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化学》杂志社官网|论文投稿|发表电话
《油田化学》于1984年创刊,期刊立足服务石油工业,充当石油工业与化学化工、生物生化及工程之间的桥梁,报道的领域包括钻井、固井、采油、集输和油田污水处理、腐蚀与防护等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产品及其应用技术。《油田化学》为应用技术性期刊,以应用技术为主,兼顾应用理论与相关的基础理论,目前所设栏目有:研究论文(含简报);专论与综述;企业与产品;研究机构与成果。
发文量:137被引量:1491影响因子:0.887755立即指数:0.043796被引半衰期:6.38引用半衰期:5.8期刊他引率:0.799463平均引文率:20.13139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内刊号:51-1292/TE 国际刊号:1000-4092 邮发代号:62-38 发行周期:季刊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
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
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
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
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
化学文摘(网络版)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
石油文摘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获奖情况
2013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评为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目录
(1)张现斌;李欣;陈安亮;陈蕾旭;陈程斌;何鹏;付明顺;谢彬强
一种保护碳酸盐储层的可液化钻开液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7)王胜翔;张帆;林枫;程爽;王雷
一种两性离子聚合物“油包水”乳液滑溜水减阻剂的研制与现场应用 (11)冯玉军;王兵;张云山;顾行彦;张胜
耐高温海水基压裂液稠化剂性能评价 (17)陈磊;鲍文辉;郭布民;王杏尊;李梦;孙厚台
基于ARGET ATRP原理控制就地聚合体系成胶时间 (22)邵明鲁;岳湘安;贺杰;李环;廖子涵;王励琪
高温高矿化度油藏深部调驱体系性能评价及应用 (29)钟万有;赵波;韩世寰;贺承祖;余建波;李玉金;张文辉
无机地质聚合物凝胶堵剂的性能评价 (35)刘进祥;卢祥国;张云宝;夏欢;张楠;谢坤;曹伟佳;曹豹
新疆油田石油磺酸盐组分分离及性能评价 (41)陈权生;栾和鑫;岳新建;聂小斌;郭勇;王帅
高温高盐油藏封堵裂缝用聚乙烯醇交联聚合物颗粒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45)张宇豪;张贵才;葛际江;徐元德
用于非均质性油藏封堵的复合凝胶组成优选与性能评价 (52)刘义刚;张云宝;李彦阅;王楠;卢祥国;曹伟佳;谢坤
弱胶结砂岩储层分子膜稳定剂体系的制备与性能 (58)李常友;陈雪;李鹏;张川庭;马朋举
气藏污水回注井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 (62)郭程飞;蒋光迹;韩静静;郭现红
两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构建及其防水锁效果 (67)李小平;黄维安;李轩;裴成;张荣辉;王曾定;赵福豪
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微球-CO2复合驱的适应性 (73)邹积瑞;岳湘安;邵明鲁;王励琪
冀东浅层稠油油藏CO2/N2复合气体吞吐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 (80)郝宏达;侯吉瑞;黄捍东;赵凤兰;刘怀珠
改善低渗油藏二氧化碳气驱油效果的耐温泡沫凝胶体系的构建 (86)杨子浩;罗智忆;林梅钦;吕其超;李晓晨
低界面张力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黏弹流体的构筑与性能评价 (93)胡睿智;唐善法;金礼俊;MUSA Mpelwa;冯树云;姜昭文
低渗透油藏内烯烃磺酸盐微乳液体系配方优选及性能评价 (102)赵柏杨;夏连晶
适用于含聚回注水的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综合性能 (109)阙庭丽;关丹;焦秋菊;帕提古丽·麦麦提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聚乙烯醇混合溶液的流变性 (115)刘希明;田玉芹;刘伟伟;唐延彦;张冬会;侯万国
下二门油田聚合物驱后多段塞组合驱技术 (121)李岩;郭艳;王熙;张卓;张连峰;任霄宇;林硕
一种微生物采油功能性激活剂激活特性及驱油性能 (128)陈琼瑶;刘涛;于瑶;李彩风;曹嫣镔;林军章
2-D智能纳米黑卡微观驱油机理可视化实验 (133)吴伟鹏;侯吉瑞;屈鸣;闻宇晨;梁拓;杨景斌;赵梦丹
分散剂对沥青质稳定性与稠油稳定性的改善效果 (138)王秋霞;赵琳;张华;张龙力;韩晓冬;姜翠玉
渤海S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液油水界面膜的稳定性分析 (144)刘义刚;谢良波;赵鹏;韩玉贵;宋鑫;李壮;韩志鹏;刘园;李轶
