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科学》|杂志联系方式|厦门发表论文
《中国水稻科学》(ISSN 1001-7216,CN 33-1146/S)为中国水稻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以水稻为研究对象的未经发表的原始论文。所设栏目包括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研究快报、研究简讯、实验技术、学术专论、文献综述等。
发文量:66被引量:1754影响因子:1.115385立即指数:0.136364被引半衰期:7.85引用半衰期:6.46期刊他引率:0.937286平均引文率:36.2272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主办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国内刊号:33-1146/S 国际刊号:1001-7216 邮发代号:32-94 发行周期:双月刊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
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
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
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
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
生物科学数据库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化学文摘(网络版)
剑桥科学文摘
ProQeust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获奖情况
首届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农业部浙江省优秀期刊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目录
(205)汪浩;张强;张文地;李思宇;黄健;朱安;刘立军
研究报告
Wx^mp基因背景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去分支酶基因PUL对水稻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217)姚姝;张亚东;刘燕清;赵春芳;周丽慧;陈涛;赵庆勇;朱镇;Balakrishna PILLAY;王才林
Wx与ALK主要等位基因不同组合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228)陈专专杨勇冯琳皓孙晔张昌泉;范晓磊;李钱峰;刘巧泉
缺磷响应基因OsSQD2.1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237)刘璐;许传山;孙雅菲;胡志;艾昊;刘秀丽;王小文;孙淑斌
转Pi9抗稻瘟病基因水稻株系的比较转录组分析 (245)许赵蒙;李利华;高晓庆;袁正杰;李莘;田旭丹;王岚岚;瞿绍洪
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磷素积累特征与模型分析 (256)孟天瑶;葛佳琳;张徐彬;韦还和;周桂生;戴其根
氮肥减量后移对云南高原水旱轮作下粳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266)夏琼梅;胡家权;董林波;钱文娟;何永福;李贵勇;龙瑞平;朱海平;杨从党
实验技术
基于多反应监测质谱技术的水稻叶片蛋白绝对定量方法 (278)陈铭学;杨欢;曹赵云;马有宁;曹珍珍;程方民
《中国水稻科学》历年来获得的荣誉
范文
Wx^mp基因背景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去分支酶基因PUL对水稻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2020年 第3期 | 姚姝 张亚东 刘燕清 赵春芳 周丽慧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Balakrishna PILLAY 王才林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 南京210014 夸祖鲁-纳塔尔大学(西维尔校区)农业工程科学院生命科学系 南非德班
导出参考文献 ★ 收藏 | 分享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
论文服务:论文检测 论文选题
摘 要:【目的】分析在同一主效基因(Wx^mp)背景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去分支酶基因PUL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品质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SSⅡa和PUL存在多态性而其他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没有多态性的半糯品系宁0145和粳稻品种武运粳21进行杂交,获得F2群体与F3株系。利用分子标记,选择含有Wx^mp基因的F2单株与F3株系,将这些F2单株与F3株系分成SSⅡa^nPUL^n、SSⅡa^nPUL^w、SSⅡa^wPUL^n和SSⅡa^wPUL^w4种基因型(n和w分别表示该基因来源于宁0145和武运粳21),分析不同基因型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差异,探讨同一Wxmp基因背景下不同SSⅡa和PUL等位基因对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基因型间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来源于武运粳21的SSⅡa^w基因和PUL^w基因分别使直链淀粉含量增加0.29%~1.00%和0.62%~1.18%,且PUL的效应大于SSⅡa,两者间存在互作效应。SSⅡa^w基因和PUL^w基因降低胶稠度和崩解值,提高了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和回复值,对糊化温度、峰值黏度和峰值时间的作用较小。【结论】明确了Wx^mp背景下SSⅡa和PUL基因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遗传效应,该研究结果为SSⅡa和PUL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稻米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 类】 【生物科学】 > 分子生物学 > 分子遗传学 > 遗传密码
【关键词】 半糯基因 蒸煮食味品质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 极限糊精酶基因 等位基因效应
【出 处】 《中国水稻科学》2020年 第3期 217-227页 共11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基于多反应监测质谱技术的水稻叶片蛋白绝对定量方法
《中国水稻科学》2020年 第3期 | 陈铭学 杨欢 曹赵云 马有宁 曹珍珍 程方民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杭州310058 中国水稻研究所 杭州310006
导出参考文献 ★ 收藏 | 分享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
论文服务:论文检测 论文选题
摘 要:【目的】建立水稻叶片蛋白的多反应监测(MRM)质谱绝对定量方法。【方法】水稻叶片蛋白经含1.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磷酸盐(PBS)缓冲液提取,丙酮沉淀除杂纯化、胰蛋白酶消化,酶解液经液相色谱分离,MRM质谱监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向提取缓冲液中加入1.0%SDS可增强水稻叶片中16种靶蛋白和总蛋白质的提取效果;不同有机试剂处理,总蛋白质沉淀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沉淀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乙腈>丙酮>异丙醇>甲醇>乙醇;对于16种目标蛋白,总体以丙酮沉淀效果最好,其次是异丙醇和乙腈,甲醇和乙醇效果较差。该方法线性范围均达到3个数量级,定量限为0.1~2.5 nmol/L,灌浆期16种水稻叶片蛋白质含量为6.0~2818.1μg/g,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4%。【结论】SDS可显著提高水稻叶片蛋白提取效果,采用丙酮或乙腈可获得较好的蛋白沉淀效果,但不同蛋白质略有差异。结合MRM质谱监测技术可实现水稻叶片蛋白的绝对定量,方法线性范围宽、敏度高、重复性好。
【分 类】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稻
【关键词】 水稻叶片 蛋白质 多反应监测 SOD法 绝对定量
【出 处】 《中国水稻科学》2020年 第3期 278-286页 共9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