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学报》杂志社官网|论文投稿|发表电话
《内燃机学报》主要刊载内燃机方面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和阶段性研究报告,或重要学术问题的评述性文章,也包括产品结构性能改进、设计计算新方法、测试新技术与设备、新工艺与新材料等方面有较高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文章。
发文量:73被引量:1038影响因子:0.89172立即指数:0.082192被引半衰期:7引用半衰期:4.54期刊他引率:0.830443平均引文率:19.0137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内燃机学会 国内刊号:12-1086/TK 国际刊号:1000-0909 邮发代号:6-74 发行周期:双月刊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
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
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
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
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
化学文摘(网络版)
剑桥科学文摘
ProQeust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
工程索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目录
(193)付垚;隆武强;冯立岩;田江平;田华;冷先银
发动机缸内自燃着火与火焰传播的调控 (200)刘海峰;文铭升;杨智;房性会;唐青龙;尧命发
不同海拔条件下喷油参数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210)焦宇飞;刘瑞林;杨春浩;周广猛;张众杰;董素荣
扫气口角度对双燃料船机混合及燃烧的影响 (219)付守利;孙凯;王天友;鲁祯;王怀印;蔡俊千
微波辅助点火对甲烷预混球形火焰的影响 (226)张新华;王兆文;黄胜;吴慧珉;金兵;成晓北
负温度梯度对预混气体反应波传播模态的影响 (234)马国斌;刘昌文;潘家营;卫海桥;商艺宝
柴油机排气中可溶性有机物排放的特性 (241)王春杰;郝利君;张传桢;颜欣迪;吕立群;王亚超
灰分对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性能的影响 (249)吕誉;陈春林;陈贵升;卢申科;黄震;沈颖刚
DPF热再生过程温度控制与试验 (257)黄铁雄;胡广地;郭峰;杨明亮;朱元宪;冉勇
基于欧拉多流体模型对喷嘴内流和射流破碎的研究 (265)张威龙;刘灿旭;刘红;奚溪;闫燕安
具有线性温度分布的射流失稳研究 (273)张涛;陈君;李永平;白松;陈阳;吕明
基于键合图高压共轨喷油波动影响的显著性
范文
不同海拔条件下喷油参数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内燃机学报》2020年 第3期 | 焦宇飞 刘瑞林 杨春浩 周广猛 张众杰 董素荣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军用车辆工程系 天津300161 海军工程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430033
导出参考文献 ★ 收藏 | 分享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
论文服务:
摘 要:通过内燃机高原环境模拟试验台,研究了不同海拔条件下高压共轨柴油机在最大转矩转速点(1500 r/min)全负荷(2300 N·m)和部分负荷(500 N·m)工况下喷油提前角、共轨压力及循环喷油量(全负荷)对柴油机燃烧特性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全负荷工况下,随着喷油提前角增加,柴油机滞燃期增加,最高燃烧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增大,增大趋势随海拔增加而降低,柴油机转矩在0 km和3 km海拔先增加后减小,在5 km海拔时逐步增加.随着共轨压力增加,柴油机燃烧相位提前,最高燃烧压力、最大压力升高率和转矩均增加,排温降低;部分负荷工况下,有效燃油消耗率随共轨压力增加而降低.随循环喷油量增加,转矩、排温和缸内压力均逐渐增大,最大压力升高率在3 km海拔范围内逐渐增加、在5 km海拔时逐渐减小.海拔每升高1 km,柴油机在全负荷工况下,最佳循环喷油量平均降低5.81%,最佳喷油提前角和共轨压力在全负荷和部分负荷工况下平均分别增加了1.2°,CA、0.8°,CA和4 MPa、3 MPa.
【分 类】 【工业技术】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内燃机 > 柴油机 > 运行、试验
【关键词】 柴油机 高海拔性能 循环喷油量 喷油定时 共轨压力
【出 处】 《内燃机学报》2020年 第3期 210-218页 共9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基于键合图高压共轨喷油波动影响的显著性
《内燃机学报》2020年 第3期 | 白云 魏云鹏 范立云 马修真 刘洪 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导出参考文献 ★ 收藏 | 分享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
论文服务:论文检测 论文选题
摘 要:基于键合图理论建立了电控喷油器数值模型,推导得到了其状态方程,循环喷油量计算值与测量结果最大相对误差为5.05%,喷油率计算值与试验测量结果吻合度较好,表明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对循环喷油量波动响应面模型进行评价表明,其可以在设计空间内合理预测系统循环喷油量波动.响应面模型的显著性分析表明,针阀通道节流孔直径、喷孔直径、针阀升程、针阀弹簧预紧力的独立作用以及进油节流孔直径与出油节流孔直径、针阀通道节流孔直径、针阀升程、针阀通道节流孔直径与出油节流孔直径、喷孔直径、控制阀升程、控制阀弹簧预紧力、针阀升程、针阀弹簧预紧力、喷孔直径与针阀升程、针阀弹簧预紧力、控制阀升程与控制阀弹簧预紧力间的交互作用在95%置信水平下对系统循环喷油量波动影响显著.
【分 类】 【工业技术】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内燃机 > 柴油机 > 理论 > 供油过程
【关键词】 高压共轨 循环喷油量 键合图 显著性分析
【出 处】 《内燃机学报》2020年 第3期 280-287页 共8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