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前沿|建筑类论文发表|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铁路运输是交通枢纽运输重要组成,现阶段人们远行、大宗货物运输多选用铁路运输出行,铁路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铁路基础工作由车务、机务、工务、电务、供电等部门相互配合运转,铁路工务段作为铁路运用基础部门,其日常线路的维修和养护关系到正常的铁路运转功能。工务线路养护主要针对铁路轨道、铁路路基、桥梁隧道进行日常维修和养护,工务线路的养护工作应定期开展,针对工务段具体负责铁轨路段范围,进行铁轨问题排查和维护。现阶段铁路运输作为我国的最重要运输枢纽,其工务段的养护工作应该在日常工作时给予高度重视,本文总结一线铁路工务段工作经验,提出工务段养活工作常见问题,并正对养护问题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词:铁路工务段;线路养护;常见问题;分析对策;
引言
铁路工务段承担的铁路线岔、桥隧涵等行车设备养护维修工作是铁路工作的重要环节,其工作重要性大于机务段和车务段,如果铁路线路发生病害不能够及时进行养护维修,容易诱发行车事故导致铁路运输系统大面积瘫痪,造成无法避免的经济损失。在具体工务段线路养护过程中,应加强铁路轨道的养护和问题维修,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加强工务段维修车间和线路车间的调度工作,在同一协调调度工作中完成日常铁路线路养护。日常养护过程各工种的积极配合,如线路工种、探伤工种、桥梁隧道工种等,完成高效的铁路养护工作。铁路养护路段不易过长,正线延长单线以500公里至700 公里为宜,双线以800公里至1000 公里为宜,以此为基准开展养护工作。可以提升铁路养护质量和效率。
1、铁路工务线路养护概述
为保证铁路运输功能良性运转,铁路工务段线路养护应该以铁路线路、桥涵等修理规则为工作准则,在日常工作中对铁路路基、桥梁隧道、铁路轨道进行日常养护。铁路线路在重载列车运输过程中,会出现自然磨损情况,列车轮对在与轨道的相互摩擦、撞击过程中容易导致铁轨连接处松裂,日常工务段养护维修作业可以有效环节此类问题诱发设备病害的发生。常见的铁路工务段养护问题有铁路线路的养护,由于自然环境影响,铁路线路上的铁轨连接处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夏天温度过高,铁轨发生膨胀,必须人工进行铁轨松动,冬天温度过低,铁轨遇冷收缩,此时需人工进行铁轨紧致。现阶段铁路轨枕逐步更换成钢筋混凝土枕,由于木枕线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日常养护,造成人力浪费,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技术提升,随着铁路不断提速和开行重载列车的实际情况,铁路既有设备提升改造已经逐步实施。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形式主要是日常检查,为避免发生行车事故造成铁路运输瘫痪问题,工务段线路养护应该以日常巡查为工作形式,每日定时定路段针对性巡查,尤其是春秋季节加大全线路排查力度,保证养护工作的有效性。在具体养护作业过程应及时针对轨道问题进行维修,对轨道顺平线路加大养护力度,铁路工务段养护工作应进行周期性总结,为后续养护工作提供经验。
2、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常见问题
2.1工务段养护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偏低
在进行铁路工务段线路养护使,需要由专业的养护施工队伍进行铁路养护,保证铁路线路在日常养护过程中发现线路问题,并及时针对线路问题进行维修。现阶段铁路工务段日常养护操作时,并未进行专业队伍进行路段养护,由于养护队伍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法保证工务段铁路养护工作的质量,容易引发铁路安全问题。日常常规性铁路养护,养护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不高不容易引发大问题,如铁路日常检查,只需加强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即可,认真排查铁路路况,落实日常养护检查。如遇到大型铁路养护问题,如矫正轨底坡、防爬锁定线路等,此种类型的铁路养护,需要铁路为序养护专业知识进行维修排查,此时养护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偏低,将导致矫正轨底坡时出现轨底坡坡度与对应铁路线路角度设置不合理,误差较大的轨底坡度会导致列车与铁轨出现分离现象,更严重情节容易发生列车脱轨现象。在防爬锁定线路养护时,针对防爬装置的安装环节,养护队伍工作人员专业技能较低,将无法合理安装防爬装置,合理的防爬装置应该定点侧脸杆塔和拉线的距离,通过防爬锁定线路养护经验,利用理论知识进行防爬装置的安装,此时养护人员专业技能低将导致防爬养护工作难以实施。
2.2养护检测手段相对落后
