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体育画报-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软件工程教改模式(1)
摘 要:处于发展期的中国,对软件开发人才的缺口仍然十分巨大,但同时也对开发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职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例如注重理论轻视实践、教师队伍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实际项目历练等问题,为了提高高职软件开发毕业生的就业率,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种种解决措施,例如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加大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等等。
关键字:就业,高职院校,软件开发,校企合作
手机、电脑等一系列工具,不仅在工作中需要使用,也渗透进了日常生活中,在这上面的大量软件应用为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与乐趣。
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拥有极强的理论性以及实践性[1],在教学当中既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相关的理论知识,也要熟悉各项软件开发工具以及开发语言,才能在真正的软件开发工作中完成项目的设计开发与维护[2]。在拥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保持不断学习,是软件开发人员能够走得更加长远的秘诀。
但在目前的软件开发课程安排中,重视了理论知识却不太注重课程实践,这种课程模式不利于培养实践能力强的软件开发型人才。并且在高职院校的培养理念当中,就是为了培养拥有技术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如学生不具备实践操作能力,也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理念不符。
一、市场需求现状
1.1人才缺口巨大
我国虽然在互联网相关技术的起步时间较晚,但现在的发展势头也很猛烈。我国的软件行业正处在成长期,拥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也需要相当多的软件开发人员。根据《智联招聘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在2020年的 第一季度,所有行业当中软件开发人才的缺口最大。在2020年8月南京举行的江苏省软件产业产才融合沙龙上,工信部信发司软件处调研员傅永宝曾说我国整体在软件开发技术行业的人才缺口达到了600万。
从各类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对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仍然十分巨大。
1.2供需关系矛盾
虽然从数据当中可以看出软件开发的人才缺口,但在实际的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在找寻软件开发工作时仍然十分困难。
首先企业在招聘时首先倾向具有工作经验或者项目经验的毕业生,同时也要具备多种开发语言,能够在招聘入职之后,即刻为企业带来收益,不需要多余的培训即可上岗工作。
其次,在校学生学习的课程以理论课程居多,在实践课程中尽管有一些小的练习,但仍不能满足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
最后由于软件开发的技术更新太快,在校学习的开发软件、开发语言,老版技术已不能满足新的需求。软件开发企业一般都是使用最新的技术以及软件,学校课程的设置跟不上变化速度;且教师平时从事于教学工作,对企业的最新情况不够了解,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由此可以看出,软件开发人才短缺是已经确定的事实,但因为软件开发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时间,所以在企业对人才的选择上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职软件开发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基础薄弱以及专业认知存在缺憾
首先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在面对计算机类理论知识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其次也有部分同学在志愿填报时选择的专业被调剂,最终进入软件开发专业。学生本身没有对软件开发有相关的兴趣,对专业内容也不了解,在进入学校学习后很容易感到枯燥无趣,丧失学习兴趣[3]。
2.2教学过程重视理论轻视实践
高职院校中软件工程专业的学习,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总是对各类抽象的知识以及概念进行讲述,不进行实践操作,学生无法将抽象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造成了学生面对项目无法下手,一团乱麻的现象。
2.3缺少实际项目历练
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选择对所学知识的实践也只是选用某个小程序或者功能,通过老师的指导开发出相似的内容。但这只是算作一种课堂练习,不能算作是对项目的开发经验,练习完成之后,学生仍然无法将所学的软件开发思想以及理论知识运用到软件的开发以及管理当中。
学生在校练习时,通常也是个人对案例的开发练习,很少有团队实践开发的项目,学生的沟通以及交流方面无法得到锻炼,也没有软件开发后的相关测试交流改进的场景,学生对这个整体的开发流程没有清晰的概念。在毕业后不能很快的融入项目开发流程当中,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以及调整。
2.4课时安排时间不足
在软件开发教学课程的安排中,包含了开发的全套内容,从开始的软件分析到最后的软件维护,还有相关的项目管理知识,内容十分庞大。但在高职软件开发的课时安排却相对较少,一般为36个学时。课时安排少但是又要完成对应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时只能选择对大多数知识点到为止,不进行深入的探讨,动手操作实践环节也只是对课堂内容的回顾练习。无法给与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解决。
2.5师资力量紧缺
许多高职院校的软件专业教师,大多时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师行业,没有到企业当中真正实践历练,没有相关的从业经验,同时也没有对行业最新发展状况的了解,在教学中主要是依照课程安排,根据课本内容向学生传授知识。因此,这样的授课方式带来技术的落后是必然的,教师不了解新的行业特征,自然无法让学生适应飞速发展的行业。
三、高职软件开发课程改革措施
3.1专业兴趣培养
3.1.1体验软件应用场景
现在这个时代,对软件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应用的场景也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因此,教师在软件开发课程上课之前,可以搜寻跟这个课程有关的软件产品,向学生展示课程学习后的应用方向,引导学生从一个普通的受众变成产品的开发者,引领学生以新的眼光看待软件的开发以及使用,受众和开发者不同视角的切换,更能明白软件开发的注意要点[4]。
