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地患有“思辨缺席症”。英语专业教学要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有必要对思辨能力培养的途径做深入的研究。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评价方式、教师素质、教材研发等方面探讨了高校英语专业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 英语专业; 思辨能力培养; 途径
长期以来,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地患有“思辨缺席症”,主要表现在分析、推理、评价、综合、辨析等思辨能力的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英语专业教学把语言习得和知识探究割裂开来,大量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机械操练和低层次思维层面展开,忽略了帮助学生通过语言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因此英语专业教师应探讨英语知识课程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途径,促进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一、培养目标
根据《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英语专业必须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专业的人文特色,在培养扎实的英语基本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英语专业应该把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纳入核心培养目标。由此,思辨能力的培养成为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二、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适当压缩一些英语专业基础课如基础英语的课时,增加一些有利于思辨能力训练的课程。建立跨专业辅修/双学位机制,建立校级通识教育选修课平台。并且定期举办相关的学术报告,从而使得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够系统接受思辨能力的相关理论,不断提高思辨创新能力。另外,思辨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到所有英语专业课程当中。
三、教学方法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和协商者,学生重新回归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
辩论作为一种高水平的语言交际活动和综合性的教学手段。对于辩论而言,对于参与者的要求也是极高的。首先,要有良好的思考逻辑。其次是强有力的表达。而针对英语辩论要求更为严格。
四、教学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教与学,单纯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淘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应该双管齐下。教师应帮助学生将英语学习视为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提供并创造各种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和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探讨不同答案、追求真理的能力。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质疑,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种全面、和谐、宽松发展的条件和良好的课堂气氛,师生间自由地交流,给学生较多的表达机会,使学生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形成一种自由探讨的气氛。
教师要改进提问策略。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对于思辨能力的培养是有效的。苏格拉底式提问的策略包括,设计一些关键探究性问题,使得对话有意义,并具有导向性;给学生留出至少30秒的时间思考;关注学生的反映;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通过探究老师所提的问题,自己领会所学知识;就已经讨论过的问题通过写要点的方式定期总结。苏格拉底式提问技巧是一个探究深层含义的有效方式,它是一个很有帮助的教学手段。通过运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提问,高级思维技巧被激发,比如:讨论、辩论、评估和分析。教师与学生彼此要有良好的交流,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四、评价方式
国内高校通常注重对于学生的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估,奖学金的评选也基本基于期末考试的成绩。英语专业测试将重点放在语言点和知识点考查上,过多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机械记忆,与思辨能力注重学生的日常表现、课堂参与、分析反思的要求相矛盾,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高校英语专业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相结合。把形成性评价得出的一些结论,和现实高等院校的实际课堂教学辅导结合起来,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首先,一定可以改善教学课堂的活跃度。其次,帮学生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应用于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升。终结性应采取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的测试形式,适当增加判断题和逻辑思维类题, 对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评论的小论文等题型的比重。测试结果的评价不仅是简单地以语言知识点是否掌握作为评价标准,学生在解答问题中所体现的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应列入考察范围。
五、教材研发
在教材研发方面,《大学思辨英语教程》以《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深入浅出地系统讲解思辨能力的概念、构成与训练要点,分为思辨概述、思辨听力、思辨口语、思辨阅读、思辨写作等五个部分。练习设计针对思辨能力的各项子技能展开,引导学生在输入与输出活动中逐步提高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将思辨能力培养贯穿到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英语专业思辨类教材的编写树立了榜样。
思辨能力的发展被视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核心技能。它不仅涵盖大学生应具有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推理能力等,还蕴含着独立思考、求证精神、创新精神等。思辨能力既是一种思维技能,也是一种人格和气质。英语专业教学要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有必要对思辨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推动思辨能力培养与各类课程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黄源深.思辨缺席症[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7):16-19.
[2]黄源深. 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届,2010(1): 11-16
[3]李莉文.试析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J].中国外语,2010,(6):68 -73.
[4]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49 -58.
[5]文秋芳, 王建卿, 赵彩然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 外语界, 2009(1): 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