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期刊网,各类期刊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客服中心

  • QQ:854727998
  • Email:lunwen133@163.com
  •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337号

您的位置:首页 > > 经典论文

浅谈平甸乡磨皮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发表时间:2017-03-28     阅读次数:     字体:【
摘要: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近年来平甸乡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足。现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措施
  1.基本情况
  平甸乡磨皮村位于县城以西19公里处,是一个以彝族为主,多民族杂居的贫困村委会,辖11个小组、388户,1511人,国土面积43平方公里,二调耕地面积6898.47亩。现土地流转面积0.45万亩,其中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入企业面积0.43万亩,签订书面合同209份;流转期限最长的30年、最短的1年。
  2.流转成效
  2.1山区农民流转土地可尽快脱贫致富。
  一是建立了土地流转租金增长机制。土地流转租金每五年一付,从第二个五年开始,每五年租金上浮10%。第一个五年,208户农户获得土地流转收入1600余万元;
  二是建立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农户将土地流转给企业后,经政府部门多次沟通协调,达成共识:企业必须安置农民就业。208户均获得了11亩(1100棵左右)柑橘地的管护权;前三年管护期,月获管护费收入0.15万元/户,年1.8万元。柑橘盛产期,公司按产量0.85元/公斤给予提成,年户可收入6万元以上。同时,其他剩余劳动力还可以在企业做临时工,户均可得劳务收入1.25万元。未开展土地流转前,6个小组拥有的0.43万亩土地,年只可产甘蔗1.72万吨(亩产4吨),实现收入17200ⅹ450元=774万元,户均收入3.7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后,户均纯收入2.2万余元。实施土地流转后,一般农户可获得租金收入1.5万元,管护费1.8万元,劳务收入1万元,合计4.3万元,比流转前多收2.1万元;少数农户年可收入7万余元。
  2.2改变了农民群众经营土地的意识。实施土地流转,打破了长期受家庭经营模式、传统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实现从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低科技含量向高科技含量的转变,把种地的传统观念转变为经营土地来发展高效农业的理念。可以说,成功的土地流转,动摇了80年代初确立的单一经营模式,更好地实现了农村土地的保本增值。
  2.3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企业入驻磨皮村后,在项目上累计投资(含流转费)4000万元;新建了1000立方水池10个、铺设灌溉管网60千米、新修道路13公里;投资近3000万元的小(一)型水库正在实施中。企业的进驻,解决了当地群众多年来梦寐以求难于解决的村组道路,水库、沟渠、机耕路等基础设施的梦想,即本应政府投资变为企业投资,减少了财政支出,成为企业反哺农业的又一新尝试。
  2.4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土地流转把千家万户分散种植转向集约化经营,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企业通过科学管理、集约化经营,形成产品规模化效应,使土地产出率最大化,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集体、企业、农户“三赢”目的。
  2.5打造出地方特色品牌。磨皮村沃柑种植基地,依托“储橙”品牌,将以“磨皮柑橘园区”为中心,把周边地带打造成集休闲、娱乐、采摘、餐饮、旅游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区,成为引领特色农业全面发展的航向标。
  3.存在问题
  规模有序的土地流转,是近年来加快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的新尝试,在实施土地流转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3.1群众顾虑较大。实施土地流转,规模庞大,流转期限较长,群众思想认识存在很大顾虑,认为:土地流转后赖以生存的土地不再由自己经营,担心今后生产生活无依靠、无着落;还有一部分散失劳动力的老人、弱势群体以及不能到企业打工的群众,顾虑生活难于维持等。
  3.2经营权期限无保障。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二轮期限)到2028年结束。由于政策的健全完善,各家各户现在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到时是否继续拥有;已流转出去的这块土地,2028年后是否有效;部分企业考虑到投资收回期限问题,在二轮期限内不敢大胆投资。
  3.3缺乏整体流转规划。由于受地理、气候、基础条件等影响,加之全县土地流转缺乏系统长远规划,流转中还存在流转租金有高有低、流转租金支付形式不一(现金、实物折价等)、流转土地与全县产业布局不统一等问题。
  3.4替代产业支撑滞后。土地流转后,当地群众由于缺乏其他赖以生存发展的替代产业,从长远发展上看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
  5.改进措施
  5.1建立流转市场定价机制。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由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流转土地用途不同,各地土地流转价格差别较大,处于弱势的农民往往缺乏足够的话语权。为此,需建立农村流转土地的市场定价机制,还农民定价权和议价权,让土地流转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强劲“引擎”。
  5.2制定流转长远规划。目前整体发展上还存在无规划、盲目发展、随意发展的弊端,土地流转仍然是杂、乱、差的局面,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格局。尽快制定流转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在金融服务、技术推广、用地、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安排上给予优先支持。
  5.3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全乡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以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一品一业为重点,让农业真正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发展路子。
  小结:土地流转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凝聚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使之优化组合,才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上一篇: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妇女援助机制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推进湖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若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