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杂志联系方式|厦门发表论文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创刊于2011年,是由农 业部主管、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期刊。主 要发表渔业领域质量、食品安全和标准等相关研究方向的学术论文。
发文量:59被引量:302影响因子:0.470588立即指数:0.101695被引半衰期:3.08引用半衰期:5.48期刊他引率:0.923841平均引文率:30.47458
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国内刊号:11-6018/S 国际刊号:2095-1833 邮发代号: 发行周期:双月刊
数据库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
目录
(12)
专家论坛
中华绒螯蟹质量安全风险研究 (13)周军;周刚;李旭光;邓燕飞;许郑超;陆全平
研究论文
典型贝类对一株拟菱形藻所产多莫酸毒素的蓄积差异性研究 (29)郑关超;吴海燕;彭吉星;郭萌萌;李兆新;李扬;谭志军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征订启事 (35)
研究论文
磁性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渔业水环境中的12种磺胺类抗生素残留 (36)高磊;王鹏;陈中祥;吴松;汤施展;孙承宇;黄丽;覃东立
《中国水产科学》征订启事 (42)
研究论文
不同饲料对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酶及体成分的影响 (43)刘永涛;董靖;夏京津;王桢月;胥宁;杨秋红;杨移斌;艾晓辉
几种常见生食水产品中生物危害与化学危害测定分析 (52)谢庆超;张红敏;刘海泉;王锡昌;潘迎捷;赵勇
欢迎订阅《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59)
研究论文
QuEChERS-UPLC-MS/MS法测定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酰胺醇类抗生素残留量 (60)陈永平;韩现芹;付志茹;陈建;李春青;李宝华
综述
虾产品低温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68)陈胜军;陶飞燕;潘创;马海霞;杨少玲;李春生;魏涯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征稿简则
范文
不同饲料对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酶及体成分的影响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0年 第1期 | 刘永涛 董靖 夏京津 王桢月 胥宁 杨秋红 杨移斌 艾晓辉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武汉430223 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41 湖北省水产品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430223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武汉430070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201306
导出参考文献 ★ 收藏 | 分享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
论文服务:
摘 要:为探明在稻田养殖模式下,不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非特异性免疫酶和体成分的影响,于2018年3—5月,将体重为(2.09±0.20)g、体长为(4.54±0.13)cm的克氏原螯虾虾苗随机分为6组(A1~A6组,每组7100尾),其中向A1~A5组分别投喂5种不同饲料(A1组饲喂玉米、A2组饲喂大豆、A3组饲喂添加了复方黄芪多糖蛋白质含量≥26%的饲料、A4组饲喂蛋白质含量≥26%的饲料、A5组饲喂蛋白质含量≥28%的饲料),A6组不投喂饲料,每组设置一个平行组。养殖周期为60 d,测定该虾的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以及体成分等指标。结果显示:1)A3组体重增加率最大,与A5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A3组体长增加率最大,与A4和A5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2)A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最高,但与其它组差异不显著(P>0.05);A5组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最高,与A1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A6组溶菌酶(LSZ)的活性最高,与A1组、A2组和A3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A4和A5组溶菌酶(LSZ)的差异显著(P<0.05)。3)含肉率和系水力方面,A1组克氏原螯虾的含肉率最高,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A3组系水力最高与A2组、A4组和A6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A1组和A5组差异显著(P<0.05);A6组的含水率最高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4)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A5组,与其它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A1组粗脂肪含量最高,其次为A5组,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与其它各组差异显著(P<0.05);粗灰分含量最高的是A4组,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分析不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酶和体成分的影响,添加了复方黄芪多糖蛋白含量≥26%的饲料优于其它饲料。
【分 类】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技术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稻田养殖 饲料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含肉率 系水力 体成分
【出 处】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0年 第1期 43-51页 共9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典型贝类对一株拟菱形藻所产多莫酸毒素的蓄积差异性研究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0年 第1期 | 郑关超 吴海燕 彭吉星 郭萌萌 李兆新 李扬 谭志军 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山东青岛26623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山东青岛266237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州510631
导出参考文献 ★ 收藏 | 分享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
论文服务:论文检测 论文选题
摘 要:以分离自中国台湾海峡的一株产神经毒素多莫酸(domoic acid,DA)的多列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MC4181)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中国3种典型经济贝类——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紫贻贝(Mytilus edulis)和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对其所产DA的蓄积能力。结果表明,连续暴露4 d后,3种贝类中DA的蓄积含量、组织分布差异显著。其中,太平洋牡蛎对DA的整体蓄积能力(以软体组织计)显著高于栉孔扇贝和紫贻贝(P<0.01),其最高含量为42.40μg/kg。紫贻贝的软体部质量与DA蓄积含量成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小个体贻贝蓄积DA能力要强于大个体,其他两种贝类中并未发现类似结果。虽然3种贝类的内脏团、外套膜、鳃丝、性腺及闭壳肌均具有一定的DA蓄积能力,但内脏团的蓄积能力最高,栉孔扇贝、紫贻贝和太平洋牡蛎内脏团中的DA含量分别为11.12、1.63和26.96μg/kg。本研究揭示了不同贝类对DA蓄积含量的差异性,初步探讨了贻贝蓄积DA含量与其自身大小的相关性,可为进一步开展贝类食用安全风险评估、促进沿海贝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消费者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分 类】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保护学
【关键词】 多列拟菱形藻 多莫酸 贝类 蓄积 组织
【出 处】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0年 第1期 29-35页 共7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