让学生亲身体验软件具有的功能,再进一步向学生讲解软件的开发流程以及涉及思路, 让学生思考不同功能的实现思路,让学生在课堂进行之前就对课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不至于在学习时过于抽象。
3.1.2展示就业现状
在软件开发专业的课程凯斯之前,为学生表明课程未来的发展态势以及就业现状。教师可在各大招聘平台上搜寻相关岗位的招聘要求,向同学们传达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要求以及薪资待遇,既是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带来一定的激励作用。
软件开发类岗位中,很多岗位都要求毕业生拥有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的储备,在一些较大的企业对理论知识以及个人思维的要求更高。其次,介于软件开发拥有多种开发语言,但有些语言已经被市场淘汰,或者有些语言的版本已经落后,向学生展示岗位要求也是向学生展示当前市场上的主流语言以及开发工具,提前学习主流语言以及开发工具,在毕业后更能符合企业用人需求。
3.2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统一
为了提升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能力,就必须加紧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理论学习与实践练习两手抓。
为了保障学生整体的学习质量,可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之后,为学生提供练习项目,以直观的方式将抽象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
3.3加大对师资力量的培养
教师水平对学生的整体教学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也表明软件开发对相关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任课教师本人也需具备多种技能,例如界面设计、数据库以及多种开发技术,并且还要具有实际项目的开发能力,为了让课堂质量更高,所以对教师的选择以及培养变得十分重要。
首先可以引进企业的实际项目,让教师与企业开发人员参与完成;教师也可直接进入企业实地锻炼,参与到企业项目开发的整体流程当中去;同时也可以在邀请具有多年开发经验的企业开发人员对教师进行统一的培训,弥补教师在项目实践当中的缺漏,打造出一批既具有极强理论研究知识,又具有项目实践经验的专业化软件开发教师团队。
其次在高校教学团队人员之间也要充分的交流,针对学生情况、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充分融合。某一教师在教学方面有好的建议也可以让其他教师取经学习,采用取长补短的交流方式,为整体的教学水平提升做出努力。
最后一套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建设,鼓励教师多下企业参与实践,对达到一定项目数量的教师,给予更多的薪资待遇。
3.4加强校企合作
3.4.1共同研发教材
教材作为课堂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教材的质量也影响着教学质量。高职教育以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为教学目标,因此存粹理论化的课本教材不适用于高职教育,在选用教材时应该充分注意实践教学部分内容,选用的课本应当既具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项目,并且课本中的实践项目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真正让学生练习,取得收获。适合于一所高职院校软件开发的教材还可结合当地行业发展状况、高职院校学生基础与实际能力。
要想教材具有上述功能,可联合当地合作企业共同研发软件开发专业教材,结合当地以及院校实际情况,以企业开发项目为蓝本,把每一个实际开发需求分为若干个小的任务,将其分散到教材的各个章节练习当中去。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接着对实际项目进行练习,最终整合成一个具体的开发项目。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清楚明白的知道学习的理论知识可以实际运用的地方。同时,这种形式开发的教材也摒弃了落后的技术,教学时采用企业当中正在使用的新技术,能够在学习后直接运用在岗位招聘当中。
为了保障教材既具有理论权威性,又包含实行性,因此就要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与多年项目开发经验的开发人员共同编制,才能达到目标要求。
3.4.2校企合作实训
不管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课本项目的练习,最终目的是能在实际项目中运用,因此,与合作企业开展实训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首先,为了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训练习,对实训室的建设必不可少。高职院校课按照不同类别的开发项目建设不同的实训教室,并且安装上必备的开发软件方便学生使用。为了让实训室有企业办公的沉浸式氛围,可对教室的区域进行划分,分别贴上例如美工、数据库、开发、测试等不同的标签,模拟企业运行状况。在项目练习中根据不同区域安排不同的工作任务,切实感受一个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体会各组人员的分工合作[5]。
在实训课程训练中,是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实训课程也于平常的教学方式不同,主要是由教师之处项目开发的需求,接着让学生自行分组练习,选用不同学生担任企业不同岗位职能,共同完成项目开发。
其次,实训场所的选择,不仅可以在学校也可前往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训教学,让学生参观并且加入到实际项目当中。让具有开发经验的员工进行指导教学,更能让学生有巨大收获。
四、总结
软件开发相关技术在企业的更新十分快速,高职院校在培养相关人才时也要更加注意对知识的更新。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知识教学于课堂实践紧密结合,开发出有趣又实用的课堂。注重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发特色专业教材、建设实训教师、到企业中参加实训,不仅能够为学生学习带来便利,也能为之后的学生就业提前打下基础。为了保障高职软件专业的就业,学习要多关注市场情况,不可闭门造车,多与外界交流,获取相关资讯,才能更好的调整课堂教学安排。
参考文献:
[1] 赵辉,李万龙,郑山红,张丽娟.“项目导向案例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10):89-92.
[2] 温颖, 周昕. 项目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 2010(24):216-217.
[3] 施敏静.高职院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析——基于软件工程专业就业方向的调查报告[J].中国科技信息,2011(12):176+182.
[4] 丁俊.高等职业院校软件开发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创新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7):124-126.
[5] 郑慧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09):2016-2017+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