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学报》|杂志联系方式|厦门发表论文
《水产学报》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水产学会主办的学术类核心期刊,创刊于1964年,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刊物之一。2015年度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TOP50项目资助。该刊为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并被Scopus、CA、ASFA、OA、CSA、ZR、CAB Abstracts、Global Health、UPD、JST等多家数据库收录。 曾获得“百强报刊”、“百种国家杰出期刊奖”、“中国精品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编校质量优秀奖”、上海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等。
发文量:197被引量:3096影响因子:1.042079立即指数:0.121827被引半衰期:6.2引用半衰期:6.52期刊他引率:0.904716平均引文率:34.29949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学会 国内刊号:31-1283/S 国际刊号:1000-0615 邮发代号:4-297 发行周期:月刊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
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
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
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
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化学文摘(网络版)
剑桥科学文摘
ProQeust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动物学记录
获奖情况
曾先后三次获中国科协专项基金资助
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获水产类期刊一等奖。
目录
(707)孙丽颖;张木子;黎明;袁莉霞;王日昕
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短棘鲾群体遗传学 (715)高天翔;高兵兵;李忠炉;单斌斌;宋娜
长牡蛎性腺中调控型非编码RNA的生物信息学 (723)王雪;王卫军;骆启豪;孙国华;冯艳微;马敬俊;杨建敏
青蛤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 (735)段海宝;陈义华;董志国;张敏;葛红星;魏敏;周丽青;符翔超;孙泽鹏
海带配子体γ-碳酸酐酶的基因克隆与功能鉴定 (742)许玲;毕燕会;周志刚
日本医蛭唾液腺对饥饿胁迫响应的转录组比较 (754)邢月婷;管峰;李诗语;张世雄;罗媛媛
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微结构及生长特性 (767)陆化杰;张旭;童玉和;唐悦;刘凯;刘维;陈新军
头足类角质颚的色素沉积机制 (777)林静远;刘必林;金宵
几种经济红藻中茉莉酸合成途径的关键物质 (784)王思琪;陈娟娟;杨锐;骆其君;吴玮;崔晓山;陈海敏
枸杞岛铜藻气囊形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793)吴祖立;陈亮然;王凯;章守宇;毕远新
不同水稻栽培密度下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土壤肥力 (805)郭海松;罗衡;李丰;齐明;胡忠军;刘其根
中华绒螯蟹二龄早熟和晚熟品系选育第四代在扣蟹阶段养殖性能和免疫性能的评价 (816)王海宁;姜晓东;吴旭干;邓登;向朝林;成永旭
泥蚶生长性状与SSR标记的相关性 (827)邵艳卿;方军;田野;滕爽爽;张雷雷;柴雪良
核黄素对齐口裂腹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836)杨理想;向枭;周兴华;陈建;罗莉
抑制肠道气呼吸大鳞副泥鳅主要呼吸器官的组织病理 (845)王玟秀;秦真东;Sarath Babu V;周萌;梁日深;莫金凤;吴灶和;张轩;赵丽娟;林蠡
中华绒螯蟹“水瘪子”病的主要体征指标 (858)冯杨;黄小丽;汪开毓;陈辉;王晶晶
综述
白斑综合征病毒囊膜蛋白VP19及VP28的研究进展
范文
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微结构及生长特性
《水产学报》2020年 第5期 | 陆化杰 张旭 童玉和 唐悦 刘凯 刘维 陈新军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上海201306 上海海洋大学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201306 上海海洋大学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201306 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上海201306 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上海201306 海南省海洋渔业科学研究院 海南海口570160
导出参考文献 ★ 收藏 | 分享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
论文服务:论文检测 论文选题
摘 要:耳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被广泛用于研究头足类的年龄与生长、种群结构和生活史等。根据我国灯光罩网渔船2016年1-3月和2017年1-3月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调查生产期间采集的鸢乌贼样本,测量了513枚鸢乌贼耳石外部形态参数(雌性276枚、雄性237枚),结合耳石的日轮数据,对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的微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主成分分析显示,耳石总长(TSL)、最大宽度(MW)、侧区长(LDL)和翼区长(WL)可以作为鸢乌贼耳石外形生长的特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耳石的特征参数与日龄、与胴长的生长均不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TSL、MW和LDL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与胴长的关系则均最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TSL、MW和LDL的绝对和瞬时相对生长率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在181~210 d分别达到峰值,因此,181~210 d可能是鸢乌贼耳石外形生长的拐点。
【分 类】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资源 > 水产资源学
【关键词】 鸢乌贼 耳石微结构 耳石生长 生长率 西沙群岛海域 中国南海
【出 处】 《水产学报》2020年 第5期 767-776页 共10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抑制肠道气呼吸大鳞副泥鳅主要呼吸器官的组织病理
《水产学报》2020年 第5期 | 王玟秀 秦真东 Sarath Babu V 周萌 梁日深 莫金凤 吴灶和 张轩 赵丽娟 林蠡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广东省水环境与水产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州市水产病害与水禽养殖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225 广州市华轩水产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528200
导出参考文献 ★ 收藏 | 分享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
论文服务:论文检测 论文选题
摘 要:为了阐明肠道气呼吸对泥鳅的生理作用,本研究通过抑制大鳞副泥鳅肠道气呼吸,探究其主要呼吸器官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被抑制肠道气呼吸的大鳞副泥鳅通常在1周左右死亡。当被抑制肠道气呼吸的大鳞副泥鳅出现垂死时,采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鳃、皮肤、前肠、中肠、后肠以及直肠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阿利新蓝-高碘酸雪夫氏(AB-PAS)染色组织切片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主要的病理变化:①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鳞副泥鳅鳃丝末端充血,背部皮肤表皮层的毛细血管收缩并减少,且真皮层细胞呈畸形,前肠黏膜褶膨大,后肠浆膜层有血红细胞渗出,后肠、直肠结缔组织显著增厚;②AB-PAS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鳞副泥鳅鳃、背部皮肤、后肠、直肠组织中嗜酸性空泡细胞均增多,前肠和中肠固有层酸性黏蛋白含量增多,黏膜下层中性黏蛋白含量减少;③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鳞副泥鳅鳃丝鳃小片表面皱缩,表皮受损脱落,背部皮肤表面分泌孔增加,中肠内腔表面突起增多,后肠和直肠絮状颗粒增多。研究表明,抑制大鳞副泥鳅肠道气呼吸会引发其主要呼吸器官上皮组织出现黏液细胞增多、血红细胞溢出等病理变化,甚至导致机体死亡,由此可知,肠道气呼吸行为是大鳞副泥鳅的必要生理活动。本研究将为大鳞副泥鳅的健康养殖及幼苗培育提供新的参考。
【分 类】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保护学 > 鱼病学 > 鱼类器官性疾病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 气呼吸 抑制 呼吸器官 组织病理
【出 处】 《水产学报》2020年 第5期 845-857页 共13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