伊拉克米桑油田破乳剂的评价与应用 (150)李湘山;魏强;陆原;郭海军
适用高温、高Cl^-工况下的缓蚀剂合成及评价 (155)赵海洋;石鑫;刘冬梅;魏晓静;高秋英
滑溜水减阻剂的绿色配体-Fenton降黏试验 (159)谢娟;袁梦瑶;惠海伟;王新强;屈撑囤
注采液中纳米级聚合物微球的检测方法 (165)薛芳芳;马波;初立国;程辰;刘保彻;梁晓静
专论·综述
泡沫调驱体系研究进展 (169)姚雪;孙宁;吕亚慧;赵光;戴彩丽
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用于提高采收率的研究进展
范文
冀东浅层稠油油藏CO2/N2复合气体吞吐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
《油田化学》2020年 第1期 | 郝宏达 侯吉瑞 黄捍东 赵凤兰 刘怀珠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院 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科学技术研究院 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 河北唐山063000
导出参考文献 ★ 收藏 | 分享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
论文服务:论文检测 论文选题
摘 要:冀东浅层稠油油藏开展CO2吞吐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但长期注CO2导致的井筒腐蚀等生产问题日益凸显;N2是优良的增能介质,且来源广、性能稳定,将二者结合形成复合气体,是冀东油田CO2吞吐后的储备技术之一。为对比不同注气介质的增油效果,分别设计了5种摩尔比例的CO2/N2复合气体(1∶0(纯CO2)、4∶1、7∶3、1∶1和0∶1(纯N2)),并开展了相应的注气膨胀实验和注气吞吐物理模拟实验。注气膨胀实验结果表明,CO2与稠油的作用能力要明显好于N2;复合气体与原油的作用能力介于纯CO2与纯N2之间,且随着复合气中CO2比例的增加,其溶解降黏和溶解膨胀的效应越明显;当注气量超过20 mol%、摩尔比例超过7∶3时,复合气体对稠油的降黏率可达40%以上。注气吞吐实验结果表明,体积比2∶1(摩尔比4∶1)的复合气体经过4轮吞吐后可提高采收率17.03%,接近纯CO2的增油效果;该比例的复合气体可实现CO2溶解降黏和N2增能的协同效应,有效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
【分 类】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 采油工程 > 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 > 热力、混相、化学驱油(EOR,三次采油) > 混相驱油
【关键词】 CO2 N2 复合气体 稠油 PVT实验
【出 处】 《油田化学》2020年 第1期 80-85页 共6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渤海S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液油水界面膜的稳定性分析
《油田化学》2020年 第1期 | 刘义刚 谢良波 赵鹏 韩玉贵 宋鑫 李壮 韩志鹏 刘园 李轶 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300452 天津大学理学院 天津300072
导出参考文献 ★ 收藏 | 分享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
论文服务:论文检测 论文选题
摘 要:为了明晰渤海S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液油水界面膜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通过对乳状液油水界面流变性、Zeta电位和界面张力等性质的表征,评价了聚合物类型、疏水缔合聚合物质量浓度和水相矿化度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线性聚合物,疏水缔合聚合物对于渤海S油田的原油乳状液具有明显的增稠、增黏效果,能够明显改变油水界面电性,增加油水界面活性,增强油水界面膜强度,具有更好的原油乳状液稳定效果。同时,疏水缔合聚合物的质量浓度与乳状液的界面膜弹性呈线性关系,随着聚合物质量浓度从0 mg/L增加至800 mg/L,乳状液的界面膜弹性从4 Pa增加到17 Pa。当聚合物质量浓度增至400 mg/L时,聚合物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接近饱和。水相矿化度对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也有较大的影响,当矿化度在0数9417.7 mg/L时,乳状液的稳定性主要受界面电性的影响;当水相矿化度在9417.7数18835.4 mg/L时,乳状液的稳定性主要受油水界面膜结构强度的影响。
【分 类】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 > 胶体化学(分散体系的物理化学) > 粗分散体系 > 乳状液
【关键词】 原油乳状液 稳定性 油水界面 流变性能 界面张力 ZETA电位
【出 处】 《油田化学》2020年 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