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期刊网,各类期刊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客服中心

  • QQ:854727998
  • Email:lunwen133@163.com
  •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337号

您的位置:首页 > > 会计论文

“知识、技能、证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构建
发表时间:2017-03-28     阅读次数:     字体:【

摘要:由于《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学生碰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在接触财会专业之前并没有相关知识的积累,对于初学财会的学生而言,《基础会计》课程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较多、理论抽象难懂、核算复杂多变,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结合高职专业教育的现状和教学工作中的相关经验,提出“知识、技能、证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达到“真实应用”的目的,希望对后续《基础会计》的教学有所帮助,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知识、技能、证书;教学模式;《基础会计》
  [基金]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院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真实应用”的《基础会计》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gf2015jxyjy15

  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而作为财会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如何把《基础会计》教好,各位授课教师都是“任重道远”。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基础会计》教学模式,有或重理论轻实践、有或是重实践轻理论,或两者没有有机结合,成系统、统一、实效性强的教学模式。对于从未有过任何专业知识的学生来说,首先要让学生听懂课,其次要让学生愿意动手做,最后才能培养出“知识、技能、证书”三位一体的复合型财会专业人才。因此,研讨系统性强、模式清晰、实用度高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知识、技能、证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涵义
  在“知识、技能、证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中,“知识”指的是课堂理论教学;“技能”指的是学生所掌握会计实践技能;“证书”指的是本课程相关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实操师证书”。通过“知识、技能、证书”三个环节滚动循环渐进,稳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知识、技能、证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一) “知识”指的是《基础会计》的课堂理论教学,其具体理论体系如下图所示(具体课程安排可根据实际课时数进行分解)。在《基础会计》理论教学过程中简单定义、特征、性质的讲解会显得有些枯燥,也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应融入更多的解释内容并结合实际生活的事物进行启发式的讲解。如,在对借贷记账法进行讲解的过程,从会计要素这一章就应该引导学生每笔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六大要素的如何变动;在说到会计账户时,同一笔经济业务就需要说出引起具体账户的名称,如此启发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编制会计分录时,就可以形成习惯性的思考,有助于本门课程重难点的突破。

  (二)、“技能”指的是学生掌握会计实践技能;利用课堂教学穿插单项模拟实训,教师演示并全程指导;全部理论课程结束后进行综合实训,并和校企合作单位密切配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真正实现边学边做、“学做一体化”。
  (三)、“证书”指的是通过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考取和本门课程相关的证书,达到具备从业的资格,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三、“知识、技能、证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考评体系
  “知识、技能、证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考评体系不再是一卷定终生。采用学习效果的全过程考核,在考核内容上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无忧会计从业考试题库的实际操作来考核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进而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重点训练,结合单项和综合实训操作巩固了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对实际财会业务及流程的综合掌控及运用能力;同时,在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坚持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位的考核与评价,坚持过程重于结果原则,学生三环节中有任何一环节不合格,本门课程即为不合格。具体构成如下:
  平时成绩权重占30%,依据:出勤率10%+ 课堂测试10%+ 课后案例解答10%;
  理论考试占30%,期末考核采用笔试+闭卷的形式;
  实践操作占40%,其中平时参与单项技能实训的成绩及学习态度的考核占20%,期末实训考核成绩的占10%,校外实习成绩打分占10%。
  通过对学生进行分三阶段、全方位的能力测试,从而能够客观、全面、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和财会基础专业技能,而且这种考核评价伴随老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能够使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成果,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进而努力学习。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摸索,现有的教学成果表明:通过上述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与改革,《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形式变的更加多样,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模式来对学生进行会计基本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利于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且在培养的过程中全方位的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质素,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四、“知识、技能、证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理论知识扎实、够用。
  《基础会计》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但整个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中也是重要的基础。会计理论也同样来源于会计实践的总结,是对会计实践的进一步提升。《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就是讲好基础的会计理论知识并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接受。在“知识、技能、证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强调理论教学,并配套仿真模拟题库,通过练中学,学中练,随时进行检测,大大减少单纯老师主体的理论讲解的枯燥感,通过此种模式,学生可以扎实掌握基础会计的核心知识。
  (二)、实践教学内容丰富、真实。
  基础会计现有的实践教学内容往往是为了单一的巩固和理解理论知识,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与引导,实践通常是片面的集中在机械地模仿编制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及编制报表上,学生都在忙于计算各种实训数据,并反复逐一校对具体填列格式,反复练习会计核算技能,使得学生在实训课上感觉很是被动,从而感到在上会计“动手”课,并不能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容易磨灭学生的积极性。在“知识、技能、证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中,不仅有仿真度很强的单项和综合实训,还配合有一个月的代理记账公司实习,仿真和真实的实训结合,先通过基本单项技能的训练的铺垫到综合实训的巩固提高,再通过真实的校企合作单位实训,让学生有从事会计工作的成就感,找准学习的方向,因此实践时学生不仅停留在仿真的数据状态,真实会计世界也有一定的实践,通过仿真、真实的递进式实践教学将会有质的变化,有助于学生较为容易取得与之相关的技能证书。
  (三)、学习效果综合测评体系完备、系统、科学。
  对学生的学习收获采用期末考试一考定终身的做法是不科学、不系统、不完备的。在“知识、技能、证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考评体系中,基于全过程的考核,学生全过程参与,必须各个环节全过程参与并取得合格成绩,本门课程的考核才合格,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学过、练过即得较易取得从业资格证书,从而具备《基础会计》的基本技能。
  五、结语
  在《基础会计》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课程中,把理论、实践及证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会计从业资格证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第一本职业证书也是走上会计岗位的基本条件,在教学中也引起了授课教师的高度重视,在会计教学中注意从业资格证的知识的渗透。此教学模式中,“知识、技能、证书”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有机整合,根据各高校的具体课时安排和任务要求适时调整,实用度高。另外,此模式还应该加强了专业学生的真实企业实践,使学生对会计工作产生直观的认识,通过企业实习也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会计工作中的流程和重点,把知识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促进对这基础会计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做铺垫,同时也为学生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袁良荣.优化《基础会计》课程课堂教学模式【J】.会计之友,2011(3);
  (2)宋士显.“课、证、训、赛”四维融合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J】.理论纵横,2014(13)。
  (3)常冶衡;曹爱霞.“金融理论与实务”实践性考核课程教学改进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0)


 
上一篇:营改增对轨道交通行业的影响与对策
下一篇:固定资产折旧中的易错问题评析