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运》
《中国水运》杂志创刊于1979年,是交通运输部主管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以水运和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决策层、经营管理层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及广大水运行业从业者为读者对象。
发文量:9725被引量:6019 H指数:18 影响因子:0.441300004720688立即指数:0.0033被引半衰期:4.3125引用半衰期:-1期刊他引率:1平均引文率:0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主办单位: 国内刊号:42-1395/U 国际刊号:1006-7973 邮发代号:38-467 发行周期:月刊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
获奖情况
1997年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湖北省重点创建期刊
优秀科技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湖北省优秀科技期刊
目录
卷首语
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一体化发展 推动创新发展 ——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1)傅志寰
交通强国新征程·专家论道
为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奋斗——《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专家谈 (6)
交通强国新征程·对话厅局长
明确新目标新任务谱写交通强国建设长江航运新篇章 (10)唐冠军
加快推进现代化专业救捞体系建设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12)王振亮
推动海上应急高质量发展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可靠应急保障 (13)李国平
交通强国新征程·纲要精读
交通强国背景下中国水运发展战略思考 (14)刘长俭
国际海运年会
“产业链经营”是航运的解决之道 (16)许立荣
重构航运新业态:合力打造产业链命运共同体 (18)甘琛
权威发布
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 (19)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谱写交通强国港口篇章——部水运局局长李天碧解读《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 (22)
行业管理
水运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范文
重构航运新业态:合力打造产业链命运共同体
本刊记者 甘琛
2019 年 11 月 6 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规模最大的配套活动——“国际海运年会”在上海隆重举行。年会以“全球航运产业链的构建与价值”为主题,30 余位来自航运、物流、码头、货主、金融、制造、技术、监管等航运产业链的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了未来航运产业发展方向与价值实现模式,向国际社会发出业界的声音与倡议。
1 产业链经营解决共同关切
与会嘉宾们认为,产业链深度合作将可以解决许多行业内外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关切。
“要实现 2050 年脱碳的目标,设计师、运营商、业主、造船厂和设备制造商之间必须达成新的共识。”美国船级社(ABS)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温立祺表示,实现低碳乃至脱碳目标离不开产业链的深度合作。温立祺分享了对船舶燃料发展前景的看法。据他介绍,航运业要达到 2050 年“零碳”的目标,意味着在 2030 年,大部分新增运力就必须是“零碳”,到时相关技术也必须超越当前的最先进水平。航运业要分阶段实现“碳中和”“零碳”的中、远期目标,而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全球航运产业链的深度合作。
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国际海运中心的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 9 年位居世界第一,国际枢纽港地位进一步巩固。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表示,上海将继续引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更加积极地探索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海运开放政策与制度体系,更好地参与全球海运产业链的构建,加快形成现代海运的运输体系及服务体系。
“国际航运产业链的蓬勃发展,需要通过各个国家精诚合作,共同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国际航运产业的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王燕之表示。
“全球价值链正在被重塑,想要应对这些变化,各公司必须在以下方面做出调整:准确评估在价值链上的竞争位置;在服务中创造价值;优化产业结构;缩短生产周期同时贴近客户;增加灵活多变性与协作能力。”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陈洸表示。
2 产业链经营行动才是关键
合作共赢的理念达成共识不算难题,如何付诸于行动才是关键。围绕产业链合作共建,专家学者们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对外开放让中国对世界经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商务部支持海运领域扩大开放,支持中国海运企业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的倡议,完善全球海运服务网络,我
们也欢迎国际海运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到中国投资,开展贸易往来,加强交流合作,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实现互利共赢。”商务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王炳南表示。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任洪斌表示,国资委鼓励将支持中央企业与各国企业一道,积极构建开放、创新、共享的“全球航运生态圈”;鼓励支持中央企业与各国企业一道,积极构建互信、互通、互利的“全球经贸生态圈”;鼓励支持中央企业与各国企业一道,积极构建和谐、共生、普惠的“社会责任生态圈”。
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姜明宝表示,交通运输部将以坚决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海运业高质量发展,谱写好交通强国建设海运篇章。坚持服务保障先行,坚持创新驱动先行,坚持合作共赢先行。
构建航运产业链,政府部门的支持很重要,企业的行动更重要。航运产业链上各节点企业,必须要有产业思维、共济理念,合力打造产业链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驶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航道。
淡水河谷黑色金属全球销售总监麦礼仕介绍说,淡水河谷通过与中远海运集团的密切合作,优化了从巴西装货港到钢铁合作方的供应链管理,有效地将合适的产品提供给最终用户。
“港口行业作为服务于贸易的传统行业,在数字化机遇与挑战面前,应当抓住机遇,勇于变革,实现自身的价值主张和竞争优势。”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金山表示,港口企业应积极促进物流价值链周围形成健康有序的商业环境,带动港口物流生态圈的发展。
中国的航运金融正处在发展阶段,对高端金融服务和航运金融衍生品需求旺盛。亚洲投资基金投委会主席,亚投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CEO 刘二飞表示,航运金融潜力巨大,通过 API 银行、在线供应链金融等模式,金融资本将助力航运企业共同解决航运产业生态圈及产业链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5G 时代万物互联,航运业也将随之发生巨大改变。戴尔科技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黄陈宏表示,航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应该从五个方面入手,即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数据中心、边缘计算。这五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为推动全球航运产业链合作,年会期间,中远海运集团、马士基集团等船方代表,山东省港口集团等 14 家企业和行业组织,以平等自愿、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共同发出了“全球航运产业链合作”倡议。
18 CWT 中国水运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