铁路养护日常工作和大型工程建设工作经验相同,应及时采取先进的养护检测手段进行技术革新,现阶段一线工务段进行日常养护继续沿用传统铁路线路养护方法,与现代铁路养护理念相违背。如传统铁路铁轨线路养护过程,安全专业人员进行铁轨辨位,通过铁轨传导声音的快慢确定大概线路故障发生地点,在大范围内在逐一排查,此种工作模式适用与上世纪我国铁路运输不发达阶段。经过我国铁路工程几代工程师和一线工作人员的建设,我国铁路事业飞速发展,全球范围内我国铁路覆盖率同比排名靠前,继续沿用低效了养护维修工作不在适用于现代铁路养护工作。
3、提升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工作策略
3.1提升养护工作人员专业技能
伴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高速发展,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阶段,逐渐开展铁路铁道专业,还有专门的交通运输学校,为铁路事业传统专业技能工作人员,可以加强高校铁路专业人才培养。如针对一线工务段铁路日常养护,在建设养护队伍初期,可以合理配比选用应届铁路专业毕业生,保证养护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铁路专业学生更具备铁路养护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养护人员相互配合,完成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工作模式,有效提升了日常铁路养护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针对具有专业技能的养护操作工,利用工作时间可以开展理论知识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理论知识储备,为日后高难铁路养护工作提前打好基础,针对大学生一线养护工作,可加强实践培训,多利用养护工作机会增强专业技能,培养我国当代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匹配的高素质人才。铁路工务段养护工作较为辛苦,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应加强待遇,保证工作人员为我国铁路事业添砖加瓦。
3.2加大使用铁路勘测设备,提升养护检测手段
铁路养护日常工作和大型工程建设工作经验相同,应及时采取先进的养护检测手段进行技术革新,利用当今铁路电子勘测设备,进行线路勘测,准确确定故障位置,保证养护维修工作顺利进行。传统铁路养护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铁路事业的高速发展,利用高科技设备完成日常养护工作,是现代工作的主要方向。为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加强检测力度,任何环节应该提高工作态度,不放过任何可能发生铁路事故的任何环节,经常养护是排除事故的重要环节。利用高科技勘测设备探测线路问题,并定期开展线路中修、线路大修工作,如针对日常积累线路翻浆冒泥、道床板结等病害,开展道床清筛并对线路补充石碴,保证铁轨和零部件逐渐的完整性,采用大型机械设备整修整条线路,保证线路连接恢复正常工作。加强对铁路钢轨的检查与监测,通过对曲线地段钢轨磨耗发展进行周期性观察,结合曲线地段实际通过列车的运行速度、列车类型等,综合分析确定曲线超高值设置的合理性。通过计算将曲线超高调整至合适范围后,对小半径曲线地段定期开展钢轨涂油作业,进而降低列车通过曲线时对钢轨的磨耗,缓解或降低钢轨鱼鳞纹、钢轨肥边、钢轨掉块等病害的发生。对道岔、钢轨焊头定期开展检查,综合病害分析,及时整治超限病害处所,有效杜绝设备病害进一步发生而诱发次生病害,提升设备的养护周期。通过认真执行铁路工务相关养护维修制度进行排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消除铁路线路上的一切隐藏问题。
4、结束语
为保证铁路运输功能良性运转,铁路工务段线路养护应该以铁路运输道路养护条例为工作准则,在日常工作中对铁路路基、桥梁隧道、铁路轨道进行日常养护。铁路运输线路在重载列车运输过程中,会出现自然磨损情况,列车与轨道的相互摩擦容易导致铁轨连接处松裂,日常铁路工务段养护可以及时避免此问题发生。在具体工务段线路养护过程中,应加强铁路轨道的养护和问题维修,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加强工务段维修车间和线路车间的调度工作,加强病害大数据分析和开展病害综合整治,逐步实现设备病害周期性维修,在同一协调调度工作中完成日常铁路线路养护。
参考文献:
[1]唐春波.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8(25):232.
[2]晁永强.浅谈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常见问题与对策[J].智能城市,2018,4(01):48-49.
[3]鲁向国.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9):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