like Kinases Family Genes to Rhizoctonia solani and Plant Hormones
下载在线阅读
导出
收藏
分享
摘要: [目的]明确水稻富含半胱氨酸类受体激酶(Cysteine-rich receptor-like kinases,CRK)家族基因对纹枯病菌侵染和植物激素的响应特征,是解析CRK在水稻纹枯病抗性中的功能的重要前期工作.[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了水稻45个CRK的系统发育树,并利用qPCR分析了它们对纹枯病菌和对植物激素乙烯(Ethylene,ET)、茉莉... 查看全部>>
doi:
10.16819/j.1001-7216.2021.210305
关键词:
水稻??OsCRK基因??纹枯病??防御相关激素??响应特征?
作者:
冯志明??王广达??赵剑华??居冉??李梦臣??高鹏??胡珂鸣??陈宗祥??左示敏?
Author:
FENG ZhimingWANG GuangdaZHAO JianhuaJU RanLI MengchenGAO PengHU KemingCHEN ZongxiangZUO Shimin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农学院/江苏省作物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 扬州 225009;扬州大学 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江苏 扬州 225009扬州大学 农学院/江苏省作物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 扬州 225009
刊名:
中国水稻科学
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ice Science
年,卷(期):
2021, 35(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在线出版日期:
2021-09-16 (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页数:
共10页
页码:
439-448
相关文献
相关论文 (和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1]张卫娜,范艳玲,康益晨,等.对马铃薯类受体激酶CRK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响应病原真菌信号的表达分析[J].作物学报,2020,46(5):680-689.doi:10.3724/SP.J.1006.2020.94096.
[2]于波,张玉妹,李志勇,等.玉米大斑病菌GPCRs超家族的基因鉴定及其在孢子发育过程中的转录模式[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6,24(9):1302-1311.doi:10.3969/j.issn.1674-7968.2016.09.003.
[3]杨慧,薛彦久,王莹莹,等.一个光敏色素B调控的水稻NBS-LRR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1,(6):1-9.doi:10.3969/j.issn.1001-4942.2011.06.001.
[4]陈哲皓,鲍林文,王利琳.黄瓜生长素受体同源基因的克隆、序列特征及表达模式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3,21(8):931-939.doi:10.3969/j.issn.1674-7968.2013.08.006.
[5]汤青林,李念祖,宋明,等.芥菜开花调控因子SVP与FLC蛋白互作的结构域筛选与鉴定[J].园艺学报,2012,39(12):2395-2403.
长江中下游双季晚粳稻产量、生育时期及温光资源配置的生态性差异
Ecological Differences in Yield, Growth Period and the Utiliz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Light Resources of Double-cropping Late japonica Ric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下载在线阅读
导出
收藏
分享
摘要: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双季晚粳稻在长江中下游不同生态区产量表现、生育期及温光资源配置差异,为早籼-晚粳模式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8-2019年在浙江富阳(30.13°N,海拔41.7 m)和温州(28.52°N,海拔83 m)开展.选择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品种,以高产籼稻(IR)为对照,设置常规粳稻(IJR)和籼粳杂交稻(IJHR)... 查看全部>>
doi:
10.16819/j.1001-7216.2021.201109
关键词:
双季晚粳稻??长江中下游??纬度??产量??生育时期??温光资源?
作者:
王孟佳??殷敏??褚光??刘元辉??徐春梅??章秀福??王丹英??陈松?
Author:
WANG MengjiaYIN MinCHU GuangLIU YuanhuiXU ChunmeiZHANG XiufuWANG DanyingCHEN Song
作者单位:
中国水稻研究所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1400
刊名:
中国水稻科学
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ice Science
年,卷(期):
2021, 35(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在线出版日期:
2021-09-16 (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页数:
共12页
页码:
475-486
相关文献
相关论文 (和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1]陈波,周年兵,郭保卫,等.江西双季晚稻不同纬度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差异[J].中国农业科学,2017,50(8):1403-1415.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7.08.005.
[2]汪本福,程建平,李阳,等.播期对湖北省粳麦生产区粳稻生育期、产量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0,39(5):68-75.doi:10.13300/j.cnki.hnlkxb.2020.05.010.
[3]唐健,唐闯,郭保卫,等.江西不同生态区优质双季晚稻产量、品质及温光资源利用差异[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40(6):8-15.doi:10.16872/j.cnki.1671-4652.2019.06.002.
[4]佚名.沿江稻区一季中稻产量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特征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986-12988.
[5]陈波,李军,花劲,等.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差异[J].作物学报,2017,43(8):1216-1225.doi:10.3724/SP.J.1006.2017.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