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期刊网,各类期刊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客服中心

  • QQ:854727998
  • Email:lunwen133@163.com
  •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337号

您的位置:首页 > > 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迁移
发表时间:2017-03-28     阅读次数:     字体:【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取得良好效果,一直是困扰着我们教师的难题。在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和教法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此之外,也许我们还应该从教材编写,新旧知识的联系及文化氛围等多方面去研究,以此来促进知识由旧到新,由内到外,由简到繁的顺向迁移,从而更好地实现英语语言的交际运用功能。

关键词:英语教学 知识正迁移 英语交际

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叫正迁移;反之,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称为负迁移。迁移是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孤立彼此互不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所以,凡是有学习的地方就存在着迁移。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因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地是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而学习的迁移则是检验教学是否达到这个目标的最可靠的指标,那么如何利用迁移的规律来提高教学质量,并达到其目标呢?现就此略作探讨。
一、 英汉对比促进正迁移,防止负迁移
学习外语时,本族语的系统知识,特别是本族语同所学的另一种语言有相似之处时,会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而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对汉语中的部分词性,如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等的概念有所了解和掌握,对学习英语单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会产生正迁移;对于汉语的句子结构同英语简单句的结构进行比较,也可产生正迁移。例如:我爱我们的国家。这句翻译成英语I love our country.汉语和英语的句子结构完全一致,都产用“主语+谓语+(定语)+宾语”的结构。又如在初中英语教学阶段对This is a book,That isn’t a pencil,He is a worker等基本句型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英汉两种语言相同的语序所产生的正迁移作用,较轻松的掌握这类句型,减少学习上的消耗和茫然。然而汉语对英语学习亦有负面作用,因为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倘若运用不当,往往会产生负迁移(干扰和影响)作用,例如:汉语的动词没有人称,时态和语态的变化,而英语动词却有时态、语态及数的变化。简单的例子如:I like singing,We like singing,They(You)like singing,但换成He likes singing,He did it a moment ago,He is doing it now,或He has already done it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了。因此初学者往往忘记了英语人称、时态和语态方面的词形变化,常常犯一些错误,这是汉语学习所产生的负迁移作用。再又如英语句子的成分顺序虽基本结构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初学者在翻译“他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这一句时,常会译成He every morning six o’clock gets up,很显然这是一个错句,应译成He gets up at six o’clock every morning,教师在讲授时应该克服这些负迁移,进行汉英比较时,找出其普遍性,更要注意其特殊性,并针对这种特殊性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二、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正迁移
旧知识和新知识往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新知识的获得总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即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念等思维过程而实现的。因此为了实现正迁移,我们必须对新,旧知识相关联的情形作一分析,利用教材的内在联系,从复习旧知识中引入新课题和抓住新学内容的关键,才能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如,在学习过去进行时时,可以先复习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并提醒学生注意两种时态的结构和用法差异。实践证明,与新的学习有关联的旧知识或经验越多越丰富,迁移的效果就越大,学习就越容易进行。孔子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且“由此以知彼”都是指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都是指原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促进。
三、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推进迁移
许多教材的内容是彼此依赖的,前面的知识学生尚未学会,后面的教学就不能顺利进行,学生要理解一种新的理论,必然要同已知的,熟悉的理论进行比较,使新旧知识可以辨别,因此应加强横向联系。如学习There be 句型时,要讲清和have/has的区别,前者注重表示存在,后者着重拥有。对新旧知识从纵横两方面进行联系对比,可增加区分度,变负迁移为正迁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加强听说训练、就能更快的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促进正迁移
语言有口头语和书面语之分,前者指以听说为主的言语,后者指以读写为主的言语。听说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听和说是口语,读和写是书面语。语言的原始形态就是口语;而书面语是口语的书面记录,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刚学英语时,教师应起示范作用,让学生听清楚发音,而后模仿,以避免用相似的汉语语音代替英语语音。读是写的基础,读能促进写,应该在读的基础上加强写的训练。写又反过来促进学生对词形的辨认,从而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如今的英语教学中,听说应尤为重要,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极大的正迁移作用。我们教师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明确“听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听”和“说”是言语交际活动的主要形式。听的言语交际活动是属于理解和吸收信息的交际活动,由于新教材的使用及听力试题的出现而备受师生的注意和训练;而说话是属于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的言语交际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创造性言语活动,也是一种高级神经系统智力认识活动。因此经常注意听说,不但能活用所学知识,而且能丰富联想力,增强自信,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挥,从而对以后的学习起到正迁移的积极作用。
(二)克服学生心理因素,鼓励大胆去说
由于中学生心理正处于发展黄金期,他们在说的时候往往担心顾忌别人的想法,害怕讲错,所以容易过度紧张而造成语无伦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当在情感上缩小和学生的距离,对学生多加鼓励,帮助,以消除学生紧张情绪。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设说的情景条件,在活动中激发他们说英语的兴趣。只有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克服害羞心理,才能让他们感受自己的进步和享受成功的喜悦,才能让师生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中互相畅谈交流,更好地反馈教与学的信息。
五 改革整合教材内容,促进正迁移
奥苏泊尔指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好的教材结构可以简化知识,可以产生新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运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决定新的学习与保持的最重要因素。现在我们的英语教材更加明确了英语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强调学习外国语有助于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养;教材突出了英语的社会交际功能。听,说,读,写是手段,目的是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彰显了教材的概括性和包摄性很高,具有强有理的解释效应。它强调通过大量语言训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英语的结构,获得基本技能,然后通过训练,将基本技能发展称为能力,以达到运用语言于交际的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英语教学原则,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精讲基础知识,加强基本训练,着重培养为交际运用语言能力,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努力创造英语环境,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增加语言实践的量,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六、掌握学习方法也可促进正迁移
掌握学习方法可以说老师一种有利于迁移的好的教学方法。“为掌握而学习”(Learning for mastery),是布鲁姆(B.S.Bloom)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前面的学习要掌握达到好的正确率,才能开始新的继续学习。他强调原有的知识的巩固,只有巩固和清晰的知识才能迁移。英语学习和其他学科一样,必须有科学的有效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地促进正迁移,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要在教学中形成正迁移,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题,创设语言情景,调动他们学习思维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作用,解决旧知识和新知识的矛盾,增加语言实践量,精讲多练。只有教师的精讲的思维定势,从而克服种种干扰,促进正迁移,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必须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加强学生对教材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从而让学生少犯错,较顺利的发现规律。当然知识迁移与理解水平,教材组织的结构,心理定势等有相当大的关系。只有理解了知识才有可能迁移,不理解就难以迁移。教学总应充分利用多种可迁移的因素,把某些知识结合到各种情景中去,精心设计,巧妙运用,尽可能扩大正迁移面。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四章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第六章
3、【美】奥苏泊尔:《教育心理学》,1978年英文版,第五章
4、特罗(W.C.Trow):《迁移问题:历史和现实》,1971年英文版
5、《中小学英语教学和研究》,1994年至1999年第2期各期
6、董耀会:《当代教育教学文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五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探讨如何有效提升高校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