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学》|杂志联系方式|厦门发表论文
办刊宗旨为传播草地畜牧业科学知识,促进草原、草山、草坡资源开发与利用成果交流,服务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增收。读者对象为草原畜牧科技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科技管理人员、各级草原畜牧干部及生产者、农村种草养畜专业户等。
发文量:108被引量:590影响因子:0.356784立即指数:0.064815被引半衰期:8.17引用半衰期:8.25期刊他引率:0.937288平均引文率:13.80556
主管单位:四川省农业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国内刊号:51-1777/S 国际刊号:2096-3971 邮发代号:62-253 发行周期:双月刊
获奖情况
1991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年获”编辑加工奖“
1992、1996年两度被评为僵中文畜牧类核心期刊
2000年被四川省质量一级期刊
2007年在僵出版形式规范检查中成为第一批合格期刊。
目录
(11)雷雄;白史且;李达旭;马啸;游明鸿;闫利军;陈丽丽;吴婍;季晓菲;李敏;伍后琴
机械处理破除“贝斯莉斯克”俯仰臂形草种子休眠的效果研究 (19)王琰;刘金海;朱德荣;徐翠;罗富成
添加剂对紫花苜蓿营养成分与发酵品质的影响 (26)任志花;贾玉山;卢强;成启明;都帅
DTOPSIS法在一年生牧草禾豆混播优势组合筛选中的应用研究 (31)苟文龙;李平;马啸;张瑞珍;董臣飞;李达旭;师尚礼;白史且
“苏特”燕麦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36)孙林;张建波;张瑜;游明鸿;马啸;李敏;安金婵;何佳蕾;杜鹏飞;白史且
原花青素对酸铜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40)乌国俊;龚梨霞;李丹竹;张志飞
砚山县常见饲用植物营养与青贮品质研究 (46)欧顺;杨文翠;刘兴雯;谢红春;梁锦涛;徐驰;薛世明;黄必志;匡崇义
“多花黑麦草-水稻”轮作对稻瘟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54)颜志波;赵甜;王方海;辛国荣;李广宏
饲用玉米与多花黑麦草轮作时期配置研究 (59)张瑞珍;王元清;曾洪光;苟文龙;李平;董臣飞;程明军;蒋旭东
沙漠蝗灾害背景下四川草原虫害发生形势分析与防控对策 (65)周俗;张绪校;刘刚;李洪泉;赵磊
畜牧科技
绵羊IGF-Ⅰ基因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69)余敏;周明亮;杨平贵;庞倩;陈明华;李燕
论坛
西藏野生优质牧草繁育技术研究述评 (75)呼天明;苗彦军
川西北典型牧业县牧户受教育程度与放牧强度空间差异成因分析 (80)冯俊人;许泽俊;石福孙;孙飞达;陈晓霞;张蔡斌;曹金凤
武陵假俭草品种简介
范文
川西北典型牧业县牧户受教育程度与放牧强度空间差异成因分析
《草学》2020年 第2期 | 冯俊人 许泽俊 石福孙 孙飞达 陈晓霞 张蔡斌 曹金凤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四川成都611130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041
导出参考文献 ★ 收藏 | 分享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
论文服务:
摘 要:基于2016年川西北5个典型牧业县草食家畜数量及草场面积、生产力水平的实际,通过入户访谈、村社会议、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放牧强度空间与牧户受教育程度差异性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放牧强度划分为3个梯度:低强度(小于4.50羊单位/hm^2)、中强度(4.50~7.50羊单位/hm^2)和高强度(>7.50羊单位/hm^2)。(2)放牧强度与牧民户主的受教育程度间差异显著(P<0.05),在高放牧强度下牧民高中学历和大学学历的比例仅占到5%和7%,而中低放牧强度下均占到10%以上。(3)不同放牧强度下牦牛数量远大于绵羊,母羊比例在30%~60%之间,母牛比例在50%左右,高放牧强度下牦牛的繁殖率最低。(4)高放牧强度下,绵羊、牦牛出栏时间均比中、低放牧强度高(P<0.05);牦牛出栏率较中、低放牧强度低(P<0.05)。
【分 类】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普通畜牧学
【关键词】 川西北草原 放牧强度 家庭受教育程度 畜种结构 放牧管理
【出 处】 《草学》2020年 第2期 80-86页 共7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多花黑麦草-水稻”轮作对稻瘟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草学》2020年 第2期 | 颜志波 赵甜 王方海 辛国荣 李广宏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 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农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
导出参考文献 ★ 收藏 | 分享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
论文服务:论文检测 论文选题
摘 要:2016~2017年在湘西水稻两熟制地区开展了冬种黑麦草对稻瘟病菌越冬存活力及后作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冬种黑麦草田残留稻兜上的稻瘟病越冬菌丝随越冬时间的推进,存活率从2016年12月的72.80%显著下降到2017年4月的52.80%,冬闲田无明显下降。从越冬病菌产孢量看,冬种黑麦草田稻兜的稻瘟病菌产孢数量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均在显著减少,冬闲田则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减少显著,2017年2月到4月降低不显著;比较同一调查时间冬种黑麦草田与冬闲田越冬病菌产孢量,发现冬种黑麦草田的越冬病菌产孢量均比冬闲田显著降低。在冬种黑麦草对后作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影响上,在同一调查时间,无论是病叶(穗)率还是病情指数,冬种黑麦草田均显著低于冬闲田,其中2017年7月、8月和9月冬种黑麦草田的病叶(穗)率分别比同时期冬闲田的病叶(穗)率低52.83%、26.97%和20.61%,病情指数分别低66.82%、45.48%和39.84%。冬种黑麦草对后作水稻稻瘟病发生的控制以2017年7月最高,为40.05%,8月和9月的控病率分别为31.26%和28.49%。综合以上结果,在稻区实施冬季种植黑麦草,不仅能够显著降低稻瘟病越冬菌丝的存活率,而且也显著降低越冬病菌的产孢数,有效减少后作水稻稻瘟病的初侵染源,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后作水稻稻瘟病的发生。
【分 类】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关键词】 黑麦草-水稻轮作 稻瘟病 越冬病原菌 存活力 发生程度
【出 处】 《草学》2020年 第2期 54-58页 共6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